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2019-12-14 22:06:48)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这段时间王老师读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他谈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的读书人常常强调“忠孝两全”。这个“忠”,主要是指对皇帝的对朝廷的忠,就是以君为大;而孝呢,指什么?家庭,对家庭的孝。我们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在朝廷和家庭之间,还缺乏一个宏大的辽阔的公共空间。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这个公共空间当中,我们要承担的使命,叫做公共事务。比如说把国家守好,这叫做公共事务,所以优秀的知识分子和优秀的国家的管理者,他们会有一个共通的意识:就是我们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我们的角色,是一种公共角色,我们要一起来遵守公共事务当中应该遵守的那些规则。比如,细柳营是什么地方?

生:军营。

师:对,它是军营。它是一个公共事务所在的地方,所以皇帝到了这个地方之后,也就不仅仅只是皇帝了,而周亚夫,你到了这个地方之后,你仅仅只是个大臣吗?不是了!如果有这个理念,“君臣”关系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师:历史上每一个壮丽的高光时刻,都来自那些优秀人物的杰出表现:他们内心里对自己角色有清醒的认知。王君老师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非常佩服周亚夫和汉文帝,因为这个时候你感觉到的不是皇帝跟大臣的关系,而是两个都要保卫自己的国家的公民的关系。他们褪去了皇帝的外衣,褪去了大臣的大衣,他们是两个人,两个公民,在一个公共空间里遵守规则,为一个目标努力!来,读这几个字。

(师领读一句,生跟读一句:公共空间,公共事务,公共规则)

师:所以,同学们,读细柳营故事,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伟大的人物,总是能够突破他们固定的社会角色——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领读,生跟读:超越行政身份,突破尊卑封锁,重构公共空间;做事胜于做人)

师:我们的文化,一向过于强调做人。但真正的伟大的人物,都是能够认识到“做事”应该胜于“做人”的。汉文帝和周亚夫,都是这样的人物。越伟大的朝代,越是因为这样的人很多。同学们都看《长安十二时辰》吧,辉煌的大唐,就是因为出现了唐太宗这样能够超越行政身份,最能够突破尊卑封锁的伟大的人物。他跟他的大臣们的那些“角色平等”的故事下去了解一下,好不好?读到这个地方,王君老师特别想跟同学们说一下,我们的文化,如果想要更优秀的话,一定要在突破行政角色这个问题上再努力。再读。

生读:超越行政身份,突破尊卑封锁,重构公共空间;做事胜于做人

师:当我们都有勇气以公民的身份面对公共事务的时候,社会的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越来越多的历史高光时刻就会出现。这就是读《周亚夫细柳营》时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交流的感受。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的学习。


三、《孟子》中的角色突围

 

师:下面我们看《孟子》当中的角色突围。这个部分我想请同学们解读一组画。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我们常说孔孟孔孟。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我们要去拜孔子,得去山东曲阜。拜孟子呢?得去山东的邹城。在孟庙,我们会看到很多的牌匾,上面有很多著名的话——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指导学生读牌匾名)

 

师:课文当中选了三篇《孟子》的文章,学了关于孟子的这些精彩的文字之后,王君老师希望你再一次到邹城去拜见孟子的时候,你能够大概知道这些牌匾的意思。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老师先提供一些帮助。第一则材料是皇帝朱元璋的笑料。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朱元璋特别不喜欢孟子,有一段著名的公案就是,他下令删除了《孟子》中的部分内容,甚至一怒之下,要取消亚圣孟子在文庙中的牌位。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天下读书人都是孔孟的门徒,谁敢对师尊不敬啊?但是皇帝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要砍头。现在王君老师先请大家思考一下:读了这三篇《孟子》,你猜一猜,为什么皇帝那么不喜欢孟子?

(生朗读三篇课文)

师:我们虽然不是专业研究者,但是文字中总是藏着一些秘密。同学们找找蛛丝马迹,你猜猜,为什么朱元璋那么不喜欢孟子,非要拿他开刀呢?

生:在《富贵不能淫》这篇文章里,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朱元璋他虽然权高位重,但是历史上他滥杀功臣,心胸十分的狭窄,按照这个标准,孟子不认为他是一个大丈夫。

师:有道理!就是这样去推理。请继续。

生:我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感受到,孟子的观点是“人和”比“天时”和“地利”都重要,也就是说,朱元璋会认为孟子是在讽刺他修建边界啊屯粮啊等这些治国措施都并不能够得到民心。

师:你读出了孟子对时政的隐隐的担忧和批评。棒!

(生讨论,略。)

师:同学们,我们能够感到孟子的文字当中充溢着一种浩然之气,对不对?他不断地在强调的最高的东西是什么呀?“得道——多助”对,就是那个“道”!他认为大丈夫具有的最高的品质是什么?读出来!

生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师:孟子认为哪种品行是大丈夫最不应该有的?

生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师:孟子认为大丈夫“道在哪里?应该怎么活?

