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

经典文本中的角色突围初探
——以八(上)第六单元为例
授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授课班级:江苏丹阳华南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文本特质课型选择:主题型文本的群文教学
整理:李雪兰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这节课立足于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作角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这种身份往往会成为一种标签。(和学生交流因为性别、年龄、职业而形成的各种角色标签。略。)
师:我们在潜意识当中,都会努力地去把我们这个角色做好。每一个人的角色定位能力是很不一样的。
师:平庸的人,他的角色经常就是错乱的,甚至说是一种倒退的,例如你是中学生,你的行事做派还是小学生,你就是倒退了。而优秀的人的特点是什么?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角色的把握非常精准,往往能够实现角色的融合、突破和创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的理论基础。王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我在八上六单元的这么多的精彩的文本中,看到了愚公在进行角色突围,细柳营当中的亚夫文帝们在进行角色突围,还有孟子也在进行角色突围,所以我就选了大家可能觉得很生僻的这样的一个角度来把这个单元整合在一起。今天的学习是一种尝试。
师:这节课我们有三个活动,我们要辨析一幅图,设计一幅图,还要解读一幅图。这是一节挺烧脑的课。
王君:老师的希望是:在学习中我们能够发现经典形象得以诞生的原因,这是从文学的角度;另外呢,我们还能够窥见一点生命精彩的秘密。
一、《愚公移山》中的角色突围
师:好!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第一个活动:愚公移山中的角色突围。
大家请看,这是我在网上发现的一幅很热的插图。请问:把它作为《愚公移山》的插图,你觉得合适吗?
生:我认为不合适,因为图上的愚公身强力壮,而我们《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体现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用这幅图去做插图的话,我觉得就体现不出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了。
师:第一个发言,很有勇气!但是你这段话中逻辑有问题。身强力壮就不能持之以恒吗?对不?想想。
生:我们通过读课文发现,愚公已经九十岁了,正常的老人应该不会如此健壮,所以这幅图有点与事实不符。
师:他发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啊,愚公的年龄。(走到第一个发言的女生前,把话筒递给她)你把你刚才的话调整一下。我觉得逻辑调整好了,你这个发言会非常漂亮。
生:愚公已经九十岁了,他的身体本不应该这样强壮,但是这幅图却突出了他身体强壮,这与事实不符,而我们《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体现的是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这幅图不适合做《愚公移山》的插图。
师:我帮你加一句——这篇寓言想体现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不对?请调整好重新说。
(学生调整再说,得到大家称赞。略)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是大画家徐悲鸿著名的《愚公移山》,愚公是这个样子的,很老,很衰弱,是不是更符合寓言的意思一些?(生共鸣)
师:这篇寓言之所以成为经典,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断进行了角色的年龄强化。
(老师引读,强化红色字。)
师:这就叫做“角色强化”。假如变成这样呢?读——
教师领读,强调红色字。略。)
师:同学们,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愚公有许多显性的角色困境,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标签,比如说:年龄标签——年迈;体力智力的标签——弱愚,地域的标签——面山……整个故事,就是在讲愚公如何自己撕掉这些标签。而在所有的标签中,年龄的标签被撕掉是最动人的。九十岁的愚公做成了一件年轻人都做不成的事情,所以,故事就特别吸引人了。这让我想起一篇特别著名的文章,可以诠释愚公的精神。

(组织学生朗读。略。)
师:谢谢大家。《愚公移山》成为经典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年龄角色的成功突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愚公一样,突破了“残年余力”的角色限定,活出了生命精彩的人还有好多呢!
(老师出示褚时健70多岁再创业的故事图片和语文界钱梦龙、孙绍振、赵谦翔等老人家依旧活跃的图片,深情地简单讲述他们的故事。略。)
师:现在我们对这部分的学习做个总结:在《愚公移山》中,愚公这个形象的创造彰示了一种角色的多面突围,而首先给我们的震撼力的是这个形象在生理角色上的突围——

