东拉西扯,2012年关于相机的那些事儿(三)
(2013-01-03 17:08:05)
标签:
器材2012杂谈 |
分类: 器材 |
显然昨天利用半小时写的那篇(2)。确实有点二,远不如@滕飞-小喵的ET 来得简单明了,如果说将技术归纳的话,2012年的微单是充满技术性的,除去滕飞所言的X-Trans与混合取景器以及奥林巴斯的五轴防抖外,索尼和佳能在传感器也有他们的贡献这一贡献大抵是在增强对焦性能上,可以说虽然如今的微单的总体产品线看起来很丰富,但是毕竟才发展了那么几年。各家其实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共识,只能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而相比于微单,还属于情窦初开的微单来说。便携数码相机或许已经开始遭遇中年危机了。将手机的拍照定义为“小三”不晓得是不是恰如其分。谁都无法否认手机拍照对于数码相机的冲击。两极化的发展确实变得越发明显起来。数码相机正在遭受一次不情愿的变革。固守常态不破局已然不行,但是破了是否就能够开启新的局面?只能说是个未知。所以对于数码相机来说2012年只是一个开始。
所以寻求变化的有很多,如增加了微博功能的相机,wifi功能的相机,配合移动平台应用的相机。甚至直接灌上安卓系统的相机。相机正在慢慢放低自己的姿态和手机接近。好像这样的做法就是一种正确的选择。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有一天我们的相机也能够打电话了。我们说是该说相机取代了手机还是手机取代了相机呢?我想说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我却说不出该是怎样的。关于2012年的小数码,我想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许就是他的所以然吧。当然我们从很客观的角度来说,2012年是相机智能化的一年。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贴近我们的生活,让一切更具有科技感。
而对于那些彰显专业的数码相机呢?亮点不少。但我个人觉得已经来到的2013年应该会有不少的期待。先说2012年,画幅的变化是最为直观的。相比于RX1我觉得RX100更为成功。小巧的机身,配以相对较大的传感器的内在。足矣高端数码相机领域掀起一波涟漪。对于RX100,我很难说他在操作性上有多专业。但画质却已经一屁股做到了专业小数码的领域。这样的做法无论对于专业便携数码相机,还是时尚高端数码相机都是浑身不舒服的感觉。但这样正是这样的做法他成功了。
很多人说2012年最大的亮点是RX1,他太成功了,欢呼声一片。我想说RX1只能算是半个屁股坐在了专业上。没有内置取景器的设计足矣让他半个屁股是腾空的。至少这样的做法让RX1不够严谨。无论他有没有光学取景器或者EVF取景器。前者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后者则让人更觉得有骗钱的嫌疑。我承认RX1的画质不错,全幅的意义重大。但不管怎样要么是不严谨,要么就是另有企图。最起码这样的设计让我感觉并不诚恳。
有人认为,索尼和奥林巴斯合作之后RX10应该是4/3的传感器。确实2013年,拥有4/3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时应该被期待一下的。但值得期待的远不止4/3。还有GRD系列,2013年应该是他的升级之年。2012年如火如荼的传感器变化应该是会给他带来变化的。发布两年的X100也到了一个升级的关头。无低通滤镜的传感器多半可以肯定,那么除此之外呢?
如果从小数码层面来看2013年的专业小数码值得期待的机器是不少的。而用户对于自己的定位也需要更为清晰化,这样或许才能找到一台属于自己的便携相机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