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炼一颗好的心(92):一次成功的灵魂按摩

(2014-06-17 16:39:36)
标签:

欺骗

相信

未来

好好教书,好好读书。所有的生命奥妙,在我们的课文中,都有……

一次成功的灵魂按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 如 生 活 欺 骗 了 你,

不 要 悲 伤,

不 要 心 急!

忧 郁 的 日 子 里 需 要 镇 静:

相 信 吧,

快 乐 的 日 子 将 会 来 临。

 

心 儿 永 远 向往着 未 来,

现 在 却 常 是 忧 郁。

一 切 都 是 瞬 息,

一 切 都将会 过 去;

而 那 过 去 了 的,

就 会 成 为 亲 切 的 怀 恋。

 

一首诗,既没有丰富的意象,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奇巧的结构,甚至,也没有高深的思想,但是,却成为了非常著名的诗。它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跨越了民族和肤色,战胜了时间和空间,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几乎所有读者的喜欢。这首传奇的诗,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小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我以为,首先,是作者的情怀。

情怀是什么?情怀本质上是作者的一种生命关怀,一种慈悲心肠。诗人写诗,表面上好像是用文字,其实不是。用什么,用的就是情怀。情怀是一种对人生万象的洞悉和关怀,是一种努力地要用文字去为人间疗伤,为大众拔苦和予乐的愿望。这种愿望,是装不出来的,是制造不出来的。她是心灵的溪水,在生命的岩缝里孕育。它根本不可能在现代化的工厂里大批量地生产。

一个优秀的诗人,他的作品,首先袒露出来的,就是情怀。

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笼罩全篇的,就是真诚的,浓浓的生命关怀。

我们先看第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就叫先声夺人。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呢?谁没有被生活“愚弄”过呢?诗人以这些人人均有的生命体验作为诗歌的逻辑底色,在开头,就迅疾地迎合了读者的认知。每一颗灵魂深处最隐秘的心弦,就这样被轻轻地拨动了。

当然,更耐人寻味的是开篇的那个词语“假如”,我们从中更能体会到诗和诗人的美好。既然“被欺骗”是生命的必然,为什么要用“假如”呢?我以为,这是诗人的善良和体贴使然。一个好诗人,首先一定要是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好人就是永远“小心翼翼地去触及每一个灵魂”,永远“不忍心去揭开别人的伤疤”。不莽撞,不惊扰,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对世间万物都有悲悯,都有同情。

还有“悲伤、心急、忧郁”这一类词语的呼应。以及对当下心灵状态的描绘——“现 在 却 常 是 忧 郁”。

这些都是人类生命最原初、最恒久、最深刻、最无奈、也最现实的体验。诗人不闪躲,不回避,直面人生困境,和读者一起探讨出路。诗人的写作姿态是谦卑的,也是明朗的,阳光的。对于大众,是一种共鸣,一种同情,更是一种抚慰。

同情和悲悯,让诗歌温情脉脉,柔肠百转。

 

但仅仅只有同情是不够的。直面生命的困境之后,诗人是如何为世人找出路的呢?他这样回答:

 

不 要 悲 伤,不 要 心 急!

忧 郁 的 日 子 里 需 要 镇 静:

相 信 吧,快 乐 的 日 子 将 会 来 临。

 

一 切 都 是 瞬 息,

一 切 都将会 过 去;

而 那 过 去 了 的,

就 会 成 为 亲 切 的 怀 恋。

 

这些句子,都是纯粹抒情议论的句子,既无形象,也不高深,表面上看卑之无甚高论,他们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其实大有玄妙:

首先,是相信“相信”的力量。浅浅的文字中,诗人一直在传递一种坚定的“相信”——“相信吧”的吟咏,还有那两个“一切”的反复和强调,“就会成为”的“就”的无可置疑。这些词语,共同营造了一种“场”。这种“场”,和“欺骗”、“忧郁”、“悲伤”、“心急”相抗衡,给予了读者灵魂的镇定力量。“信”从佛理的角度来说,就是信仰,是坚持的理由。而生命一旦获得信仰,便会无忧无畏无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传递的,首先是信仰。

    其次,是智慧。

信仰是基础,而信仰要质变为生命的力量,还需要智慧。如何走出生命的困境,除了教态度,普希金还循循善诱给方法,启发读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修炼”:

方法一:心态的修炼:不要忧郁,不要心急,要镇定。一如苏轼所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惧。

方法二:时间观念的修炼:心向前方和未来。要有“瞬息”和“过去”的大宇宙观念。正如哲人所说:一切解决不了的,都交给时间。

方法三:哲学思维的修炼: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转换的。此时的“苦”,就是彼时的“乐”;此时的“噩梦”,就是彼时的“怀念”。死生相存,祸福相倚。这个道路若能悟透,便能够有静定之心面对困厄,自然放下,自然解脱。

所以,短短的几句诗,事实上用非常质朴的话,传递了丰富而深刻的生命智慧。诗人点到为止,犹如禅宗里的佛祖拈花,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反省空间,故而获得了永远的生命力。

另外,这首诗的语言表达也有独到之处,它能迷倒“大众”,也是因为它的表达形式和大众的欣赏同步。它用词低调,全部是口语,没有任何陌生化的新词新句。不翻新,反而成就了它的质朴。整首诗的节奏也是循循善诱的聊天式的口语节奏:里边有和缓的叮咛,悄悄的鼓励,沉着的指点,豁然的点拨……总之,完全没有刻意去营造所谓的诗的形式之美,反而成就了自由散淡的表达风格。这样的风格和人间的柴米油盐细水流长相呼应,朗朗上口,直指人心,读之难忘。

总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魅力何在?它的成功,是诗歌创作的平民路线的成功。我们可以这样来做一个形象的总结:它是诗人给予大众的一次完美的心灵按摩——不在高档的休闲场所,就在每一个人的家里。而且,不收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