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改变学生体质下降,从上好体育课开始
(2013-04-25 20:28:49)
标签:
机制指导思想每一节孩子们关键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改变学生体质下降,从上好体育课开始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体育课肩负着重要职责。但据笔者调查,体育课,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开展情况却令人十分担忧。孩子们渴望上体育课,渴望上好体育课。——没想到,在我们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奢侈品。
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
1.课程设置:表上多,实际开设的少
调查中,我数了几所学校的总课程表,一、二、三年级每周有三节课,四、五年级每周也有两节课。
“总课程表上那是给上级领导看的,其实上课要按班里贴的小课程表。”
“那万一上级检查……”
“立马换!”
一位老师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其实,即使班里的小课程表上注明的体育课,真正上起来也会大打折扣。首先,老师们都兼着文化课,“没事”的时候才有心思上;再就是考试科目占你没商量。
2.体育课堂:“放羊”多,规范教学的少
“体育课,放羊就行!”
“咱自己一些体育术语都不会说,动作要领都把握不准,咋教?就是让孩子玩嘛,看着别磕着碰着就行。”
——老师们如是说。
现在很多三年级小学生,连最起码的站立、转向都不规范。有些学生甚至还分不清左右,更别说其他体育基本功。
另一方面,由于体育科目不考试,也不参与学校课堂教学评比,再加上学校日常又疏于管理,导致部分不负责任的教师钻了空子,备课搞形式,上课走过场。即使有专业教师也是渐渐长了惰性,没了激情。
3.任课教师:半路出家多,体育专业的少。
农村小学面临的实情是: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人员又少,主科都打不过点来,更别说副科……
“没办法,就是老师们代代课,谁有空谁上,人员也不怎么固定。”
“没有专业老师。去年好不容易分一个,教了语文,那还有心思教体育!”
——有学校领导和老师这样感叹。
4.学校老师:愿务“主业”的多,想干“副业”的少
调查发现,体育课是非考试科目,学生没有考试成绩;单纯教体育,当然不行,因为学校考评教师主要还是依据的考试成绩(体育老师顶多吃个平均分)。就这样,都是文化课老师外挂体育。上体育课是出力不讨好,没有那个老师愿意教。
5.有关领导:嘴上喊的多,真正当回事的少
素质教育要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国家也三令五申,这谁都知道。现实是,上级领导即使督导、检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具体工作的也就走走形式、应付了事。原因大家嘴上不说,都心知肚明。现在,很多地方体育课成了嘴上体育、墙上体育。
6.体育设施:闲置多,实际利用的少。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按要求配备的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基本处于常年闲置状态。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我们千万不能再让体育课成为孩子心中的奢侈品,我们千万不能一边慨叹着学生体制的下降,一边又在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制造下降”的“帮凶”!
改变学生体质下降,从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始
1.上好体育课,学校、教师是关键。
毋庸置疑,学校和教师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不等不靠,不推脱,不埋怨,积极行动起来。
一是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好上活每一节体育课。
二是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细则,使担任体育科目的教师能名正言顺地享受和考试科目同等的待遇,并强化日常教学管理。。
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切实调动广大师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如,举办运动会,会操表演,体育基本功大比武,体育兴趣小组等等。
一是强化对体育科目开设、考评执行情况的定期督导、检查力度,并不断强化日常管理。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把体育课纳入新课改总体部署之中,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监督、评比机制,使体育科目不再被边缘化。
三是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实际,加强专业教师配备,同时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对非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