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炼一颗好的心(78):打倒自己

(2014-04-30 07:17:41)
标签:

自我

执着

突破

怀疑

教育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心理图式,指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愿望。我们受这个心理图式的支配,自动过滤掉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不想看到的东西,而只留下想看到的。于是,狭隘因此产生,失误因此产生。

                                                                                                        ——题记

 

我们所有的苦厄,都来自于太执着于自我。只要放下这个“我”,很多苦,便自然消失了。

 

                                                           

早晨坐车上班,飞一般快乐。到站,刷卡,下车,一切轻车熟路。

售票员在后面喊:刷卡!刷卡!你没有刷卡!

我不觉得是提醒自己的。只管走路。

那声音终于愤怒起来。大叫:“就是你,没有刷卡。”公交车停下来,清晨的公交,全车人,都盯着我。

我终于明白,确实是在呵斥我。

我脸红青涨,热血上涌。当然是委屈了,我怎么没有刷卡啦?我明明刷了的。

售票员又一次大叫,根本是咆哮了。我觉得全车人的目光像大炮一样地轰向我。

我简直要气疯了。这简直太荒唐,太荒唐!

我返身跳上车,重新刷卡。我要让全世界都看到:我是刷了卡的!那个该死的售票员,冤枉我了。我要让所有人都鄙视她!

我气势汹汹,义正辞严。拿出卡的样子,正气凛然。

但瞬间我就傻眼了。刷卡机显示,我确实没有刷卡。

我的大脑中天崩地裂:天啊,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第一次刷卡没有成功呢。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啊!

公交车终于开走。售票员鄙视的,气急败坏的目光差点儿把我杀掉。

我沮丧得啊,恨不得把自己埋进旁边的圆明园。

 

                                                         

出差。坐高铁。从北京站出发。去程一切顺利。

回程也似乎顺利。我惬意地躺在椅子上欣赏音乐。我不急。反正我是终点站。

一会儿上来一老年妇人,示意我离开。

她可能是看错票了。我想。我没有着急。我拿过她的票,仔仔细细审视了一番。老人嘛,看错很正常。

可是……那票好像没有问题……票上的座位号确实是我的座位号。难道是铁路局出了错?

我突然有点儿小兴奋:哇,我居然发现了铁路局的错误。

我抬头,对老太太说:“我的座位也是这个。我们得找乘务员,肯定错了。”

那位老人一脸狐疑。我觉得她真傻。

这时,我旁边的那位年轻乘客对我说:“我看看你的票。”

我递给她。

她接过来,看了一眼票,又奇怪地看着我说:“你不是已经到站了吗?”

“没有,我去北京。”我回答,很平静,很自信。

“现在已经到了北京了啊?”小姑娘更惊诧了。

我的头脑中电光火闪。我看看四周没有动的诸多乘客。

我突然明白我哪里出错了。

“快啊快啊!要开车了!”小姑娘大叫。周围的人都在大叫。

我惨叫一声。拖出箱子,亡命般奔向出口。

身后是大家的哈哈大笑。

我最后一只脚跨出车门。高铁就开动了。

傻在站台上,我老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确实是北京南站,确实是。

我这个傻瓜啊!在我的意识中,北京站肯定是终点站。而我早习惯了最后一个上车、登机、下车、下机。所以我坐在我意识中的终点站为北京的动车上,根本不动脑筋。

我简直是傻到家了啊!

 

                                                         

运动会前一天,我给孩子们发服装。

一件衣服,一条裤子。我看得很仔细,发得很仔细。

发到最后,发现只剩两条裤子。差了两件衣服。显然,是买服装的家长弄错了。

时间挺紧急。我马上打电话给家长,拜托她跑一趟,到店里去换服装。家长很热情,嗨哟嗨哟地跑路,满头大汗。终于搞定。

晚上回家,不到六点钟,一个孩子发微信给我:老师,我拿到的是两件衣服。一个家长也打电话来:老师,我孩子拿到的是两件衣服。

我立马晕了头了。原来不是家长出了错,是我出了错。

可是,我发服装的时候分明很小心很小心啊,根本不可能出错呀!

可是,就是出错了!就是!

我沮丧得很,又打电话让家长去跑第二趟再把裤子换回来。我惭愧得啊,扇自己一耳光的心都有。

 

                                                         

晚上,一个家长发微信给我,给孩子请假。我准假。我看得很清楚,是阳的家长。

第二天上班,发现阳居然在班上。我很奇怪,问:“你妈妈昨天晚上不是向我请假了吗?说你有事。怎么又来了呢?”

“没有啊。”阳很奇怪。

“真的,真的,我肯定没有记错。”我强调。

“但确实没有啊。”阳更奇怪了。

“那你跟我来。”我对孩子说。我想,我应该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看微信,证明我说的没有错。

孩子跟我来到办公室,我登陆微信,让他看。

一看我就傻眼了。请假的不是阳的家长,而是伟的家长。

我一屁股坐椅子上。天啊,我分明昨晚看到的是阳,怎么变成伟了呢!

我怎么又错了啊!

……

 

这些故事,都是这两天我自己亲历的事儿,我一件件讲给孩子们听,表达我的忏悔。我想表达的是:

不要太执着于自己,太相信自己!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心理图式,指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愿望。我们受这个心理图式的支配,自动过滤掉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不想看到的东西,而只留下想看到的。于是,狭隘因此产生,失误因此产生。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突破这个心理模式,敢于怀疑自己,推翻自己,打倒自己。所以,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借他人的眼睛来观察审视世界成为必须。顽固地坚守自我,必会犯低级的愚蠢的错误——就像这些生活片段中的王老师了。

2014/4/27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