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君:青春语文问答:从来没有“北漂”会成为“白漂”

(2017-08-16 15:18:18)

【一个妹子的提问】

君姐,我知道你有早睡的习惯,但是左思右想还是来打扰你了!请原谅我的自私!我在偏远山区的学校工作了六年,今年已经三十。去年我的网上无意撞上你的博客,一发不可收拾。你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力量,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你点燃了我的希望,让我不是每天盼着下课和放假,让我觉得自己的世界也很大。我开始拿笔记录自己的经历,尽管文字很笨拙。我开始去想自己的课,尽管还无法独立行走。但一切都让我欢喜,因为遇到你。

 

如今有个选择题在我面前,我们县城一所私立学校给我打电话要我去工作,保留公办学校的编制,签合同三年。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成长才开始,能力太差劲,还需要时间成长。我的孩子马上要上学了,考虑到县城的条件还是好点。有的犹豫了,还请君姐百忙之中给我指点。

 

 

【王君老师回答】

 

从来没有“北漂”会成为“白漂”

 

亲爱的妹妹,我的建议是,去!一定要去。

 

第一个原因:

这所学校的待遇很优厚:居然还可以保留公办学校的编制,居然还可以一签合同就签三年。这简直太善良了啊!实力也太强大了啊!

一般私立学校,是不可能让你保留公办校的编制的。

一般的私立学校,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的。

这意味着,如果你确实不适应,回来就是。

这也意味着,他们给了你充分的学习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

这个学校很具信任力。

一年的时间,可能你还不适应——这个可能性很大。我当年北上首都,第一年就完全是糊涂的。但第二年,第三年,慢慢地就找到了方向。

相信自己,不用三年,你就能在新学校站稳脚跟。

 

如果有比较好的机会,不要迷恋编制。

现在的趋势是:编制越来越会成为无用之物。五险一金都已经跟社会接轨了,到哪里工作,其实都是一样的。

中国人对“单位”对“编制”有无限的依赖。这是社会惯性和思维惯性使然。但事实上,丰厚的待遇,迅速的成长,在编制内,往往很难实现。

 

第二个原因:

你还太年轻了,你正是该拼该闯的时候。

此时不打拼,何时才打拼?

工作六年,30岁。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而言,都是黄金年龄。

六年的工作经历让你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你并不是完全的白纸一张的。这六年让你已经有了很多珍贵的积淀。这些积淀,不在一个有挑战的环境中,是你自己都发现不了的。

六年,当然是学习的开始,你很谦逊。但妹子,我的感受是,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的开始。就如我,都奔五啦,还来到清澜山,老老实实地从头开始学习。关键是你愿意不愿意学习,而不是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以我的眼光看,才工作六年,简直是风华正茂,青春无敌,重新开始学什么,干什么,都没有问题。都输得起的。

不用害怕县城的学校有太过高手会被碾压一类。世界很大,各人有各人的精彩,各人有各人的路子。人人都可以让自己优秀。优秀是属于很多人的,而不是少部分人的。

不要自己吓自己。

 

第三个原因:

如果有机会,心中有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情怀,那就一定要抓住机会走出来。

这跟那些愿意终生在山区任教的老师们的高尚追求并不矛盾。

一个人,不走到广大的世界中去,不真正见天见地,视野很难开阔,心胸很难舒展,要想“见自我”“见众生”很难。

见识多了,心胸打开了,你教书的时候,做班主任的时候,格局慢慢就会很不一样。

只有行走,能让我们不断变得博大和通透。

出走当然会面对很多问题,但妹子,请记住:从来没有“白漂”的“北漂”。如果我们把“体验一切”当做我们人生的目标,而不把“获得成功”当做唯一的目标,我们的心就会放下,就不会过于计较得失。

行走本身就是成功,体验一切本身就是成功。

人生短短几十年,瞬间我们都会完蛋的。

但如果我们真正痛快淋漓地活过了,那就不会太后悔。

 

最后一个原因:

你的出走真的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县城的教育条件当然比乡村好。到了县城,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自然是美事。

但请告诉自己:我是为自己活的。我做的所有的选择,都不是为孩子做的选择,而是为自己做的选择。

想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真正为自己负起责来。而不至于哪一天如果不如意了,你内心里埋怨是孩子让你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孩子其实是不可控的。他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他需要去体验和经历他自己的一切。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管理好,经营好,建设好。这样,不管孩子在某一个阶段让不让我们满意,我们都有足够的实力接受和面对一切。

 

总之,妹子,我的态度很明确:不要怕,抓住机会,走出去,从头开始。山的那一边,真的不仅仅是山——对一个愿意重新学习重新奋斗的人而言。

“北漂”从来不会“白漂”。

奋斗者从来不会一无所获。

(2017/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