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君聊课(71):只管静静地写自己文字就是——我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15篇文章
(2013-10-14 06:10:49)
标签:
人大复印思考写作坚持教育 |
朋友在另一个省。他想评特级。评选条件之一是要有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他问我到底哪种文章才能够被复印,应该如何努力,有什么窍门等等。我想想,梳理了一下我被全文复印的15篇文章。有些感触。
8年,15篇,在我这个年龄,确实算不错。我可不认识人家人大的任何编辑(到了人大附中也不认识),我们是独立的单位。以前更不认识。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杂志在全国的各种刊物中精挑细选然后再编成一本杂志。我只是安安静静地写,安安静静地阅读,安安静静地思考罢了。就这么坚持着,慢慢的,他们就来复印我的文章了。没有什么诀窍,完全没有。
像我这样的教师,学历很低,起点很低。书读得很少。理论素养很差。但是,只要你坚持思考,坚持写字,总能够找到自己的写作路子。这个世界,不一定要非要板着脸说话把简单的搞复杂才算有高度,更无须动辄就大段大段地引用别人的精彩语句才算有内涵。我们是草根,草根就老老实实说老百姓的大白话。关键是,你说的,是不是真有想法。如果有,用最朴素的语言,也能说得好听耐听。
我把这15篇文章整理出来,略写几句点评,也许能够给我的朋友一些帮助。
1.
(当年我拜师于霍军大侠,他建议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我读得非常认真,写下了整整一本读书笔记。现在还珍藏着。这也成了我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的第一篇文章。发表这篇文章时32岁。《爱的艺术》对我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年龄越大,感受越深。)
2.
(这算是我最早期的文本解读文章了吧。那个年代,几乎还不谈文本解读这个概念呢。我只是一种兴趣和自觉。这是一篇很短小的文章(不到2000字),最早发在上海《语文学习》的一个角落里。很快就被全文复印了。我对《背影》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前前后后又完成了四五篇解读和课案。《背影》是我用力比较多的经典,也是我上得最扎实最动情的公开课。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总需要对某些文章中赋予更多的力量的。这叫做“焦点突破”。)
3.
(这一篇,是我对《岳阳楼记》公开课的课堂对话的反思。在语文教学上,我还是有点儿“超前意识”的,总能够在语文界的一个热门讨论话题到来之前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很容易被发表。被转载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
4.
(2005年,我成为了《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这篇专题文章,被全文复印了。也就是说,在2005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倡导“青春之语文”了。33岁,胆儿不小。从来没有想过要自立门户什么的,仅仅是一种自觉,对自己教学个性的一种自觉。当然,还有点儿愣头青似的勇敢。现在也还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傻”。我学不会深沉持重。仗着纯真走天涯,也许,也算一种生存方式吧。用这种生存方式来生活,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想做官。做官太天真是不行的。但当老师可以。因为学生总体上总是纯真的。以纯真对纯真,你的快乐会很多。)
5.
(这堂作文课,好像是IB班的最后一堂公开课了。上完这个课,他们就毕业了。这个实录,发表在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上。《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和它的前任主编史有为老师是我永远感恩的。并不曾谋面的史老师努力提携我。这个杂志曾经一年时间就发表过我八篇论文。而直到2011年,我们才第一次见面。也通过这个杂志,我认识了七槐子老师。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只要你努力,总有无数个史老师和七槐子在等着帮你——这算是王君定义之一吧。)
6.
(现在重读,自己也很惊艳。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富有创造力啊!年龄渐长,有些敏感会慢慢迟钝,甚至会失去。所以,一定要珍惜35岁以前的时光,特别是女性。35岁以后,女性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体能和心能都可能呈下降趋势。有时候,想做事,也不一定做得出来了。)
7.
(这又是一次超前。在淡化语法的时代思考语法的意义。“超前”思考,永远是领先的秘诀。)
8.
(这是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专题,初发在《语文建设》上。)
9.
(2005年《背影》的解读只是小打小闹。这一篇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才是属于我自己的“里程碑式”作品吧。从此,我几乎不看教参了。《于勒》我连上五次,次次都有新领悟新设计。这篇文章,也算是我专业成长中的关键性篇目和关键性事件。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关键性事件”,一定要珍惜。)
10.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核心)2010年第二期全文转载《追求课堂训练设计的有效性——<</span>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敬畏自然》是我的一堂大课。我当年到深圳外国语学校参加招聘考试,这是他们语文组点上的一篇课文。课上完,他们的老校长就邀请我加盟了。后来因为舍不得12班没有去。虽然深圳没有去成,但文章写成了。《语文建设》用了8个页码发这篇长文章,并请杭外的叶黎明教授写了点评。然后很快被全文转载。所以,从来没有白上的课和白做的思考。)
1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核心)2009年第十二期全文转载《青春万岁》
(这是2009年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写的封面人物稿件。我的两篇重要的封面人物稿件,《语通》和《语参》的,都是围绕着“青春之语文”来写,都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了。看来,“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还是有生命力的。)
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核心)2010年第七期全文转载《童话乎?寓言乎?预言乎?——《喂——出来》文本细读》
(这是全文转载的第三篇文本细读文章。慢慢的,我掌握了文本细读的技巧了。这是上好课的关键。)
1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核心)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教材用错策略例谈》
(我的教学思想,还真前卫!中国学生不缺乏抱怨和牢骚,但很缺乏批判性思维。中国的教师也是。这方面,我们要自己培养自己。)
1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核心)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不要遗忘了中差生》
(这是《语文建设》“真语文讨论”的约稿。原文叫《语文教研要为中差生服务》。非常感恩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如果我一开始就留在本部,一直教好学生,恐怕不会有这样的认识。我永远是乡村女教师,所有的经历都在成全我。)
1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核心)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有多少完整独立的个体,就有多少语文》。
(现在开始教学流派的讨论了。于是我这篇就入选了。我没有能力建流派,但我觉得人一定要活出自己,不能淹没在人群中了。你上的课一定要有鲜明的自我特征。教了一辈子书,如果教得自己锐气全无,棱角全无,个性全无,我觉得,还不如不教呢!是,语文只有一个,但又有无数个。此中道理,朋友们自己去悟吧。有人总要较劲。我也懒得跟他争了。各人活自己的,何必管他人如何想呢。有不同意见也好,这样不至于太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