生读:居天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师:对了,这就是孟子啊,同学们,以后你们会读得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孟子从来不把王权放在第一位,他的思想是极为超前的,老师再给大家一些辅助资料啊。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指导学生朗读原文,老师做点拨性讲解。)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

师:孟子偏说。再读——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人民有革命和反抗暴君的权利。

师:孟子偏说。读——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人民应有生存的权利。

师:孟子偏说。读——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统治者的坏话。

师:孟子偏说。读——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官僚政治的黑暗。

师:孟子偏说。读——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行仁政救人民。

师:孟子偏说。读——

生读:朱元璋不许孟子说社会风俗的好坏君主要负主要责任。

师:孟子偏要说。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在我们中国文化的漫长的哲学史上,孟子的地位尤其重要,他是敢于跟统治者唱对台戏的。他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老师要奖励大家,这么难的课,你们都跟上了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周杰伦的《双截棍》,听过吗?(生笑)

生:听过。

师:这首歌里边有一句歌词,集中地表现了孟子的核心思想。我们听一遍,请你找出来,不要以为这首流行歌里边就只有“哼哼哈哈”哟。(大家笑)

(播放《双节棍》视频,生听。)

师:听出来了吗?

生:仁者无敌!

师:对了,仁者无敌啊!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同学们,朱元璋为什么讨厌孟子,因为孟子极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我们都知道,孔子最强调什么?仁!对不对?孟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了“仁政”。他在启发统治阶级用“大道”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他完全否定了“暴力”和“强权”。所以,孟子的学说让很多统治者非常的反感、紧张、害怕。好了,同学们,有了这些铺垫之后,我们返回到邹城的孟庙那些匾额上,现在你知道什么意思了吗?“道阐尼山”,“守先待后”,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道”很重要。

师:对。儒家之“道”很重要。再往前一步,你们知不知道“尼山”是什么?

生:尼山和孔子有关。孟子的思想就是在阐释孔子的思想。

师:说得好!尼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是孔子思想的形象说法。“道阐尼山,就是说孟子思想来源于孔子。那“守先待后”呢?

生:应该就是指孟子在这里学习先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且希望更多的像他一样的学者来发展传播儒家的思想。

师:他已经感受到了有一个承前启后的意思在里边。请再谈谈自己的感觉,什么叫作“继往圣开来学”?

生:这里的“圣”应该是指孔子的思想,意思是孟子要继承孔子“仁学”的思想,然后再往后实行“仁政”,不断发展。

 

师:同学们的感觉是正确的。“继往圣”,孟子不仅是要继承孔子的思想,孔子之前的那些伟大的思想他也要继承。“开来学”,就是创新思想的意思。孟子把孔子以及更多的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发扬光大了。孟子也因为这么做,所以才让儒学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了不同的格局。来,朗读——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生反复齐读:继孔子以往,开儒学之来。)

师:老师在读《孟子三章》的时候,我就特别希望能够传递给大家孟子的这种精神。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作为儒家的传人,孟子的可爱在于做到了学术角色的突围,他继往开来,让我们民族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角色突围尤为可贵。来,读——

(生反复读:坚持守先待后;学术大于门派;文化发扬光大;真理继往开来)

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老师带领着大家,做了一个打通文本的尝试。这种学习的难度很大,但因为发现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内在的规律,所以,非常有挑战,有意思。大家可以下课后回顾一下,想想老师这么做的逻辑在哪里?这种选点和打通的方法是不是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一些启示,来,我们做个总结: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感受这堂课的逻辑。)

 

师:同学们,其实,任何经典作品,都必然在角色创新上努力。举个例子,这个单元还有五首诗,每一首诗,其实都有相应的“角色创新”。来,我们来朗读。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生齐读,老师做画龙点睛的点评,指出其“角色创新”的要点。)


(生读《饮酒》)


师:陶渊明太伟大了,因为他创造了一种中国文人精神安顿的全新的方式。他既不选择曹操式的活法,也不选择魏晋风度式的活法,他是中国文人活法之角色创新的典型代表。


(生读《春望》)


师:说到杜甫,我们都会想到李白。李白是谪仙人,境界阔大,但杜甫好像一直活得很逼仄。但他的诗,虽然忧愁却并不逼仄。“国破山河在”,境界大不大?“无边落木萧萧下”境界大不大?一个活得很憋屈的文人,突破了自己的性格角色,留下了史照千年的诗篇。


(生读:《雁门太守行》)


师:谁要说到战争文学,免不了“凄凄惨惨”,但是李贺实现了诗歌抒情的角色突围,我们读这首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战争的壮美。

(生读《赤壁》)

师:看历史很难超越已有论断。杜牧做了一个最好的典范,他是历史书写者角色的突围,他突围了对历史事件的定性解读,他做到了用全新的眼光去看旧的历史事件,别开生面就是这样来的。

(生读《渔家傲》)


师:我们都说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但她仅仅只属于婉约派吗?不!她完全实现了作为女性创作者的角色颠覆,因为这样的创作,李清照让自己拥有了更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同学们,暑假里我们都被这部电影迷住了,是吧?我想,哪吒说“不认命”的时候,这个“命”是什么?这个“命”有时候就是社会赋予我们的,甚至是我们自己已经在潜意识里不再抵抗的一种标签,一种角色。要创造出精彩的作品,要活出精彩的人生,颠覆旧角色,撕掉旧标签是必须的。祝愿同学们,希望这节课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来,大声朗读!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续上篇)
师: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