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炼一颗好的心(37):教育的底线是深不可测的(“淡定”之四)

(2013-09-01 11:04:24)
标签:

底线

容忍

尊重

信任

教育


做人是修行。教育是修行。做班主任是修行。做妻子,做母亲,都是修行。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解决和学生的冲突和矛盾便不在话下。和我们的亲人的关系也是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以为,有两种人最容易相处,但要相处好也最难。一种是我们的学生,第二种便是我们的亲人。

说容易的原因在于:从一般意义上讲,在孩子面前,我们是“强者”,是支配一方,基本上掌握着主动权。而在亲人面前,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是可以彻底放松的。

但又为什么难呢?

学生的难处在于,因为他是孩子,所以,他的一切冒犯、冲撞、蛮横无理,甚至无法无天都是天然存在的,是合理的,是应该被原谅的。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孩子也就不再成为孩子,学校,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学生不是因为优秀和可爱才来学校的,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和可爱才来学校。教师的职责,就是去影响,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有可能变得更加优秀和可爱。

学校,不是执法机构,不是权力机构,不是利益部门,而仅仅,只是一个教化机构。

事实上,教师的权力非常有限。或者说,没有什么权力。教师,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人。你手无寸“铁”,嘴上还得上把锁(许多宇宙人都可以说的话,教师是不能说的。因为你不能有语言暴力),但你得“对付”无数顽劣的学生,还得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这个活儿,我相信,许多平日里威风凛凛的警察干不下来——他们更擅长用武力;大多数权势熏天的高官干不下来——他们更擅长钱权利诱。而这些,都是教师不能为,也不屑为的。就算为了,也是偏离人的培养方向的。

教师,因此而成为了一种专业,无可替代。

这个专业的崇高和艰难在于:

 

当教育者头戴师者的头冕时,就意味着教育的重负压在了他的身上。人们要求他能够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在学生面前保持优雅的笑容、宽容的心态——无论其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幸福、生活是否艰难和事业是否正遭受挫折,都必须如此。他还要压制个人的好恶,无条件地承认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全身心地扑向每个学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承担了这种爱的使命的教师,就是为自己增添了生命的重负。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爱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

          ——摘自李政涛《教育和生命的重负》

 

所以,真正的师爱,是无条件的尊重,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信任。这是我们学校的师德三原则。要放在五年前,我是不认可的。我不接受“无条件”这三个字。我想,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也不会接受。但这几年我的真实的感受确实就是这样:没有了这个“无条件”,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优秀和听话的孩子天然可爱,去爱他们,不能算爱。

懂事和成熟的孩子天然受人尊重,去尊重他们,不能算尊重。

当孩子值得信任的时候去信任他们,不能算信任。

只有当孩子不值得爱了,还能去爱,才算真爱。

只有当孩子不值得尊重了,还能去尊重,才能算真尊重。

只有当孩子不值得信任了,还能坚持信任,才是真正的信任。

所以,面对部分孩子的态度——比如那些经常挑战了我们的底线的孩子的态度,往往会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情怀的尺度。

有就是不交作业的孩子。

有上课总是睡觉的孩子。

有时常扰乱纪律的孩子。

有动辄就出言不逊的孩子。

有爱拿拳头说话的孩子。

有死活不学习的孩子。

……

所有的这些,构成校园生活正常的生态,也组成了教师职业生涯最具挑战,最富魅力,也最能进行自我修炼的一部分。

你如何办?

我并没有具体的办法讲给我们的年轻老师听。事实上,一把钥匙永远只能开一把锁。寻找方法,永远是“其次”。我想告诫自己的乃是:

理解一切。尊重一切。爱一切。相信一切。

信念永远比方法重要。

价值观永远比制度重要。

不把孩子当成自己谋取现实利益的工具,也不让自己沦落为帮助孩子升学的工具。这里边,有太多的奥妙,有太多的修炼。

所以我们校长说:教育的底线是深不可测的。

说这话,并非不承认孩子是需要适当惩罚的,更不是说我们纵容孩子们在学校里为所欲为。而是说,当我们见了“自我”的时候,还能够见“天地”,见“众生”。你要永远记住你面对的是未成年人,记住你的任务是“成全”,而不是通过指挥、训斥、惩戒去控制一个生命和改变一个生命——哪怕是抱着非常良好的愿望。我们常常是在错误的路上狂奔还自以为顺风顺水。教师,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持续反省的人,那将是非常遗憾甚至可怕的。

于是,我们就分外需要淡定。

教育的淡定,就是全心全意的成全。

 

和亲人的相处,也很难。这个难在于我们常常会进入一种误区:因为是亲人,所以我们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评价他们的,是可以任意要求和命令他们的,甚至,是可以任意伤害而无需心怀愧疚的……家,是我们释放的地方,是我们可以完全回归本真,不要带面具的地方。

因为这样的意识,教师家庭反而会出现情感裂痕,教师和自己的子女关系反而会非常紧张。我们常常进入误区:把家当做了自己的教室,把老公和儿子当做了需要自己“教育”的对象。

我们的悲剧在于:当我们全然打开自己的心胸接纳我们的学生的时候,对亲人,我们苛刻且严厉。我们的要求太高:我们不自觉拿那些最有成就的家长来要求自己的老公,也不自觉拿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家,成为了我们职业的第二战场。

现在我渐渐地悟得:事实上,最不容易伤害的人往往就是最容易受伤的人。对亲人,也要恪守“相处底线是深不可测”的原则。没有什么不可以被理解,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原谅,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接纳。平安,是最大的福分;健康,是最大的福分;温馨,是最大的福分。所以,其他,都可以看轻,都可以忽视,都可以天高云淡。

有了这样的心态,你便获得了一种笃定,便可以给对方以自由,给孩子以自由。

自由这个东西很可爱很神奇。当你给别人自由的时候,你便也给自己自由了。

同理,尊重、爱、信任,都是一样。

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

你放弃得越多,得到也就越多。

你的“底线”越低,你的心就越大,可承装、可栽种、可传递的幸福就越多。

所以,教育的底线是深不可测的。

信不信由你。

2013/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