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之语文课评(1):美人如花课如虹

(2012-12-31 07:27:34)
标签:

语文课

美人

青春

如花

教育

 

2012就要过去了。想找一堂课,作为自己这一年的代言。

2012年,是我承担国家级的公开课和主题报告最多的一年。每一次挑战都很难忘,每一堂课于我都是无价之宝──无论它们是在首都北大清华的讲台上,还是在西部边陲的乡村里。无论它们是成功,抑或是失败。

没有一堂课是容易的。每一次备课,还是依旧兴奋也依旧焦虑。每一次课堂对话,还是犹如在悬崖峭壁上交盏。课堂的事业,是永远在起跑线上的事业。语文教师,注定终生行走,终生修行。

如果真要选一堂,那就选《谈生命》吧。冰心的文章。人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今年4月份,上于四川温江。

这是由主办方指定的同课异构。由我和当地的两位老师共同演绎。

视频已上传播客。不再多说。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授课经历。一开场就是忙乱。学生居然没有课本!更遑论预习。然后我的电脑和当地的多媒体设备不兼容(这是唯一的一次)。我也不会操作他们的移动电子白板(这家伙在我们学校已经被“淘汰”了)。而我这堂课偏偏必须投影和音乐。但我更必须开讲──必须的!你没有第二种选择。除非你放弃。于是,我开讲。几乎以闭着眼睛的勇气开讲。

类似的遭遇是在5年前了。在重庆七中的一次名师课堂展示中。上作文课。课上到中途突然停电。我急中生智,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排队上台走到我的电脑前来看图片然后复述。当时处理得算漂亮。甚至有老师认为课堂设计本来就是这样的。我苦笑……

温江的《谈生命》,网上有很多课评。我选了两篇,贴在这里。是纪念,也是自勉。其中的一篇,作者的标题让我很感动:

美人如花课如虹。

我爱这个题目!

我不是美人。但课堂上的我,应该比现实生活中要美丽一些。课,是女教师最好的化妆品。视频只能呈现出课堂情景之百分之一。视频最不能呈现的,是师生之间情怀的渐趋默契和课堂灵魂的渐趋饱满。而这些,是课堂最动人的东西。但请相信我,那堂课,那些孩子,真的很惊艳。

听课老师说我“镇定自若,吐气若兰”。但其实,当时我很慌乱。

这就是语文课堂,这就是生命课堂。这世界上不变化的只有变化本身。迎接变化,就是迎接成长。

无论是为课还是为人,《谈生命》,都堪当我2012的代言。

 

[王君《谈生命》视频地址:http://video.sina.com.cn/v/b/78553310-2041562123.html]

 

 

 

                        美人如花课如虹

 

(来自网络: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9513de01013fq0.html

 

 

朋友,当你突然空降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一群没有书的学生,面对完全不兼容的电脑,所有的既定程序均崩盘,所有的信息需要重组,你会不会方寸大乱呢?

不幸的是,以上这些都让眼前这个女子遇到了。

是意外还是故弄玄虚?

当所有的人都为她捏着一把汗时,她已气定神闲地选定了“男一号”“女一号”“男二号”“女二号”的四人朗诵团。瞧,她那的镇定自若,吐气若兰,那些飞速重组的信息,撩拨起孩子们对生命解读的渴望,那双双渴慕的眼睛告诉我,姑娘小伙子们正迫切地想要去体验冰心的“生命”。

                        


                         初识“整容诵读法”

 

 

(合)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男1号)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

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

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向下奔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

冲倒了层沙积土,

挟卷着滚滚的沙石,

快乐勇敢地流走,

 

(合)

一路上

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男2号)

有时候   他遇到岩前阻,

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

怒吼着,回旋着,

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

直到他冲倒了这危崖

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女1号)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

斜阳芳草里,

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

他快乐而又羞怯,

静静地流着,

低低地吟唱着,

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男1号)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

这激电,这迅雷,

使他心魂惊骇,

疾风吹卷起他,

大雨击打着他,

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

而雨过天晴,

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女2号)

有时候    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

向他照耀,向他投影,

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

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

而那股前进的力量,

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男2号)

终于有一天,

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

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

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

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

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

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合)

他消融了,归化了,

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女1号)

也许有一天,

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

飞向西来,

再形成一道江流,

再冲倒两旁的石壁,

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合)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

也不敢信来生!

 


惯常的散文,我是如何教的呢?虽然也曾作过种种尝试,但大半也就按部就班,不曾有过这样的创新。面对眼前这个眉飞色扬的女子的“整容诵读法”,不能不产生一种新奇感。

何谓“整容诵读法”?大约就是将这样一篇不分段的“浑”文章经过简单的重组、排列成诗歌样式,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旋律吧!

