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一颗好的心(38):坚持和改变——在新学期年级组大会上的发言
(2013-09-03 07:09:45)
标签:
坚持改变超越坚守教育 |
今天年级组第一次开会,让教研组长发言。我想了想,说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坚持该坚持的。
这当然是我们学校做得比较好的,我们教研组做得比较好的。
首先,坚持学生不是我们的工具,也坚持我们不是学生的工具。
又是一年新学期,这是个关键的时刻。要坐下来,理一下因为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而稍显浮躁的心绪。我们为什么教书?我们教什么?我们怎么教?对于这三个关乎教育原点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地叩问自己。起码有一点我们应该坚持:学生不是实现我们平均分的工具,我们也不是学生借以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工具。我们和学生到学校来,目的是一样的——来享受生活,来经历成长,来体味人生,来感受生命。所以,在我们教研组内部,我们要关注学生和我们自己真正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成长。在我们教研组,希望大家继续坚持,不要把快乐和幸福建立在拼班级平均分上,不要为了比那点儿可怜的零点几分而耗尽了自己的职业乐趣。分数是很重要,我们需要重视,但它绝对没有重要到需要我们赌上身家性命的程度。它如果成为了焦虑的恶之源,我们便偏离了做教师的出发点。地狱其实是自己建造的!愿我们更清醒更坚定!
其次,我们要坚持我们教研组自己的课程思路。三分之一时间学习教材,三分之一时间学习《文言实验课本》,三分之一时间组织进行经典阅读和语文活动。教语文,一定要进入到教思想教情怀的层面,一定要进入到建构语文学习机制和建设语文学习生活的层面。唯有如此,语文学习才会成为“语文好日子”,才不会出现只有语文考试没有语文的尴尬现象。
然后,要坚持我们上学期做得最好的一点:除了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平时,我们拒绝考试。数学学科和外语学科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我不敢说。但语文,请大家相信王君老师:语文,不需要这么多考试。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语文试卷可以训练出来的。初三和高三进行应试训练是无奈之举,但初一和初二也如法炮制则是犯罪。非毕业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淡定,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更加智慧。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用题海训练的方式,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们打下很好的基础,让他们不必畏惧未来的初三和高三。
最后,我们要坚持像小吕老师那样教语文。他的教学有温度有热度。年轻的小吕老师成为了学校调皮淘气学生的好伙伴,心理医生。这些孩子,一有空就往小吕老师这儿跑,跟他泡在一起,跟他说心理话。我觉得,这是一位老师最伟大的成功。我们要像小王老师那样教语文。她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非常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方式让孩子们受益无穷。我们也要像罗哥那样教语文。这个年轻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她一直在突破自己。她的课,不管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孙权劝学》,都奔放着创造性思维的神采。这些课,就是上到全国去,也绝对不逊色。当然,我们也要坚持像王君老师那样上课。充满激情和梦想,永远在思考,永远在探索……(哄堂大笑)
除了坚持,我们还应该改变。我觉得,语文组的老师们,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改变。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201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