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我的天空致敬(13) :就做一条永远奔腾的小溪吧——写给晓蓉的新书

(2013-05-27 07:39:16)
标签:

小溪

幸福

科研

晓蓉

教育


         就做一条永远奔腾的小溪吧

     /王君

                     

2013年,隆冬季节。一个周末。京城刚刚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寒风吹彻。

晨,手机在跳,短信至,像清脆鸟鸣。是晓蓉。她说已经到了我的学校门口,看到我工作的地方了,心满意足了,要回去了。她说带了一套夜光杯放在门卫室,嘱我回校上课时去取。她嘱我一定要爱惜身体,不要太忙碌。

她怕打扰我。她不愿意浪费我的一丁点儿时间。她千里迢迢地从酒泉来北京,说好一定要见我一面的。

但居然是这样的“见”法!

那一刻,我内心热潮滚滚。连忙告诉她不行不行,她“见”了我,我还没有“见”她呢。我冲下楼,穿过积雪未化的操场,奔向我这位来自远方的姐妹。

我们在北国澄澈清冽的空气中相拥。

白雪静穆,西山庄严。那一刻,我居然觉得,我和她,两位平凡的中年女子的相拥,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和晓蓉的相遇相知,在我看我,根本就是一个奇迹。

她教小学,我教中学,我们怎么会有交集?

她在祁连山下,我在永定河畔,人海茫茫,山长水阔,哪里有我们邂逅的时空?

但是,我们就这样“遇见”了!而且,一遇见就成为了知己。

我感慨:老天总是垂怜尺码相同的人们,让她们彼此寻找,而且,从不失望,永不失散。

 

我和晓蓉,确实有太多太多的相同:

我们的学历都很低,“出身贫贱”。

我们都曾经是乡镇中学的女教师,我们的身上还有泥土的香味。

我们都不年轻了。我们是“妇女”了。但我们进入中年但童心盎然,好像永远活在少女状态。我们依旧天真热忱,依旧充满激情。我们爱“臭美”,爱一切和美有关的事物……于是,网络上文字的相逢便激起了灵魂的碰撞。我们该是前世的闺蜜,今生的知己。

 

我读着晓蓉的《让幸福来敲门》,自己的心门也被她一次又一次敲开。我想到了太多太多。

职业特质的原因,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其他职业更艰难。晓蓉是成功者。我知道她课上得好,班主任当得棒,获过很多奖,在当地很有影响,在全国小语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我喜欢和敬慕着晓蓉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而更是她的生命状态:一个年近不惑的女子,时时都在惊喜着,发现着,感动着,反思着,记录着,成长着……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为名利所驱驰,容颜和灵魂一样容易早衰的年代,晓蓉活得这样水灵,这样新鲜,这本身就是风景,就是奇迹。我知道,作为女教师,该有怎样的职业信念和乐活精神,才能够在生命的风霜刀剑中妩媚地挺立!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我这样写过: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并非易事。所以,在所有的光彩之后都必然有艰辛。只不过,这艰辛,有的可以对人说,有的不可以罢了。所有的女教师都更难:有沉重的大家庭的负担,有身为中年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幼子需要哺育辅导,有丈夫需要呵护维持……在工作之外,我们都只是生活在柴米油盐之间的普通家庭妇女。经营细水流长波澜不惊的生活比上好一堂公开课带好一个班难得多啊。但是,这是女人的宿命,这是女人想要得到幸福必然要跨越的平凡和庸常。

女人在寂寞中成长,在寂寞中开放。这是我的深刻感受。

……

我想,晓蓉读到这些的时候,当更会心,更有共鸣。

 

                                                           

晓蓉嘱我为她的新书写几句话,她很是忐忑,不断强调这书仅仅是她,一个卑微的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本”,很浅薄很浅薄。

我理解她的谦逊和低调。但我想说的是,哪里浅薄了?

