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研修东风,助力专业发展
http://s7/bmiddle/7a2462c7hc5408cc24686&690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成功与失败。如今,新时代,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感觉到肩头的压力越来越重。这次远程研修,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研修中,我进一步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坚定了前行的信心,也看到了面临的挑战。下步,我决心以这次研修作为新的起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头脑。
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借这次远程研修的机会,我反复聆听专家讲座,深入和同行交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深刻反思自身教学实际,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并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其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领课堂。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今后,我将以建立高效课堂为方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建设一种亲切、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主要努力抓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得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辛勤耕耘的教育博客搞好教研。
教育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流、学习、研究。我的教育博客开通一年半了。期间,我在网上与同行、与名师面对面交流互动,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交融,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提高。下步,我将用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博客。说实话,每天工作之余,静下心来,梳理、加工教学、教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然后用键盘敲出,发到博客上和同事、朋友一起分享。这个由“口头”变“书面”,由“雪藏”到“晾晒”的过程,就是一种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提炼和创造;这本身既是对自我劳动成果的一种展示,更是一种最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过程。每当看到别人温馨、肯定、激励的评语,特别是当自己的博文被转载、刊用变成铅字时,一种别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四、用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丰满学生。
这次研修,使我进一步坚定了下一步加强学生语文阅读的信心和决心。“阅读,再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老师这样“呐喊”。而现实是,我们的许多中小学生根本没有规范的阅读生活。据笔者调查,书香校园建设在许多地方走了形式,成了墙上书香、纸上书香、口上书香。再看我们的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馆不开放或只是形式上的开放;图书大部头居多,重说教者居多,缺少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新不及时。各班图书角所摆大都是学生自己看厌了捐来的……拉开学生的书桌看一看,里面仅有的几本图书不是《豌豆》、《阿衰》,就是《雷人漫画》、《戏游记》等儿童笑话集。面对这些,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不能再坐等观望!
这学期我决心从自己做起,从我的语文课做起,全面加强学生的阅读引领,用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丰满学生,提升学生。
同行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课标更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还犹豫什么?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