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厨艺可赞  精研不断

(2012-06-15 09:49:25)
标签:

杂谈

 

当你品尝一席地道的自贡盐帮菜,啧啧称赞的江团鱼的鲜美时,你可曾想到为你掌勺的“幕后高人”是一位有十年从业经验的大厨,他师从盐帮菜的名厨,厨艺早已经精湛纯熟,却仍倾心研究新菜品,不断提高厨艺。

http://s1/bmiddle/7a370a85tc27928948df0&690 精研不断" TITLE="厨艺可赞  精研不断" />

                 厨师世家,兼收并蓄

 

    自贡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具有两千多年的盐自贡是盐帮菜的发源地。来自四川自贡的陈洪生师傅,可谓自小吃着盐帮菜长大的,对盐帮菜自有一段感情。

陈师傅出身厨师世家,自有“家学”渊源。民国时期,外祖父尤二爷曾经给一位盐商做私家菜,将这一生的厨艺传给其儿子(即陈师傅的舅舅)。陈师傅的父亲做的“爸爸宴”非常好吃,在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常常被乡里乡亲请去做菜。母亲也是做菜的一把好手。你能想象,陈师傅到18岁还不会做饭吗?家里有做饭那么好吃的老爸老妈,身为男孩子的他当然不用插手厨房的事情了。

那陈师傅是怎样走上厨师这条路的呢?

18岁初中毕业后,他开始跟舅舅学习厨艺。舅舅的几个孩子上大学了,没有人愿意当厨师。舅舅怕两代积累下的厨艺,在孩子这一代人失传了,就把厨艺全都交给了陈师傅。

陈师傅除了有舅舅家“独门秘诀”外,还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师从盐帮菜名厨邹青云的朋友夏洪。陈师傅深情地回忆道,他们当年有很传统的拜师礼,从师傅那里学会的不仅仅厨艺,还有师傅的人品,他们师门之间有很深的感情。

聪明勤奋的陈师傅颇有天赋,在师傅的传授下对技艺的掌握非常迅速。陈师傅获得过自贡市厨艺比赛二等奖,在雕刻方面也很赞!

陈师傅尊师重道,同时又是非常的开明,和自己门下的徒弟,关系如同朋友一样亲密,徒弟们已经出师,在老家做厨师。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陈师傅,感激他交给他们一技之长,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谋生。他说现在对自己的厨师团队有一种亲情在里面,这有利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蜂窝土豆的故事

     当陈师傅端着一盘子走来的时候,一股香甜的味道飘然而至,这就是传说中的蜂窝土豆了:造型别致,呈蜂窝状,透着小孔,金黄色的“蜂窝”上,撒满了白糖,更增添了些许美感和美味。如此精致的食物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真的是土豆做的吗?入口酥香爽口,甜而不腻,这道菜很解辣的啊。

     陈师傅告诉我们,80年代,上海某市委领导,曾经吃过蜂窝土豆,对其评价很高,还和当时的师傅合影留念。后来该师傅回到自贡开餐厅,把和其合照摆放到大厅,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品味美食,在当地传为美谈。陈师傅曾经和这位师傅学习这道菜的做法,对师傅这道菜堪称一绝的做法不无羡慕之情。

http://s16/bmiddle/7a370a85tc27944484ecf&690 精研不断" TITLE="厨艺可赞  精研不断" />

 

      追忆家乡的味道  探寻妈妈的做法

    据陈师傅讲,他小时候爱去河里摸鱼、虾、蟹、泥鳅等,妈妈就会把这些洗净处理后,放到锅里一起炖,味道非常好。他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菜品,根据童年的印象,回忆当年吃过的美食,追寻家乡的味道,参考妈妈的做法,改进新的菜品,探寻原汁原味的“妈妈味道”。

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月夜煮豆的故事,遗憾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豆。旅居京城的外乡人,偶尔也会有这种感受。陈师傅是大厨,可以凭借回忆和厨艺,找寻到当年的味道,这是件幸福的事情。

他很乐意和圈中的厨友们分享彼此做菜的心得,愿意和玩辣盐帮店内的其他师傅切磋技艺,餐厅每周都要推出新的菜品,问他有压力没有?陈师傅说:“有啊,但是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了,嘿嘿,这样就会想着换着花样做出新的菜品。”

做出原滋原味的自贡菜,让更多的人品味盐帮菜,这里面有没有一种隐含的乡情呢?有没有一种厨艺文化的延续呢?无声的力量延续着,在味觉和美食文化的空间里蔓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