(组织学生朗读。)
师:寓言《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角色突围
师:我们现在进入细柳营,看看这里面的人是怎样进行角色突围的。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创作一幅图。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个故事中有多种上下级的关系的呈现,多种君臣的关系的呈现,你能不能创造出一组简单的图形出来,把这多种关系来个形象化的表现呢?
师:为了帮助大家思考,我们先捋捋,这个故事当中,除了主要人物之外,有这样一个细节,来,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师:同学们,你觉得群臣如果都惊呼出来的话,他们可能会惊呼什么?
生:周亚夫是臣子,而汉文帝是皇帝,臣子应该对皇帝很尊敬,皇帝来了就应该出来迎接,而周亚夫没有去迎接,而且态度还很骄傲。可是汉文帝居然没有生气,还赞美周亚夫是真将军!
师:对!你的复述很有创造性。你的意思是群臣会觉得不可思议吧?对!这些人一定要问,君臣关系完全混乱了,周亚夫如此桀骜不驯,他的胆儿是谁给的?皇帝表现得那么听话,皇帝的胆儿又是谁给的?
师:好,请大家把笔拿出来,创造你的“君臣关系图”。(生画图。师巡视辅导。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请他们准备讲解。)
生(指着自己的图):我是这么想的:汉文帝应该是一个统治者,是统治周亚夫和群臣的,然后周亚夫和群臣应该是处于帝王的统治之下,所以说我把君王放在第一的位置,把周亚夫和群臣放在下面。
师:你准确地表达了在常规意义上对君臣关系这个问题的理解。但是在细柳营中,周亚夫和文帝的关系呢,好像还没有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遗憾。请第二个同学来说说你的设计。
(该同学用变化“君”“臣”二字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来表现。)
生:我的第一种设计是“君”字和“臣”字一样大,我想表现皇帝很尊重周亚夫,他们是平等的;第二种设计是“臣”字大,“君”字小,我想表达周亚夫在皇帝面前挺高傲的,但是皇帝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很遵守军营的纪律。
师:这种表达方式很有意思。我追问第一个同学:如果要表达你刚才的意思,那这个图应该如何画呢?
生:“君”字画大,“臣”字画小。
师:来,你来完善一下。
(第一个同学画图。)
师:真好!真好!关于君臣关系,现在黑板上有三种关系呈现了,请一个同学来综合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第一种君是臣的统治者,臣比君小;第二种臣比君大,君很重视臣子尊重臣子;第三种君和臣子一样大,同等地位。
师:很好!谢谢你们!这样的梳理是极富有创造力的梳理。(生热情鼓掌)
师:我们在细柳营中看到的君臣关系,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呢?我执着地追问一下同学们:周亚夫如此强势,他的胆儿到底是谁给的?皇帝也跟一般的皇帝似乎很不一样,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颠覆性是如何发生的?把书翻开,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你还可以结合一些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来琢磨一下。
(生齐读全文)
生:我觉得是周亚夫是自己给自己的胆子。因为周亚夫是非常自信的,他知道带军队并不是为了讨皇帝喜欢,而是为了强兵练将,是为了保家卫国的,就算是面对皇帝也应该体现出军营中是有严明的军纪的。他相信这样做可以使皇帝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国家有强大的军队就不会担心打败仗。所以说周亚夫的胆量来自于他对这个问题的自信。
师:谢谢你,啊!我帮你提炼一下,就是你所说的这种周亚夫的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这份工作的一个很清醒的认识:我不用讨好皇帝,我的忠诚就表现在把国家守卫好。我做的一切都要围绕这点来。周亚夫对自己的这份责任的清醒的认知让他能够不卑不亢。总之,他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跟其他大臣是不一样的。
师:他是从周亚夫的这个角度来说的,谁能够从皇帝的角度说说:汉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皇帝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在这个事件当中显得特别的卑微恭顺呢?皇帝怎么一下子突然境界这么高起来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皇帝也很清醒:他的统治要好的话,就必须得有这些军人给他支撑着。军营要管理好,皇帝就应该要听将军的话,遵守军营的纪律。
师:那其他的将军为什么不这样呢?
生:因为其他的将军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这件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只觉得自己的身份是臣子。
师:好,这就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同了。我们从皇帝的角色来,他怎么会觉得不受伤害呢?他怎么内心就那么强大呢?
生:我觉得其实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周亚夫是皇帝亲自任命的。
师:每个将军都是他任命的的啊。(生笑)
生:第二个原因就是汉文帝是一个明君,他能够理解下面的将军臣子们的用意,他不是一味地认为自己是最高领导者。
师:这句话很好!汉文帝不仅仅只认为自己是一个最高统治者,那他潜意识中还有一种怎么样的心理啊?
生:他想:臣子是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他应该尊重臣子。
师:再往前一步,除了尊重臣子们的想法之外,他还在尊重什么呀?
生:他还在尊重军中的规范。
师:说到点了!尊重军中的规范!作为皇帝,也应该遵守规范,很有意思!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透视一篇古代的经典,非常有意思,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给同学们整合汇报一下我的读后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