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教育评论
(2012-06-25 19:53:29)
标签:
原创宋体明理与骂街百家争鸣张王李赵奔着石头城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我说教育评论
我以为,一篇好的教育评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切入点宜小,观点宜新。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思想独到,不人与亦云;假、大、空是大忌。
2.论据宜实,分析宜透。
要注意联系工作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入情入理,透彻到位,有针对性,忌空谈。
3.引用宜明。引用不宜过多,且一定要标明出处或加上引号突出。忌各种形式的明剽暗窃。
4.有破有立,多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忌主题平俗。
5.有礼有节,忌骂街。
评论不是抬杠,更不是骂街。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始终抱着诚恳的探讨和商榷的态度。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前段时间偶遇一位骂街的网友,简直就是歇斯底里。我有感而发,写下一篇《明理与骂街》以作回应。现搬过来,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明理与骂街
昨个听见有人骂街。稀罕!很多人都远远地观望,但没有一个人理会。因为大家都明白,对于此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都不理会,自然会偃旗息鼓,抑或关上门自骂。
以前,在乡村常有骂街之人,今天丢个鸡,明天跑个鸭,或者看谁谁不顺眼,就跑上街,跳上房,大骂一通。邻里谓之骂街;更有甚者,脱衣撩衫,捶头顿足,谓之撒泼。好多年没见了,原因是如今条件好了,人的品位也提高了。
由此,笔者想到了我们当下的一些所谓的教育评论,其实就是骂街。天昏地暗,灰头土脸,大骂一通。这样做于人于己,于事于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骂街之于明理,是背道而驰的。理不辨不明。我们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人推崇骂街。
一是骂街伤大雅。
我们的交流之地,当然包括我们的论坛,是大雅之堂,不是骂街之所。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张王李赵,都奔着一个“论”字而来,都奔着一个“友”字而来。我们提倡“挑刺”,但却是为了交流与提高,容不得骂街。这就好比一群大雅之士,围坐一桌大快朵颐,猛不丁菜里吃出一只苍蝇,哪个不作呕?哪个还和你理论?
二是骂街伤和气。
街,谁不会骂?不过有人使得开,有人使不开,抑或不屑。古人云,道不同不与谋。这是风度;何必撑开老婆架子,自以为“犀利”,其实正露出个人之“小”。和气生财,和气会友。所以我们发发议论,表表牢骚,别光顾了嘴巴痛快。这也是最基本的为文和为人之德。
三是骂街伤心智。
这是站在骂街者的角度。骂街者,必先激动。一激动,语无伦次,不该说的也说了,不该做的也做了,有理也成了没理。更别说,一激动,弄不好来个脑溢血、心梗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四是骂街失品位。
这也是为骂街人着想。大雅之人行大雅之事。有理何须骂?一骂,倒先显着有理也亏三分。更重要的是,一骂先失了自己的品位、自己的雅量。骂街,抑或就是一种畸形的心态,只是自己没意识到而已。
有此三伤一失,劝君最好别骂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引以为戒。我们的原则是:平等交流,评、作相长;百家争鸣,治病救人。而不是当头棒喝,指桑骂槐,甚至一味“装辣”,撒泼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