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我的启蒙恩师文兰森老师

(2011-09-12 21:22:45)
标签:

杂谈

记我的启蒙恩师文兰森老师

 

 

在语文的教改之路上,文兰森老师是我的启蒙恩师。

第一次见到文老师是1994年。那一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招聘考试和层层赛课,我刚刚从乡镇来到了县城,并且很快取得了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的第一名并获得了参加四省五方赛课选拔的资格。比赛在重庆第六中学(现在的求精中学)举行。我一个乡下丫头进城参加比赛,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惶恐。事实上那次我也赛得很不好,并未成功。但幸运的是,这次比赛让我见到了文兰森老师。

赛完课后,文老师代表中语会和我们谈话。虽然这件事距离现在已经接近二十年了,但是,那情景我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我虽然幸运地在市里崭露头角,但完全凭的是灵气和运气。对语文,我可以说是除了激情外一无所知。

我们几个人围坐在文老师的身边。那时他才刚过知天命之年,清瘦,神采奕奕,一说话就进入演讲状态,投入、沉醉、痴迷……

那次谈话,于我而言,既是一次对语文的真正启蒙,更是让我见识了一种精神:我以我血荐语文,虽九死而不悔!

我忽然就觉得找到了一种共鸣:年轻的热血正在燃烧,正热切地渴望着一种回应,一种引领。正在这内心饥渴的时候,文老师出现了!

后来漫长的教学经历验证了这种共鸣:那就是一种追随──一颗心点燃了另外一颗心,一片赤诚鼓励着另一个年轻的生命开始启程。二十年过去了,对那次的六中之行,我依旧深深感恩:人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及时遇到一位值得崇拜的长者,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也是那次谈话,我第一次接触了“导学”的理论,第一次知道了重庆的语文泰斗黎见明先生,第一次知道了韩军程翔等等当代的青年语文名家……文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式谈话把一个乡下小丫头完全地征服了。一扇窗在我眼前“哗”地一下打开。就在那一瞬间,我似乎从完全的懵懂开始走向了光明。

也从那时开始,我和文兰森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每前进一步,身旁都有文老师的鼓励呐喊和点拨。

他点名让我跟随他到各个区县讲学。我开始走出綦江走向大重庆。

他要求我写文章。从教育名著导读到热门经典荐读,从课堂实录到课文解析……他篇篇详改详批,然后亲自推荐到重庆的专业语文杂志《学语文》上发表。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文字终于变成了铅字。

他寄书给我,谆谆教导该如何读如何批如何写,像教导一个中学生,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他反复在市里奔走呼告要为青年教师搭平台,推出重庆的青年名师。他亲自着手做了很多启动工作,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他从跟随黎老先生的“导学”到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导创”思想。年龄越长,思想越年轻。身体越衰老,研究越奔放。他高扬着“创新”的旗帜,让重庆的语文倍受瞩目,他因次跻身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行列,成为重庆的骄傲,年轻人的高标。

……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艰难的。我也一样。在彷徨的时候,痛苦的时候,无路可走的时候,我常常第一想到的就是文老师。那时,《学语文》杂志社在桂花园路,偏居一隅,离繁华市区颇远。但是,我却经常穿城过市不惧辛苦地去找文老师。其实并没有什么急事儿,就是想听听他激情洋溢的聊天,看看他永远热血燃烧的样子。我需要被罩在他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场之中熏一熏。因为,那就是当头一棒,就是鞭策,就是警醒。

和文老师在一起不仅仅是开心。他永远慈祥,永远繁忙,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只要说起语文他就眉飞色舞,只要谈到年轻教师他就唏嘘感叹。在互联网尚不普及的时候,他就极前卫地向我介绍“K12”、“韩军在线”,为我推开一扇扇思想的大门。他挥舞着右手,充满憧憬地跟我谈他的《中语参.高中生刊》,然后不久他果真就拿出了新杂志的创刊号让我惊讶得目瞪口呆……

他的办公室成为了我的精神疗养院和理想加油站。当我在现实生活中被撞得头破血流心灰意冷的时候,只要在他那儿坐一坐后出来,我便又重新充满了力量。

一位古稀老人对语文尚且这么执着和热忱,我还有什么理由说放弃?

文老师对人对事之赤诚无私,最集中地表现在对年轻人的全力支持上。

2004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正是信息化教学方兴未艾的时候。重庆因为地域原因,在这方面并不领先。当时我的先生尹东和其他几位老师立志于此,做了很多探索,但苦于无钱无地,研究举步维艰。

文老师听说了此事,拍手叫好。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创新,而且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最失败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他当即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笔数额不小的钱,又借出位于小龙坎繁华地带的一套住房,让先生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办公室。

先生的探索最后还是没有能够在重庆结出硕果,但对于他们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言,那却是一段难忘的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岁月。因为文老师的参与和慷慨解囊,这段岁月拥有了最流光溢彩的高潮。我们后来北上,先生在新的环境中靠着先前的探索快速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座标。每每想到文老先生以古稀之年支持后辈进行信息技术改革的壮举,我们就感觉浩气长存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如今,离开文老师北上进京已经两年了。带着文老师的精神前行,我从无畏惧。我每有小小进步,他必亲写贺诗,就酒吟诵,高歌抒怀。最近的一次,我正徒步长城,文老师贺诗忽来。我在浩荡天风之下诵读千里之外的老师诗作,想起这些年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不禁热泪盈眶。

 

 

《一剪梅──贺文兰森老师》

 

热血激情三尺台,
无私无畏,
培育英才。
何愁两鬓袭霜白?
矢志桃李,
学子千排。

蜡炬燃芳国文泪,

文兰森郁,
松苍柏翠。
导创思想亮中华,
古稀老人,
乘风破埃!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渝派名师文兰森教学思想研讨会”召开之际,写下这些朴素的文字,以表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

祝文老师长寿幸福!

祝文老师的“导创思想”惠及更多的语文人!

2011/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