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儿”一下,又何妨

(2012-04-23 19:33:21)
标签:

原创

橘子洲头

宋体

诺贝尔摇篮小学

阳光灿烂的日子

模拟联合国

石头城

分类: 教育随笔

“少儿”一下,又何妨

http://s5/bmiddle/7a2462c7hbe5714e11204&690

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小学少儿政府的尝试,在社会各界的“狂轰乱炸”下不知是否“挺”到了现在笔者却感到,我们应为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小学鸣冤叫屈。诺贝尔摇篮小学令笔者感兴趣和称奇的倒不是什么“市长“局长”的名衔,而是校园里鼓荡着的那股自由、自主的生机与活力——一群8-10岁的孩子,又多为“娇滴滴”的独生子女,却能把“政府”管理的煞有介事,这就足够令我们成人竖起大拇指。

请看:“市长郭亦曦每天都会检查大家的就餐和就寝,同学吃饭时讲话的现象有所改善。卫生局局长张盈盈每天都会和干事们在午餐时间轮流值班,制止不讲卫生的现象。旅游局局长曹歆媛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定了秋游的地点橘子洲头,这种民主的方式很受同学们欢迎。美德银行行长胡烨波有些实权,如果同学有不文明行为,他会减掉其美德积分;反之则能加分。公安局局长曹琨昊在学校食堂制止了多起插队、打架斗殴的现象……更主要的是,群众——同学们对少儿政府的工作都比较满意我想,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绝不仅仅是这些“政府官员”。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大多数的校园,别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是初中、高中,校领导、班主任,哪一个不是忙得团团转?又有几个不是板着面孔,整天虎视眈眈的“严防死守”? 

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这都是许多学校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用以装点门面或者作报告时用以唬人的噱头。至于落实的咋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谈起少儿政府,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阳玉涓认为,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大,自我意识较强。当上小官员后,学校秩序、日常生活、人际关系都与他密切挂钩,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学生更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各种能力。而正是这种积极务实的、有意的尝试,却被那么多人抓住了“把柄”。美国的中小学生经常模拟总统,模拟八国峰会,模拟联合国大会;我们的小学生建一个少儿政府却被“上纲上线什么“官本位”、“权力崇拜”,在他们眼里,政府官员个个都是“官老爷”,简直就成了权力、利益的代名词;而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孩子想象成焦裕禄、孔繁森,想象成廉政为民、一心干事的“公仆”?什么“成人化”、“儿童不宜”,我们这些成人,我们的电视、网络,又有多少真正顾及过我们的孩子?托词而已。网友杨海东说得好少儿政府引发的争议,再次放大了成人对孩子教育一贯的视角:要么视社会不良环境如猛虎,为孩子设置防御性的围墙,要么虚构出太平图景令其只见阳光灿烂的日子……但这看上去关系孩子教育问题的事件,深层次里无不隐藏着我们成人的种种病症。

“市长”、“局长”,只不过变了个称谓罢了,只不过创新了一下教育形式,就如同孩子过家家,怎么就成了洪水猛兽?在他们眼里,似乎一“政府”,我们的孩子就会被“官欲”所奴役,被“官气”所沾染,甚至就会变成贪官污吏。他们看到的只是这个称谓的表面,却没有看到称谓背后的“故事”。君不见,在这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形式下,正在生长着的是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表率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素质教育要培养的“公民意识”。变他管为自管,变自管为自觉,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政府官员“少儿”一下,又何妨?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其中学校、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领和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