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爱她,爱她的活脱脱的文字,爱她的真实率性,爱她的无私善良。一个不争的事实:听了昭君的课,哪怕是录像课,大家会赞不绝口,听了昭君的班主任报告,茅塞顿开,甚至热血沸腾。昭君,一个年仅36岁的中学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她在前面,我们跟随在后头,做青年教师的楷模——她当之无愧。她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教育的幸福之歌,而我们愿意从四方赶来,与她相和。从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著名的课改专家,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延伸至香港、新加坡等地。《青春语文》、《王君讲语文》成为全国热门教育书籍,很多语文报刊杂志开辟“王君老师专栏”。她不辞劳苦,她甚至乐不思蜀。讲学、献课、写作。也不知道是多么强大的内心支撑着她,让她变得百毒不侵,让她变得浑身如此有劲儿。
就这样,昭君用“青春语文”、“青春教育”“青春慧眼”的教育教学理念,用极富感召力的演讲,引领着许多青年教师走出教育的困惑,改变了心态,沐浴着教育的幸福。于是众多的“我”,觉得有了方向,重拾了信心,义无反顾的苦着、乐着——乐着,苦着。职业倦怠感被“我愿意”三个在教堂神圣之地说的话语代替,我和我们还想大声喊出振聋发聩的平日里让老师们羞于启齿的字“我们爱你”!真的爱,爱的真!正如昭君你写的文《让我们永远的相爱》,爱的暖心暖肺,爱的有滋有味,工作如此,生活更如此。
昭君说,我和她是尺码相同的人,是比较相像的人,是永远可以热泪盈眶的人,是见了面可以热情相拥的人,是永远充满激情的人。截止2013年2月前,我们的交往仅仅停留在“博来博往”中。但是,我们却奇迹般的相遇了,昭君在《向我的天空致敬(13) :就做一条永远奔腾的小溪吧——写给晓蓉的新书》中这样描述了我们的相遇:
2013年,隆冬季节。一个周末。京城刚刚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寒风吹彻。
晨,手机在跳,短信至,像清脆鸟鸣。是晓蓉。她说已经到了我的学校门口,看到我工作的地方了,心满意足了,要回去了。她说带了一套夜光杯放在门卫室,嘱我回校上课时去取。她嘱我一定要爱惜身体,不要太忙碌。
她怕打扰我。她不愿意浪费我的一丁点儿时间。她千里迢迢地从酒泉来北京,说好一定要见我一面的。
但居然是这样的“见”法!
那一刻,我内心热潮滚滚。连忙告诉她不行不行,她“见”了我,我还没有“见”她呢。我冲下楼,穿过积雪未化的操场,奔向我这位来自远方的姐妹。
我们在北国澄澈清冽的空气中相拥。
白雪静穆,西山庄严。那一刻,我居然觉得,我和她,两位平凡的中年女子的相拥,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和晓蓉的相遇相知,在我看我,根本就是一个奇迹。
她教小学,我教中学,我们怎么会有交集?
她在祁连山下,我在永定河畔,人海茫茫,山长水阔,哪里有我们邂逅的时空?
但是,我们就这样“遇见”了!而且,一遇见就成为了知己。
我感慨:老天总是垂怜尺码相同的人们,让她们彼此寻找,而且,从不失望,永不失散。
偌大的京城,尽管昭君所在的那个学校那样难找,我还是决定在离开北京之前去看看。大雪的天,我打车找了好久好久,尽管我根本就不知道能见到昭君,我只想远远地感受一下那个她工作的地方,这就足够了,真的足够了。根本就没有想到学校还有公寓,她竟然住在校内公寓里,竟然还能见得着,瞬间,隔着屏幕相见的那个人,就已经热情洋溢的在不远处的窗后使劲儿挥着手,好似见着亲姊妹般的。我眼泪哗哗的,大寒的天儿,我们就这样搓着手心,踩着积雪,在嘎吱嘎吱的伴奏中,心里热乎乎的不期而遇了,做梦都没梦着的真见了。
你说,这样的遇见,叫我们怎么不——心潮澎湃?
你说,这样的遇见,叫我们怎么不——热泪盈眶?
你说,这样的遇见,叫我们怎么不——热情相拥?
那是一个极其幸福的遇见。
昭君眼部做了小手术,可依旧热热烈烈的迎接了千里之外去北京的我和女儿,在她的卧室我们敞开心扉的畅聊,笑声不时的交织,幸福在那间温暖的屋里发酵着,挡不住昭君的热情,在她去倒水的当儿,我环顾了屋子,从东墙的电脑位置开始,一溜儿的向日葵,一直贴到床上方,可得至少有几十朵
,是那种仿真的花朵,原来阳光都种在她的屋内,撒在她的内心里呢。记得一位朋友的QQ签名是:我愿意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沮丧,也能面朝太阳。我也很喜欢向日葵,给孩子们办了份语文专刊就取名为《向日葵》,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像笑脸一般的大花朵,永远仰望太阳,永远充满希望感。向日葵折射出了昭君内心的阳光,温暖了一路的那么多的人。真的好感谢这份相识,感谢这份美丽的相遇。
电脑上方的墙上,贴了很多便利帖,这个和我有的一拼,那些突来的灵感、偶拾的话题等还来不及写的,我总会写在便利贴上贴起来,某些来不及办的事儿,某人的联系方式等,我会用便利贴做些提醒。真的是一样一样的,我不敢自诩,更无法与昭君齐名,但近距离的接触后,我发现相似之处是那样的多。尽管北京雾霾重重,可是在昭君那里却格外的呼吸顺畅,心境朗朗。
临走,她执意送一条围巾给我,红色的,对生活的火热、对职业的炽烈、对姊妹的纯情一应在其中吧!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尽管盛夏了,那条棉质围巾却依旧挂在我的办公室内,在我一抬眼即可看到的地方,亦在我的心里!
千里相隔,我们就这样用文字当美酒,端着文字斟满的杯杯美酒,不约而同的说着:干杯!为我们一同痴迷的语文,一样醉心的教育,一般珍爱的生活。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女子,这样的一群人,怎么能让我不热泪盈眶呢?
向我的天空致敬(13) :就做一条永远奔腾的小溪吧——写给晓蓉的新书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