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十一2.6)留园(上)

标签:
西园寺五百罗汉堂清代风格建筑艺术精湛中国四大名园 |
分类: 旅游 |

当晚9点钟,我们回到了酒店,洗好澡后,就入睡了。
晨出游逛。
第二天早晨,醒来,我看了一下手机里的苏州天气预报:间歇性降雨。最高温度8℃,最低温度3℃。
还行,整个一天,两位老人就近走走,没问题。
5点钟一过,我和我爱人起床了。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异地的人文和风情,这已是我们每次出来游玩的一道“早餐”。
女儿还在睡,年轻人喜欢睡懒觉,就不打扰她了。
6点钟,我们走出了酒店。行走在马路上,人稀少,显得很安静。雨没下,可空气中弥漫着水汽,地上潮湿。走了约20分钟,天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但仅一会儿时间。
留园饭店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在留园路和桐泾北路的交界处。当我们穿过马路,意外发现,对面原来是一个西园寺。我们沿着马路,绕着西园寺,一直走到它的后门。然后,再折返。7点一刻,回到了酒店。
当我们一圈兜下来,雨后来没下,但感觉,有点冷,毕竟是二月份的天气。还好,出来时,我们都添加了一件衣服。
一番曲直。
今天阴天,天气还算帮忙,能出去走走了。8点半,我们吃好早饭出来,前往附近的西园寺,可到了那儿,人很多,两位老人说是人这么多,再说寺院都一个样,不想进去了。嗨,只能听他们的啦。(2月21日
16:37)——
西园寺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西园弄18号,别名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
没有进去过的人,应该进去看一下。但是,这一天是初三。春节期间,出来游玩的人是特别的多。母亲的执意,我们也就不陪两老进去了。接着,我们只能陪他们两老到离着不远的留园去玩了。
来到留园。
我母亲生过一场大病,虽说身体恢复的还可以,可大不如以前。近80岁的人了,走起路来慢慢的。这一来一去,花去了半个小时多,大家只能跟着她走。
实际上,留园离我们所住的酒店,没有多少路,酒店处于中间位置。西园寺在西面,留园在东面。两园之间,假如我们步行,约十分钟可走到。
9点一刻,我们陪老父母来到了留园,门口有同程网的工作人员在做推销,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他们同程网的二维码,门票优惠5元,为40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这也好啊!就是节日里游玩的人多。(2月21日 17:04)——这是我发的一条微博。
来到留园,看到门口也聚集了许多人,都在排队买票。节日里,到处都是人。不得已,来了,我们只能进去了。
这个留园,位于留园路338号,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有一个说法,说是苏州的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可见,1个苏州就占了2个名园,所以,来到苏州,一定要进留园游览一下。
跟着导游。
我们买好门票后,从留园的入口处进入。巧合的是,我们进去时,有一个旅游团队也进入,我们紧跟着他们的后面。一个导游正在招呼他们,并正作讲解着。这吸引了我,如果光凭自己看,可能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这个导游,看上去,约莫30多岁,男同志,讲话很斯文。进入园区后,他马上滔滔不绝地讲开了,时不时,还挥动着手中的小旗,指指点点。
留园概况。
只听到导游这样娓娓道来: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它代表了一种清代风格。整个园内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整个园区,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只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被分成了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在一个园区中,能领略到庭园、山水、山林、田园四种不同景色,就我所知,确实是不多见的。
对于这个导游初次的这番讲解,我听到很多人都说他讲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