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子(20):你可以选择成为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
(2016-06-22 15:27:58)
标签:
选择英雄凡人 |
写给儿子(20):你可以选择成为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
亲爱的儿子:
这两天,妈妈在班上组织辩论赛——班级辩论赛的巅峰决赛,两个班的华山论剑。
我选的辩题,内容来自这两年的网络热文,陈继荣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中的主人公“女儿”是一个没有所谓“崇高理想”的孩子,成绩中等,特长不突出,她说:
“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辩题由此来:
正方:认同这种价值观
反方:反对这种价值观
妈妈的学生很优秀,唇枪舌剑,辩论极精彩。但我听得出,他们辩论来辩论去,还是被“英雄”的内涵所困。比如正方说:坐在路边给英雄鼓掌是成为英雄的必由之路。反方呢,更是强势,没有英雄,这个世界就会出现历史的倒退,所以,必须要有成为英雄的理想。
我欣赏着小孩子们的抱负和才华。我也一边在想:如果是你,你会做如何选择呢?
妈妈的选择很坚定,很清楚,一点儿都不含糊:亲爱的儿子,如果你想成为英雄,那你就走上成为英雄的道路。如果你愿意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那好,妈妈支持你!
儿子,妈妈希望你从小知道:人生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很多人都以为不成功哪来幸福,成功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成功。
儿子,生活真的没有这么简单。
就像妈妈,也“成功”过,比如做我们这个行业,取得了全国赛课的一等奖,论文发表在最核心的期刊上,被最高档的期刊转载,在最高级别的讲台上讲授公开课,出版了挺受欢迎的专著,很年轻就获得了“特级教师”这类的所谓职业最高荣誉……
当然,这些,都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幸福感。没有这些,妈妈也走不到今天,咱们全家到不了北京,进不了清华,我们的生命体验,不会这么丰富。
但是,妈妈也逐渐悟得,这些东西带来的,其实不是幸福感,而是快感。快感和快乐,是两回事。和幸福,更是两回事儿。
妈妈是走在奔五路上的中年人了,细细思考起来,妈妈也曾背负着这些荣誉却不幸福过,比如:
初到北方的那两年,不太理解北京学生的心态和家长的心态,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潜意识里总想用在老家的那套方法工作,去取得新的成功。结果呢,事事不顺。和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很紧张,工作无法推动。连领导都着急。于是妈妈这优秀教师成为了经常被谈话被帮扶的对象。后来走出低潮后,妈妈反省自己,那段时间的问题其实是巴渝文化和北方文化在我身上激烈冲突引起的,表现为“我”和“他们”,“我”和“我们”的相处出了问题。我活在以前的关系模式中,没有找到和新学生新家长的相处模式。所以,那段日子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最“黑暗”的日子。妈妈这个天性特别喜欢小孩儿的人,居然害怕自己的学生,害怕自己的家长,甚至连走进教室都害怕呢。
这个事件的启示是:幸福,最重要的其实来自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如果你跟“他们”和谐,你的心灵就是和谐的。只有在这种和谐状态之下,你才可能正常地思考,正常地研究,把所谓事业和生活推向前进。这种和谐一旦破坏,幸福,也就逃匿了。
又比如说有段时间总觉得不快乐。一反省,发现我的“幸福燃点”太高了,也就是说以前轻而易举就能够让自己开心半天的事儿,现在都无所谓了。比如出版一本书,以前会有成就感挺长一段时间,现在呢,啥感觉都没有。以前上了一堂成功的课,也会激动一段时间,现在呢,一点儿不激动了。以前,得到了几句肯定赞美,也会欣欣然乐一阵,现在呢,无波无澜了……开头还觉得是自己成熟了,淡然了,稳重了,荣辱不惊了,后来才觉知这哪里是什么成长,这根本是倒退。倒退的表现还很多:比如天天都经过四季旖旎的圆明园,却根本没有进去看一眼的冲动。在清华园里才住短短一段时间,也没有了惊喜和感动——那可是我心心念念半辈子的园子啊!我得了心灵萎缩症:迟钝了麻木了,灵魂世界像土一样板结了硬化了。我也需要“提醒幸福”了。再不自我疗救,我就死翘翘了。
这段经历的启示是:炫目的成功真的不能带给人持久的幸福。幸福的真正密码不仅仅是世俗的认同,它其实关乎的更是一种灵魂的状态。那种状态就是拥有一双永远不近视不疲乏的眼睛,对美和爱,永远看得见,永远看不倦。
妈妈现在对幸福的理解就是这么两句话:
第一句:喜欢你周围的一切,周围的一切也喜欢你。
第二句:有能力为每一个日子感动,甚至为每一个瞬间感动。
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回来看文章中的那个“女儿”,她真的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燃点很低的人,也就是说,她的幸福体验值,会很高很高。
