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怎么可以是这样的?
(2011-05-27 15:56:02)
标签:
葬礼孝敬良知我行我素杂谈 |
分类: 生活杂谈 |
今天小议几例中国的葬礼:
有一年,天津的表姐跟我说,天津一位富人,平时忙于发财,疏忽了对老母的尽孝。老母死了,为了表示孝心,他把葬礼搞得极为隆重:大街上看热闹的,谁肯为他妈穿孝,就赏一百大元,于是抢着穿孝的人们打破了头。真是一场活闹剧。
一位画家从国内“逃人情”移民来到加拿大,他告诉我说:“在国内,某某领导的爸爸死了,我和他爸素不相识,但是领导的丧讯一到,面子得给:人可以不去,但是礼金得送到。”唉,目前的葬礼有的被赋予了“敛财的功能”,简直是活人用死人“榨油”。(相比之下,在西方,报纸上的报丧通告经常会告诉亲友:可将心意直接捐献给某某慈善基金会。”)
还有,国内的一位女同学离婚了,她丈夫的“罪状”之一就是:老丈人死了,他不肯穿孝。“连我朋友都穿孝了,他就是不肯穿!这让亲戚、邻居怎么看,外人会怎麽说,我的脸往哪放呀。”嘿,丧礼又多了 “试探真情”和“粉饰面子”的功能。
咱们中国人怎么连死人都要拿来做秀、说事,把个葬礼搞得那么复杂呀?人们活着的时候互相珍惜、好好相待,比什么不强啊。但是,如果说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社会风气,即使我们不喜欢这样形式上的无聊,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很简单,别让人家牵着你的鼻子走:
我的二娘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后半生在儿女之中过着“游击队” 似的 “轮饭”生涯。十几年前,儿女们竟然因为给不给每月五元钱的赡养费打到了法庭。
我时而寄钱给她,希望能帮她保住一点最后的尊严,但是,连这点钱也被她的三儿子和儿媳设牌局“赢了去”(三个人打麻将,听说过没?)后来二娘需要买药、尿不湿、以及营养品的开销多起来,我将钱寄给了国内的哥哥,由他来经管。哥哥说:“妹妹,你别再寄钱了,她三儿媳妇说了‘你妹妹这么做是替你爸爸还欠我婆婆的债呢。我婆婆当初接济过你家,给过你们家煤球。’”我没说什么,汇款的时候只告诉哥哥照顾好老人家,别等钱快没了才通知我,因为加币寄到国内,再兑换,要用一个月的时间。(那个冬天,我的生意正临近破产!)
后来,二娘死了,听说走的时候脚上只有一只鞋。多年不见的姑姑哭诉二娘一生的辛苦,数落她儿女的不孝。几个儿女们也高谈阔论,要厚葬老人以解“心痛”。钱呢?自然是没人掏,人们等着看我的“表现”。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我不但什么都没做,还嘱咐哥哥:“他们如何打发死者不关我们的事,连葬礼都别出席。”
我认为:做人不是做秀,要本着自己的良知,没有必要迎合谁。至于外人怎么看,社会怎么说,请自便。我想这也是我五十岁还没长白发的秘密之一吧。如果咱国人都把做人做事(包括办葬礼)简单化,咱们不就都不用过早地买染发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