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青春万岁》霍军序:青春万岁,一种美丽的生命状态

(2013-01-01 06:42:10)
标签:

青春

万岁

班主任

热爱

生命


谢谢霍大哥。用您的这篇序,来迎接2013。




《班主任,青春万岁》霍军序:青春万岁,一种美丽的生命状态


    活一万岁?那是不可能的。今天医学很发达了,保健品也比比皆是,气功,瑜伽,养生馆,它们全副武装、旗甲鲜明、声势赫赫,一起来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我们也还是无法完成长达一万年的生命远行。

据说乘着光速飞船旅行,一秒钟前进三十万公里。你上天游历银河系外边的宇宙,几年过去,回到地球,地球上就会过去好几百年。可是,即便过去了一万年,在你的体验中,还是存留着自己飞行的那几年的回忆,地球上的一万年,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写下这样诗句的人是明白人:梦想着能活千秋万岁,还不如力争当下此刻。

可是,王君豪言:青春万岁。

这是当年十七八岁的王蒙先生说过的话,隔了三十多年,被一个巴山小姑娘牢牢记住,并浸入骨髓,变成了她的血脉和骨髓。

王君喜欢说:在教育的荒原里建设出青春的桃花源。

王君给自己的语文教学起个名号,叫“青春语文”。

王君现在快越过不惑的边界了吧?可是看她的博客,还是那张娃娃脸照片,几天换一个花样儿,几天画一个花样儿。一回比一回鲜亮。

最引人视线的,是她的课堂案例,教学视频实录,虽然越来越大气华贵,优裕自如,但还是花样百出,妙想叠见,奇招新招高招让人惊艳。你不难发现,当年在她的“老窝”綦江初出茅庐的“乱劈柴”劲头,一如既往。

两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和王君在北京西山学校操场边闲谈,一看见奔跑着比赛的小家伙,她立刻撇下我变成观众,抽出棉袄里的手胡乱挥舞,给那个气喘吁吁、小脸通红的小人儿喊加油。

王君放言:感谢年少轻狂,感谢任性无知!没有任性,哪有那些壮丽恢弘的青春篇章?

张爱玲曾经羡慕一种人生状态,说是一个小伙儿骑自行车下大坡,两手张开做一个大撒把,就那么坦荡而冒险地飞驰而下。这是我从这位喜欢慨叹人间苍凉的经典女作家那里读到的最明亮的句子了。有这样的羡叹,才是完整的文学大师。

我感到,王君其实一直激情四射地呆在孩子当中,一直浸泡在青春的波涛里,一直活在每一个属于孩子们的教育细节里。

可是,一路高唱青春之歌,娃娃脸的王君毕竟也来到了中年的门槛。万岁,指什么呢?如果你期待一个摆脱地心引力和时间魔爪的例子,显然你得不到答案。生命没有万岁。正如十八岁不一定代表生机勃勃一样。古往今来,有多少生命在十八岁以前就夭折了?有多少八十岁的生命灰尘蒙蒙?从语文的角度,从诗化语言的角度,我们都明白,“十八岁”这个词,不能与“青春”互换。正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不能换成“浓”一样。一字之异,境界全变。

假如青春指的是十八岁的朝气,那么,青春万岁!

朝气是一种活泼泼的美,美,没有衰老。

假如十八岁代表无限的成长可能,那么,青春万岁!

成长是一种无限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力不退场,衰老就没有表演悲剧的舞台。

王君呆在教室里,琢磨课堂问题,她的课,不用我细说您也知道,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艺术品,足堪观赏品味,怡情养性,孩子们得到的教益自不待言——今年,那群热情开朗个个高中考榜的少年们在北京拥抱他们王老师的照片,王君已经向大家伙公开了。

王君混迹于孩子当中,琢磨教与学的问题,座位问题,背诵问题,班规问题,卫生问题,上网问题,心理问题,恋爱问题,自习课问题。大一点儿,还有公民培养问题。她沉酣于这些小事当中,痴迷狂热,毫无倦怠,兴致勃勃。她的笔触在拨弄着一切的时候,如同炼钢工匠在用长长的钢钎对着火红的炉膛,自己脸上额前,全是晶莹鲜亮的汗珠。兴奋,振奋,亢奋。变成文字,激扬着许多许多年轻教师的心,让他们也变成对课堂有兴致的人。

王君想尽办法让男孩子变得爽朗,大气,勇敢,正直,有绅士气度。

她写随笔,写日记,写书信,引导女孩们睿智,明慧,学会柔美温婉。

试问今日有多少教师,除了排名表,除了考试奖金,除了教案和作业本,还会把男孩女孩的气质,当成自己的责任?我相信很多教师已经在关注,但是,跺着脚着急,又跟在后面助推,再挖空心思引导,用自己的理解、经验、劝导、美丽的文笔和精巧的方法引领孩子们变得更美丽,这可是王君老师通过婆婆妈妈的耐心,“做出来的啊。

