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的天空致敬(21):让人敬佩的窦桂梅
(2013-10-16 05:57:07)
标签:
玫瑰绽放批评研讨教育 |
从今年六月份开始,窦桂梅校长就不断地发出邀请:希望我、程翔校长、王开东老师去清华附小做客。当然有任务:她要上一堂挺重要的课,一是让我们推荐中学的课文,而是希望我们参加研讨,去“指导”她。
窦校长是清华附小的校长,小语界最大名鼎鼎的人物。我长期教初中,程翔和开东长期教高中,开东还不在北京,在苏州。我想,玫瑰(她的网名)可真舍得下功夫啊!
但是大家都忙,走到一处不容易。于是从六月份推到七月份,又从七月份推到了八月份。我要回老家,玫瑰便说依我的时间。结果定了时间我又临时有事,没有能够准时回北京。第一次研讨,只有程翔校长参加了。
我以为这事就过了。没有想到,一开学,玫瑰又来约了,一幅不听我和开东的意见誓不罢休的样子。于是,终于定到了9月25号上午。
24号我为北京教育学院国培班上研究课《散步》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玫瑰问我小学老师可不可以听,我说当然欢迎。我以为她会派学校的青年教师来听,没有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匆匆准时赶来了。她穿着他们学校的工作服,把头包住。她是小语界的数一数二的大名人,又是北京赫赫有名的校长,突然光临我们中学,连我都有些紧张了。
她在最后排找了一个位置悄悄坐下,悄悄听课。她还带了一个她最器重的年轻老师来。两个人,静静地把两堂中学的课听完,然后又悄悄地离开。
24号晚上我去清华附小迎接开东。我被其他事耽搁了,到得很晚。清华附小又不熟悉,在清华校园里转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门。玫瑰和开东一次又一次出来迎接我,反复叮嘱我不要急不要急。
见面即是拥抱。以前也在一起过。或者是听她上课,或者是在同一个饭局上,玫瑰总是盛装的。这回是走下“神坛”了,她还是穿着他们学校的校服,一眼瞧去就是邻家大姐。
我们简直属于一拍即合的。按她的话:“一个重庆女子,一个北方女子,有得一比!”
我们开着嗓门哇啦哇啦地说话,指手画脚,简直痛快极了。没有人理解我们的这种痛快。北京文化是更倾向于内敛的,含蓄的,低调的。像我这样的被巴蜀的高山大河已经定了型的泼辣重庆妹子,到北方来,不知在天安门城墙上撞了多少壁,受了多少气。我现在很理解北京人了,理解他们为啥说话总是小声得听不见,为什么总是小心翼翼斟酌词句。天子堂前,皇城根下,每个人都活得谨慎啊!但玫瑰不,那种一开口就爆发出来的北方女子的爽快凌厉,简直跟我太合拍了!
真好!真好!我感动极了!能够在北京保持优秀已经是不易,还能保持了个性,玫瑰,真是一个传奇女子!
夜幕已经降临了,但玫瑰还是带着我和开东在清华附小的校园里转。她好像比我们还兴致勃勃。她把我们引向附小所有的角落,得意洋洋地介绍“附小有角落,有角落就有故事”。清华附小是百年老校了,本身的文化积淀自不用说,玫瑰做了校长后,更是进行了不少改革。这个校园,哪怕是在星空下,也依旧每一寸空间都优雅、高贵且童趣盎然。特别是那些随处都可以看见的用来把书推到各个地方的小推车,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学校的图书是全开架的,这已经是奇观。玫瑰更有创意,她的书还是流动的。可见,教育,创新的空间多么大啊!
夜深了,清华附小的很多办公室还是热气腾腾。不少人在加班。不仅一个个精神抖擞,而且简直是热烈热闹——他们明天有300多校长的现场会,各个部门都在准备。不断有老师上来和玫瑰拥抱,像一家人。就连保安和食堂工作人员的神情中,也充满了幸福和激情。
玫瑰的办公室堆满了无数学生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各种各样的小卡片——或者是教师节的,或者是某个节日的,或者是从国外来的……每一个孩子的卡片或者短签,她都珍宝般地收藏着,把他们裱好,挂在橱窗中,或者摆放在桌子上。
开东跟我说,玫瑰的校长测评是百分之百满意。所有老师都给了她100分。这在清华的历史上也是不多的。我赞叹着。我相信,她是那样的一个爱着一切的人啊!从我听她的第一次课开始,我就知道:这个女子,是要做大事的。
25号一大早,我早早赶到清华附小,去听玫瑰的课。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玫瑰的精彩。我从来都只是期待她会如何更精彩,或者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今天也是一样。
她在尝试突破。在用IPAD教学,推行预习单,组织小组合作。一切都井然有序。她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和孩子们的朗读更是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我惊叹着玫瑰的素养,也惊叹着清华附小孩子们的素养。这样的课,是多么的让人享受啊!
一下课,玫瑰就冲上来,揪着我,让我赶快说问题——不说优点,只说问题。
我要急着回学校上下午的课,便也不客气,老老实实地说了一大串问题。玫瑰仔细地听和记。她太忙,不断有应酬过来。她便让她的助手先帮她听,帮她记。但显然她的注意力在我和开东这边。一得空,立马就跑过来,跟我们探讨她的“问题”。
我呱呱呱说完,发现自己真的一句表扬都没有说,全说的是问题。按照我的风格,我说得毫不留情。
玫瑰听得认真,且虔诚。
我感动极了。
因为我知道:对于批评,她已经不仅仅是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她到了另外一种境界——她在找批评!找她心目中更专业的人来批评她。她视这些批评为珍宝。
仅凭这点,我就知道,玫瑰,还会走很远。她从学校的一个打杂工人走到今天的高度,靠的,不仅仅是素养、才华、坚韧,更靠的,是胸怀!
因为我“批评”了她,为了表示对我的感谢,分别时,她送我好大一份可爱的礼物。我抱在怀里,唏嘘不止地离开清华附小。我知道,我更喜欢玫瑰了,比以前更喜欢。她是我的榜样,永远是。
(2013/9/30)
(明天,10月17日,海淀区将召开“窦桂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祝福这位可敬的大姐。她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