我们常说高情商,亲爱的儿子,这就是高情商了。
这个女儿,自觉不比较,不把自己放在世俗评价标准的范畴里,在众多“优秀”的“围攻”下怡然自乐。
这个女儿,能够欣赏他人的优秀,但不让这个优秀成为自己的压力。同时她也能不被这种优秀裹挟,她有自己的价值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女儿,喜欢为人服务,善于为人服务。考试分数不高,但服务的意识很强,服务的水平也很高。为他人服务的时候,发自内心的开心,而且,具有智慧。
这个女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她坦坦荡荡地说自己的理想:
亲爱的孩子,读到这里,妈妈的感动是真的。我想,如果我有这一个女儿,我会多么幸福,多么自豪。特别是人到中年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奋斗的最终目标,不过就是有心情有能力“领着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就是有闲暇有点儿经济基础“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人生万千追求,不过如此。
我们跋涉了一辈子,挣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和金钱,不一定能够挣得这样的一份心境啊!
儿子,妈妈想到了我现在正在教的创新班的孩子们。妈妈很爱他们。也正因为爱,所以心里总有隐隐的担忧。我出这么一个辩题,也是想引发他们的思考:除了优异的学业成绩,还应该有什么,是比分数更重要的。除了英雄的梦想,我们的跋涉之路上,还应该种下什么样的花儿和什么样的草。
我的创新班的孩子们,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的身上,也能够更多一些这个“女儿”的特质——那是对规矩和秩序的理解遵守,那是对他人的赞美呵护,那是融入“我们”的热情坦然,那是脚踏实地的尘土情怀……
成为了英雄,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成为了自私自利无法无天的英雄,那就只能获得快感,而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而且,成为世俗意义上的英雄,需要资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每一个发奋的人,都能心想事成成为英雄的。做凡人,是大部分人的生命归宿。把凡人做好,是每个人最切近的修炼。
亲爱的儿子,我欣喜的看到,在你的身上,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女儿”的特质。
近期,你的班上发生了一点儿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儿,受了同学的语言暴力,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调查的结果,你是班上唯一一个在这件事上从没有语言暴力的孩子。一位家长表扬说:你是言行最有分寸的孩子。你的班主任也评价说:你是女同学眼里“靠谱一类”的男孩儿。你的前任班主任说:你文质彬彬,身上没有任何恶习……
妈妈很欣慰,很自豪。
亲爱的孩子,如果你现在觉得能量不够,在学业上还比较低潮,离优秀还有很远的距离,没有关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妈妈跟你一般年龄的时候,甚至整个中学时代,都是差生。但现在,在自己的这个职业里,肯定算优秀学生了。人生太长太长,我们也许是后知后觉一类人。老天爷会赐予每一个人智慧,只是有些人很早就拿到了,而有些人,老天爷特别要考验他们,所以,把属于他们的智慧放在挺远的地方,让他们必须坚持跋涉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所以,可以欣赏祝贺别人先拿到了,但是不必羡慕,更不必紧张。上帝一定是公平的。时间早晚而已。
甚至,亲爱的孩子,你也可以选择不要上帝的这个特别恩赐。就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平凡人。有一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经营好每一天。妈妈人到中年,渐渐懂得,其实,灵魂要幸福,我们需要的东西真的很少。就像我们清华的小家,面积也好,装修也好,家具也好,都比以前的家简单无数倍。我们过着清华园里的极简生活,但是,生活质量降低了吗?没有!
有了大房子大荣誉自然是好的。但是,幸福和大房子大荣誉的关系不像我们世俗想象的那么紧密。越早明白这个道理,就越能够获得一种笃定:走向幸福,绝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八面来风都是顺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条条大路通幸福。不必攀比,不必焦虑。
亲爱的儿子,如果我也听到你说:
妈妈会支持你!而且,妈妈的心中,充满了快乐。
201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