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总是磨蹭拖拉,他到底在拖什么

标签:
育儿rachel |
分类: 天伦庄园校区 |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名幼儿园中班的老师,我经常会遇见一个问题,也是大多数父母跟我交流的最多的问题:我的孩子做事很拖拉,到底怎么办?
相信每一个老师的班里都会有那么个别的孩子,做事拖拉,永远落在集体的后面:
吃饭的时候即使是第一个取餐,也能一边吃一边发呆,玩玩吃吃一直吃到饭菜冰凉;
午睡的时候即使是第一个上床,磨磨蹭蹭,东摸细看,小朋友都睡下了他却连衣服都没有脱下;
出去玩之前排队接水去卫生间做准备,他永远站在那里发呆,最后一个排在队伍里:
课堂里的小组活动时候,所有的任务都知道如何完成,但就是慢慢悠悠不慌不忙,所有的同学都已经完成离开了,他还在最开始的部分神游。
任凭老师如何催促,他就是不为所动。
在观察到了这一系列的行为以后,不得不促使我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拖沓的行为。是因为他很懒?还是因为不愿意?还是因为孩子的贪玩?
1.完美主义的家长
如果说成年人的过度拖延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那么这个过度追求完美的人是怎么产生的。他们大多数小时候都经历过那么一个或几个追求完美的家长,或是妈妈,或是爸爸。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指正我们,告诉我们这样不对,应该这样。于是当你让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当孩子不敢时,拖延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孩子世界很小,成人世界里过眼云烟的事,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他人生中遇到的头等大事,比如说一个玩具、一个从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老师们很难体会孩子的对于某件事情的重视,也忽略了孩子完成某件事时的难度。孩子的心理存在“畏难情绪”,会将任务看做是一个“做不好就成笨蛋”的负面威胁。即便任务非常简单,他只要愿意尝试,就可以做好,但他也会因这种情绪而紧张焦虑,害怕自己最不好,做不到完美的底部,从而想要逃避或拖延。
2.成人的完全包办
“孩子做事总是拖着,做什么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所有需要他自己完成的事情,都需要我们提醒他才能去做。”
缺乏主动性是许多孩子的通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缺乏成功体验、缺乏愉悦感、完美主义倾向、行动意义不清等,这些是与孩子本身有关,还有一种原因与父母有关。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有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父母为孩子安排的巨细无遗,也会让孩子丧失主动性。当我们帮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孩子还需要做什么呢?
3.360度无死角的催促
“快快快”现已成为多数妈妈的标配口头禅。
但在我们急切地催促下,孩子非但没有“快”,反而越来越“慢”。父母越是急切地催促,大声呵斥,孩子越容易出现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从而引起心里极不耐烦和逆反的心理现象)和家长对着干。有时养育孩子,放慢比求快更有效。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种子,它生根,发芽,成长都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土壤。不要一味地求快,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4. 及时享乐——人类的天性
当孩子玩游戏或者和小伙伴一起聊天正上瘾的时候,老师提醒他去洗手吃饭,孩子通常都会拖着不去做。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不是贪玩,而是他们年纪小,更容易被享乐型事件干扰。相比去洗手这件无聊的事情,和朋友在一起玩耍真的是充满了快乐。
喜欢及时享乐,讨厌延时满足,这不光是孩子的天性,更是所有人类的共性。
大概找到了孩子们拖延的一些原因,那么在幼儿园里我们是怎么帮助孩子们来提升速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大致会用以下的一些办法:
1.
我们在班级里都会用计时器或者倒数的方式让学生增强时间观念。尤其是小孩子,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沙漏就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让孩子明白:只要集中精神去做事情,那么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2.给孩子适时的帮助
有些孩子做事情慢是因为真的不会做,比如孩子起床穿衣服,如果发现他孩子无从下手,我们就要亲身给做个示范,示范前告诉孩子:“另外一个袖子你可以像我这样穿”。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专注于示范,当他们可以自己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表扬他们的思考过程和不放弃的精神。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可以一点点地建立起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都会积极的尝试自我解决。
3.让孩子学会承担“自然后果“
如果孩子因为自己拖拉而犯错,造成不良的后果,就让他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不过运用后果教育法一定要遵守5R原则:
•Rule 规则:要先有规则。比如我们一定要事先告诉孩子们要在九点之前完成早餐,这是规则。
•Revealed in Advance 预先告知:孩子年纪尚小未必就能明白拖延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预先告知即将产生的后果,那面对后果,孩子很可能茫然而不知所措。
•Respectful 尊重:平等地对待孩子,不要高临下,做到和善而坚定。
•Related 相关:后果教育必须与孩子的行为相关。不要将直接后果教育和间接后果教育混为一谈。比如孩子因为不专心吃饭而打了汤碗,那只需要让他自己打扫,而不是惩罚他今天不能户外活动。
•Reasonable 合理:孩子弄洒汤碗,打扫那一片地方就可以,但是老师或者家长去命令孩子将整间房子全部打扫干净,就是显得不太合理。
4.及时鼓励而不是不停催促
孩子磨蹭时,老师家长们采用发脾气、催促、打骂的方法是于事无补的,孩子被吓到了,做事反而不知所措了。这时最好多鼓励一下。成人做事时,都希望得到肯定,更何况孩子。
我们可以经常跟孩子说这些话:
“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
“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
“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
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的感觉很好,也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了满足感,为了不让别人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的方法需要我们去实践,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我们去全身心的陪伴,陪他们一起放慢节奏,给孩子一点时间去适应,一点空间去施展,一点自我去释放,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