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皮肤科怎么和性病是一个学科呢?答: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学科形成之初,我们还不知道常见性病的病原体,却发现梅毒是常见的性病,首要表现是梅毒疹,尖锐湿疣也是皮肤黏膜上长疣,都由皮肤科医生诊治。一直延续至今......
有些人,认为所有的皮肤问题都是性病,都是有传染性,感觉进皮肤科看病是件很丢脸的事。那性病有哪些?传染性如何?如何治疗?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上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全身各重组织和器官。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STD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八种。而广义的STD则把生殖系统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疥疮、软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和股癣等20多种可能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也列入其中,总称为新一代STD。下面就针对几种常见的性病作讲解。
尖锐湿疣(Condyloma
病因: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潜伏期:一般为1~8个月,平均为3个月。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间接接触传染、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生殖器和肛周部位初起出现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后渐增多增大,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及蕈样状,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表现易发生糜烂,有渗液,浸渍及破溃。
辅助检查:醋酸白试验、细胞学检查、组织学病理检查、免疫学试验、HPV基因分型。
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5%足叶草毒素酊、25%足叶草脂酊、50%三氯醋酸溶液、5%咪喹莫特霜、5%氟脲嘧啶软膏、鬼臼毒素酊等。
2)局部物理疗法:激光、冷冻、电灼、手术切除。
3)氨基酮戊光动力学疗法(ALA-PDT),不仅对肉眼可见尖锐湿疣有破坏作用,还可清除亚临床损害和潜伏感染组只,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4)免疫疗法: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聚肌胞等。(注:本方法单独使用效果不太明显且费用高,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复发原因分析:1)原发损害治疗不彻底,如激光烧灼过浅;2)原发损害周围亚临床感染蔓延;3)原发损害附近及阴肛部位的HPV潜伏感染;4)部分病人尿道内(60%)或阴囊是HPV贮存库,是外阴HPV的散布源;5)性伴有HPV潜伏感染,再次回复感染;6)患者局部免疫状态低下;7)再次婚外性接触;8)未去除不良因素,如男性包皮过长,女性阴道炎或宫颈炎。
梅毒(Syphilis)
病因:苍白螺旋体
潜伏期:2~4周,平均为3周
传播途径:性接触(主要)、胎传、其他(如:接吻、哺乳、共用剃刀、共用针头、输血、医务人员接触污染标本)
临床表现:一期梅毒(6周):表现为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6周~2年):主要表现躯干四肢斑丘疹、梅毒性秃发和外阴肛周扁平湿疣,可出现骨关节、神经系统或内脏损害;三期梅毒: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神经性梅毒、骨关节梅毒、心血管梅毒、良性内脏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2岁内):发育迟缓、营养不良、鼻炎、咽喉炎、皮肤红斑、水疱或大疱等;晚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后):骨骼和牙齿畸形、间质性角膜炎、耳聋、克勒顿关节和神经梅毒。
辅助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等,前二种为筛查试验,后一种为确诊试验。
治疗:首先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治疗,妊娠梅毒在妊娠头3个月和妊娠末3个月各进行1个疗程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及10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及多西环素。
淋病(Gonorrhea)
病因:淋病奈瑟菌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传播途径:主要性接触传染,少数间接接触传染、。
临床表现:男性表现为尿道炎症如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口溢脓,女性除尿道炎外还可以出阴道炎、宫颈炎等。
辅助检查:直接涂片找淋球菌、淋球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治疗:可用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阿奇霉素等。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因: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
潜伏期:1~3周
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触传染、产道接触感染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口分泌物,女性可表现为阴道炎、宫颈炎及性交痛等,新生儿结膜炎及新生儿脐炎等。
辅助检查:尿常规、衣原体及支原体培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
治疗:口服阿奇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等等。
生殖器疱疹(Genital
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SV)
潜伏期:2~20日,通常为3~5日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母-婴及母-胎儿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红斑、红丘疹、水疱、糜烂、溃疡,伴或不伴近卫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Tzanck涂片、病毒培养、特异性抗原检查、病毒DNA检查。
治疗: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选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等,局部外用阿昔洛韦或喷昔洛韦软膏。
艾滋病(Acquired
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潜伏期:一般需1~10年,平均7~8年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感冒或流感似症状,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腹泻、明显体重下降,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肺孢子菌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辅助检查:HIV检、测(包括ELISA、PA、IF、IE、LA、WB等)、免疫缺陷检查、条件致病菌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检查。
治疗:目前无特效疗法,加强休息和营养,早期、联合用药,目前多彩用所谓“鸡尾酒”式的混合药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