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教室,离“不讲”还有多远

(2011-09-07 16:59:45)
标签:

原创

王春易

宋体

李希贵

北京市十一学校

中国教师报

嬗变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我们的教室,离“不讲”还有多远

http://s14/middle/7a2462c7hac56337507ad&690

    读了《中国教师报》第396期《特级教师王春易: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一文,我心潮起伏。

    首先,我惊讶于王老师的胆量。一是,自己靠讲“起家”,讲是自己的本钱。不讲了,不等于“自杀”?二是,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学生习惯于“听讲”;你不讲了,你赔得起,学生和家长赔得起?我为王老师捏着一把汗。

    但是最终,正是靠着自己的这份胆量和不懈的努力与追求,王老师不仅自己完成了教育生涯的一次嬗变,更使她的学生也完成了人生的一次美丽嬗变。

    而后,我感叹于勇于教育革新的北京市十一学校和睿智的校长李希贵。正是因为有了这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肥土厚壤,才使得王春易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回想我们现在的课堂,尤其是我们的乡镇教育课堂,仍然是“教师自我展示的地方”。

    这里面教师有责任,但笔者以为,更大的责任在于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引领。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虽然“明文规定”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占很大比重,但评价者实际操作起来都是“心知肚明”。更别说,现在自上而下的优质课教学能手名师评选,时兴说课、模拟讲课——那是纯粹的教师“独角戏”,一二十分钟,短十分钟、八分钟,更有甚者五分钟了事。且不论时间长短,就说这课堂教学离了学生这个根本,只一个老师咧咧,能评出个子丑寅卯?

    我们的教室里缺少“王春易”,我们的教育管理层面更缺少“李希贵”。

    我们期待着千千万万个“李希贵”、“王春易”涌现起来,我们也期待着那一场华丽的嬗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