她看着十四五岁的少年走路驼背,暗自心焦,告诫不成,路上相逢,也好要给这些“哥们儿”一拳,提醒他们昂首挺胸向前进,身板儿挺直做个美少年美少女。

是的,作文写得棒,让语文老师欢欣;英语读得溜,让英文教师开心;数学题解得呱呱叫,让数学老师眉花眼笑,大有成就感。可是这些还不够。真的,还很不够。当一个女教师真的跟孩子们成为了“一伙儿的”,成为了姐和妹、姨母和子侄、哥们儿和朋友,她就不再仅仅满足于他们的学业是否优秀,他们的成绩是否成了“人上人”,他们是否能给自己这个眼巴巴等着成绩表的教师换来超人的“教学成绩”。她开始为他们的饮食起居、发育成长、风度气质忧心。她开始为他们能不能变成理想的君子操心。她开始为他们能不能漂亮优美、自信快乐地活着担心。他们变成了她的孩子,对吧?

正好重看《大长今》。长今为老太后、王后、大王、王子治好了病,大王要封她官阶,满朝文武反对,认为女人当官,会有伤国家经国大典。但是长今的爱慕者闵政浩极力赞同,他认为,把国家需要的能人推上政治舞台,使国家强盛,正是经国大典的宗旨。长今的老师申益必先是痛苦,再是沉默辞职,然后率领御医院全体同仁衷心拥护长今的领导。申益必曾亲眼看见长今把生天花的脏兮兮的乞丐的孩子抱在怀里抚慰。他的一番话可以用来参验我的观点:

长今作为医生,病人有了病就积极想办法治疗;孩子生了病,就像母亲一样呵护他;遇到了传染病就调动一切手段去预防;遇到无法治愈的病,就千方百计寻找处方。遇到事情,她都当做自己分内的事,看见孩子生病就像母亲看见孩子不舒服一样,要想办法去除他的苦痛。长今的想法就这么单纯。

长今的想法就这么单纯!

说得多好啊。今天,重读王君这些和12班的孩子们相处的文字,我也想说——王君的想法就这么单纯。单纯地希望每个孩子好,单纯地希望每个孩子能在最短时间里高高兴兴兴致勃勃背会一篇古文,单纯地希望孩子们在勤奋和兴奋中取得最理想的中考成绩,单纯地希望每个孩子不光学习好还要性格好,不光人品好气质也要好,不光成绩好还要身体棒;不光知识丰富,唐诗宋词装一肚子,课堂上发言演讲讨论滔滔不绝,妙语如珠,引导高潮,动情动容,还要懂得实实在在的生活,懂得在街头、小店、乡间看得见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活法,从而让那点儿知识和认识稳稳当当站立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所以,她自己天天长跑,从西南重庆跑到了北京西山,还一直带着孩子们长跑。还有,她领孩子们“长征”——走向真真切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见更多的人和事,写更有质地的文字,明白更丰富的生活道理和智慧。

她跑到宿舍里跟女孩子们扯天谈地,听她们抱怨“王老师变了”,反省一番;或者听一大堆“昭君老师”这好那好,这美那美,受用得很,甜蜜得很,美得很,然后就教学加研究,痴迷得很,深刻得很,宽广得很上加很。

她想着法儿给孩子们安排座位,但是,既要让他们看得见黑板,让他们安全舒心,让他们找见好伙伴好帮手,还要让他们懂得挑选的艺术、舍弃的性质、合群的原理、交友的准则,这就不容易了,王老师为此做出的安顿,就很有科学的分量了,令人深思和借鉴了。

她让孩子们学习公民艺术。但具体进入她视野的,是孩子们天天好几瓶儿矿泉水喝饮料,习焉不察,污染环境,浪费钱财,还根本不懂得惜物爱福。于是她会算计,和孩子们一块儿算计。用数字让他们震惊、觉悟、体认,然后从内心里接受一起喝白开水的俭省健康的做法,一起明白经济的道理、环保的道理、养生的道理、心疼父母的道理、体谅别人的道理、克制自我的道理。当然合起来,就是公民的道理。

读这些零碎散记让我慨叹不已。所谓理想社会、公民建设、民主进程等重大话题,看似难,其实易。难在教授学者专家高头讲章,著作等身,论证了多少年也只能哀怨“国民性不好,历史欠账太多,中国有“特色”,等等,一事无成,进展甚微。易在,当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个小小班主任,怀揣着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和忧心,点点滴滴地琢磨、探究、分辨,做这些小小事情的时候,很大的难题似乎一下子拨云见日,剥茧抽丝,露出了阳关大道的轮廓。在王君笔下,我看到很多希望,实实在在可触可摸可以把握的希望。