此处作者有提示曰:停顿最需琢磨,语句谨慎划分,合理分担角色,牢记抑扬顿挫,酣畅淋漓释放,诵中自有深意。

如此一裁弯取直,孩子们读得满堂生香,余音缭绕。极富感染力,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

           

                 疑读,疑悟——引领学生走进“盲区”

 

 生命,一个多么浩瀚的话题。八年级的学生来解读生命,解读“生命像一棵树”,解读生存与死亡,这样的话题未免大了些,一旦驾驭不准,可能会成为清谈、玄谈,也可能架空分析,成为教师自己一个人的表演。不过,王君的课堂不是这样的。

此时,朗读团队变成了教师,变成了全班同学,读为疑之始,大读则大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的学生变得亢奋,变得活跃而多情。

此时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盲区,读出学生看不到的东西呢?质疑问难适时而来,很快就有孩子提出精彩两问:第一,冰心先把生命比喻成“春水”,接着又把它比喻成“小树”,能否删去一个?第二,为什么精彩地活了一辈子后,最后却“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凉?”

两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课堂的气氛,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读出自己读不出来的东西。

          

                         创读,创悟——让生命开出灿烂之花

 

超链接——乔布斯的精彩人生,回应开题之初视频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刘伟

课堂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看似无痕,实则匠心独运。正如写文章,初写者,大多喜欢堆砌一些佳词妙句以求出彩,但大家笔下,甚少这样。多是质朴中见真情,平淡中显魅力。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经问世,感动无数代人。平淡的文章最需功底,那么素面朝天的课堂也是如此吧!

当聊天似的话题,一旦揭开匣子,孩子们就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此环节应运而生——摘录文中的句子,制作一张生命卡送给谁?

答案层出不穷,虽不免幼稚,但绝对令人动容。

而最令我难忘的是,教者口中不时跳出来的柔软、俏皮而略带悲悯的话。

当学生人云亦云时,她说:“重复别人是可耻的。”

当学生不做笔记时,她说:“生命中要留下足迹,读书也要留下足迹。谁是书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是有罪的。

当学生怯场时,她说:“教室就是容错的地方。”

当与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她说:“哪怕我坚决不同意,但我坚决捍卫你的话语权。”

当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生命时,她说:“你们和生命的距离,就是我们与月亮的距离。”

那些片言只语,那些满含悲悯的眼光,告诉我,一个真实的王君,谦卑地,敬畏的,悲悯的,奋进的,努力的王君。口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她的课 堂,多的是厚重,多的是原创,少的是山寨。从重庆那方灵秀山水中走出来的她,或许生活中不是每天都是鲜花和美酒,但注定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哪怕那是一朵 苦涩的花。当她的那些日子像鲜花一样绽放时,在给孩子快乐的同时一定也让自己暗香盈袖。

这个如花的女子是谁?她,就是王君,北京人大附中西山校区的普通教师。

 

 

 

                 听王君老师《谈生命》一课有感

                                              工作室学员   李婷婷

 

        昨日,听了一堂王君老师的《谈生命》一课情绪激动不能自已。今天回想王君老师的教授过程,仍被深深感染着。王君,这个爱美的人,热闹的人,快乐的人,崇 尚青春之语文的人,讲课时朝气勃发的人,演讲中神采飞扬的人,对班主任工作时有新鲜感悟的人,写起文章来角度新美别开生面见解精深的人……”令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听了王君老师的授课以后,我深受启发,尤其被她课上所展现的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所折服。

        王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规范形象而富有激励性。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 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得有趣。在对学生的点评时,王老师总会闪现她机智的一面,用最幽默、亲切的语言抓住 学生最富个性的一面,给予适时的鼓励。

      《谈生命》一文语言优美,充满哲理,将生命这样一个厚重、深邃的话题放在初中学生的面前来探讨是非常有难度的。王老师的这一课却将这个博大的情感用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交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有字之书是对文本的挖掘,无字之书是播放视频:残疾孩子在舞台闪耀生命的光芒、乔布斯励志的一生。通过二者的感染,通过老师感性、动人的语言介绍,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坚韧、不息。连老师投影出华枝春 满,天心月圆这句话时,也有孩子立刻谈到生命尽头说不上快乐,也说不上悲哀的境界。整个课堂令人动容,洋溢着情感美。

        听王老师的课,心是快乐的,她对语文教学有个性化的解读,自由诗意化的设计。如本文《谈生命》全篇没有分一个段落,读起来又长又难,王老师用她独创的散文 整容诵读法将其转换成美丽、简洁的诗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朗读学生能抓住全文的意象和重要的句子,第二次朗读是放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学生的朗 读充满感情,让听课的我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们鼓掌。

王君老师的课堂饱含激情,是灵动的,是创新的,是美丽的。这和我们工作室对语文的追求与探究方向不谋而和,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将继续坚持美丽生活、美丽语文的课题,让语文课变得更快乐美好。




王君《谈生命》课堂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