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生活手记。我们就是一群“小”老师,带着一拨“小”孩子,津津有味地过我们的“小”日子。小到孩子们的一颦一笑,小到自己生命中的一呼一吸,全是我们珍贵无比的矿藏。晓蓉这样的教师,这样女子,便是加工这些矿石的高手。她用爱来开采,用热情来雕琢,于是,她有了属于自己的作品,亦如陇地的夜光杯,也许白昼之下并不算太漂亮,但在幽深处,便闪射出迷人华光。

读晓蓉的书,我便似乎看见她款款走来,用她的文字,斟满了杯杯美酒,对我说:干杯!昭君,为我们一同痴迷的语文,一样醉心的教育,一般珍爱的生活。

于是,我便与她——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位生命的艺术家,同醉。

 

我翻出自己在2004年出版第一本书《青春之语文——王君创新教学探索手记》写的后记,和晓蓉共勉。

 

我也一直羞于自己的浅薄,我以为像我这样的“出身贫寒”,底子很薄的教师是和教学科研无缘的。每每读到那些体系宏大、结构精密、论证严谨、旁征博引的教育著作或者科研论文,我就忍不住地自惭形秽,甚至而于拿笔的勇气也没有了。

这种自卑和矛盾的情绪一直持续到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也可以这样表达》。

李老师这样说:

“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理念与深奥的术语没有必然联系。所谓“教育理念”无非就是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人人都有,而并非教育专家所垄断。所以,理念并不神秘,因而对教育理念的阐述完全可以也应该是平易通俗的。
  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不纯粹是自然科学式的操作,它更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因此,如果说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保持自己与研究对象的距离,避免主观感情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的话;那么,教育恰恰相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应该是溶为一体的,其间感情的流淌、诗意的飞扬,正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因此,教育论著完全可以让真情实感像泉水一样自然而然地奔涌流淌。
  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者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具体说,就是体现在故事中。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教育感悟的表达方式。对于一线老师来讲,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那怕仅仅是记载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故事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此坚持三年、五年,任何一个普通教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乃至教育专家。
  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的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指点教育,激扬文字,敏锐而犀利,从容不迫而又掷地有声……

是,李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一线教师是完全可以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的,因为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是“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而且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语文教学是最富有艺术的浪漫精神的,那么语文的教研成果也完全可以拥有了烂漫的诗化境界。那种抹杀自己教研个性、削足适履的所谓“学术论文”,那种唯上是求,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所谓“成果总结”,那种不求创意,呆气十足的所谓“科研报告”,应该远离自由飞翔于审美世界的语文教师。教学日记、诗歌、散文、随笔、教育叙事等诸多文体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师自由挥洒思想的表达形式。

 

晓蓉,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这十年来,我才有了几百万字的语文教学手记和班主任工作手记,才有了六本深受教师朋友们欢迎的“专著”。她们依旧离“深刻”的境界还很远很远,幸运的是我已经不再为此痛苦和彷徨了。大概性格中天真活泼自由率真的因子偏多,朋友们多爱戏称我是一条小溪。以前觉得多多少少含有些贬义——小溪毕竟是浅薄的,现在却极为珍爱了。记得鲁迅先生曾说“小溪浅则浅也,只要不是烂泥潭”,我很为之所动。在今日功利世俗的社会中,我庆幸自己还保持着对语文对生活的一份童真和激情。

所以,我快乐地作一条小溪。一路我飞花溅玉而来,我的歌唱也许不是天籁,但我希望她是这语文教学教改大潮中的一段和谐优美的旋律。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我是一条快乐的小溪,所以我有了向大海奔去的可能。我依旧将一路飞花溅玉而去,我愿我曾经流淌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一段注释——注释我曾经认真地活过、教过、爱过。

 让我们一起做一条小溪吧。小溪中流淌着美酒——它们来自于你的夜光杯——那是我们永远滚烫的青春热血和永不枯竭的青春激情。

渴望读到你更多的作品。

我等待着。

一路同行!!

                                                                            2013/5/25于北京西山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