是的,怀抱单纯的热情,盯住具体的小事,沉浸于每一天的工作细节里,用探索的眼光去打量着一切,你就会进入,你就会深入,你就会变成一位专家,发现窍门,发现自己的力量,生发出生命的热情,变成一个有办法的人,有技巧的人,有能力的人,有信心有力量有智慧改变现实的人,最后是,变成一个欢欢喜喜满怀热爱的人,一个总是成长的人。

这样的人,有着最美丽的生命状态,而且越变越美。

她哪里会老?她永驻青春。她占领了青春。她让青春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她这样活,只要她愿意,那个叫做青春的家伙就跑不了。

青春万岁,因此成为一种现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大学》里引用的商汤王刻在青铜重器《盘铭》上的话。这个“盘”应该就是洗脸盆。这位华夏先祖每天洗脸的时候都在告诫自己:要焕然一新,要用全新的状态迎接每天的太阳和空气。我们要每天变成一个新人,天天变成一个新人,下一天还要变成一个新人。这样的人,他时时刻刻都在成长。一个永远成长的人,他身上拥有的,不就是十八岁少年那种生长的活力么?如果说,十八岁光彩照人,那么,一个人即便到了七八十岁,也可以做一个少年儿郎。

因此,《康诰》说:“作新民。”《经》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大学》的作者曾子在引用这些话以后激动地宣言:“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是啊,无所不用其极。“无所”,就是任何一个地方,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件事情上更新自我,从而也更新那件事。青春万岁!

所以,孔子才会在回答弟子子贡关于“倦于学”而希望歇一歇的话时,说:“生无所息!”成长着的生命渴望青春,何必睡大觉,混吃等死,浑浑噩噩?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是在给我们规定每一个阶段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历程和体验告诉我们:你在十五岁可以成长,你到了七十岁,照样还在成长——你可以自由自在而不越规矩。这样的孔子,不忧不惧,在中国文化长河里活脱脱挺立了两千多年,越来越高大,这是何等壮美啊!

《大学》的注释者朱熹先生继续发挥这个意思:“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即物穷理。对,就是要去亲近具体的事情,然后在那件你恰好遇见的小事情上,“穷理”——穷尽事理,那件与你相遇的小事,与他人可能了不相关,他人可能熟视无睹,他人可能不屑一顾,但是,对于清醒的你,活泼泼的你,热情的你,则是一个新大陆,一个珍宝库,一个丰美的宏大世界,你可以在那里获得属于自己的全部生命。你可以在那儿的开掘中生发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潜能。你可以在那儿成为专家,诗人,科学家,或者伟大的教师。

我相信,那个遇见母鸡孵蛋的小孩儿爱迪生,就是这样变成伟大发明家的。

我坚信,那个被锁在家里等父母下班、和妹妹计算开门的十三种方法的五岁小孩儿霍金,就是这样一直“即物穷理”,坐在轮椅上照样儿成长,以致最后推开时间黑洞的大门的。

我坚信,那个看见一个学习不热心的孩子喜欢植物,就引导他变成农艺师的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成为教育家的。

我当然更相信,王君,这个跟孩子一起长征的娃娃脸女教师,她就是这样在一件件教室里的小事上“用力之久”,结果“一旦豁然贯通焉”,结果“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结果她自己“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成为了幸福美丽智慧的女教师的。

王君能够或者已经,做到了“青春万岁”,并变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名家。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伟大的人其实不过是保持了小孩子般的探究热情的人。衰老的头上白发苍苍,青春的心脏不生皱纹。对吧?

今文《尚书·康诰》早阐述过同样的意思:“若保赤子,惟民其康。”

好家伙,若要保持住了赤子之心,也就是青春生命,那么,国民就应该是健康的。看看,我们的祖先早有这样的期望,也有这样滚烫的体验。

具体的做法也很明了。《论语·述而》记载:.叶公曾向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是何等人,子路回答不上——老师那样伟大的人,怎好一言以蔽之?孔子告诉子贡: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是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则青春常在,永远年轻,永远美丽。这是伟大教育家的追求,是教育祖师爷对学生的勉励,是圣人的自我期许,更是孔子这个人本来的生命状态。

写得很长了。但愿我的阐述,可以有助于阐发王君的题旨——青春万岁。还是用美丽的李清照的美丽的词做结束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天天争渡的王君,时时活在教育惊喜中的王君,也是一个写着教育曲子词的李清照啊!

 

 

201210








《班主任,青春万岁》霍军序:青春万岁,一种美丽的生命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