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2015-09-20 15:17:58)
标签:

吴下名园之冠

林泉耆硕之馆

冠云峰

冠云楼

五峰仙馆

分类: 旅游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留园历史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当时称东园

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为吴县东山人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上作了一些改建,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修建完成,园内多植白皮松、梧竹,因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故更名为寒碧山庄,亦称刘园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常州官绅盛康购得此园,缮修加筑,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为“留园”。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特点

留园内四个景区的主要特点,导游前面已作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在正式进入这些景区、在看的过程中都十分仔细,唯恐有遗漏,而导游不失时机一边走一边再一次地作讲解。

一、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

而林泉耆硕之馆有一解说:“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

留园有三件宝,即:冠云峰、鱼化石、大理石座屏。

值得一提的是,留园的第一件宝:冠云峰。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重5吨(见题头照片),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它造形奇特,峰顶似乎像一只雄鹰兀立其上,鹰头在西,向下盯着一只向上趴着的老龟。有一说法,它同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皱云峰,并称为“江南四大奇石”。

在这冠云峰的左右有瑞云、岫云二峰。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

值得一提的还有,冠云峰背后那幢楼叫做“冠云楼”,楼里有留园的第二件宝:鱼化石。这块鱼化石呈薄片状,像云母一样层层剥开,上面有二十多条小鱼栩栩如生,头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据专家考证,是在一亿四千多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将鱼虾掩埋凝结而成的。

二、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明代历史人物周秉忠的叠山遗迹。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

五峰仙馆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集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峰仙馆内,有留园的第三件宝:大理石座屏。这座大理石座屏非常珍贵,石质好、石纹妙、尺寸大,仔细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这块大理石采自于云南点苍山,有“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的境界,全国罕见!

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

三、西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其北为假山小溪,南为平地。假山中有一狭道,弯弯曲曲直通小溪。假山上有两座亭子,北为至乐亭,南为舒啸亭。顺着溪水顺流而行,还可以看到小桥。

在溪水东端有一处建筑,半踞岸,半跨水,叫“活泼泼地”,听起来很俗,实际上有出典处的,一种说法说是取自于唐朝无住禅师为杜鸿渐说法《佛祖纲目》中的一段话“无为无相。活活泼泼。平常自在。”

四、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这一部分是清末增加的,原来的建筑解放前被破坏了,因此就辟为“盆景园”。我发觉,一般只要是园林中的盆景区,都是残骸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一路走来

一、在留园内,我注意到留园的建筑,很多地方其艺术处理不同凡响

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二、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

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

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三、游览了留园之后,我还真感叹

风风雨雨四百多年,留园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园主所期望的“名园长留天地间”,总算到现在还是“留”了下来。

导游印象

整个游程下来,跟团游客说起这位导游,无不称赞,“我们真要竖起两个大拇指呢。”

我的感受是,他是我所遇到过的最好的导游之一。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也算是得到了一次免费的“午餐”。

 

11点一刻,我们走出了留园,并结束了这次的旅行,返回上海。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