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着教书(5):从开学典礼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1-09-09 08:07:46)
标签:

杂谈

从开学典礼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本学期我们学校的开学典礼完全是由学生设计、主持的。典礼开始前,就连校长也不知道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完全的“生本”。这可以肯定。

我非常欣赏。虽然这典礼肯定不是十全十美的。优点多多,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第一,       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庆典的老套子──以领导讲话为核心的庆典模式。这是19年来,我参加的第一个没有领导讲话的开学典礼。同时,也没有路子基本相同,内容基本相似的“学生代表发言”和“教师代表发言”。没有排排坐,没有低效甚至无效的会议讲话给人的感觉真是爽!在中国,高调的,内容空洞的,形式主义的,充满了主流政治腔调的发言是“潜规则”,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又“人人敢怨而不敢言”的事。还是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大胆,统统取缔。我想,这不仅老师学生们拍手称快,领导们该也松了一口气吧。同志们,领导们也不容易啊,他们得跑那么多学校,把大致相同的无聊的话讲n遍,我想只要是个正常人,多半都会苦恼以至于自己讨厌自己。这次我们学校的典礼允许参与领导一人讲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愿景,这首先是解放了他们啊!


    大凡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式的开会其实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民间有段子流传: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不开会……我的感受是,我们周围的会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可以取消的。不信你试试。取消了这些会,地球只会运转得更加幸福。当然,会开少了,有些领导可能不太愿意,因为他们“狐假会议”集体训人的机会就少了。

第二,       这次庆典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官本位。

      孩子们的总体设计基本属于“全民平等”的圆桌会议式的。大部分时候是领导老师同学们围在一起畅喊班级、学校的新学期愿景。台上台下分隔的时间不太长,几乎算是没有“官民”尊卑。设计有一个亮点,是由教师代表队来升旗。这真是好!平时都是孩子们升旗,每一个班都“被训练”得精疲力竭。这次教师团队领军,是“下水”,是带头,是展示,教师做,学生看,典礼气氛顿时进入沸点。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不以“官”为中心,而以“一线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我以为,这是大胆的创举。中国文化最让人厌恶的就是“官文化”。有哲学家分析:中国是没有宗教的国度,如果有的话,那中国人的宗教就是“官宗教”。以当官为人生目标,怕官惧官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人性格底色中的东西。君不见,“考公务员”的大军队伍一年比一年庞大,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民族心理是很可怕的。“官帽子”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可以间接快捷地获得安全、尊重和财富。“官员”二字的背后有中国人人生的捷径。

受这个影响,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算作“被官文化渗透了的人际关系”。以领导马首是瞻,说领导愿意听的话,做领导愿意见的事,博取领导的好感,获得领导的首肯甚而提拔是很多中国人的人生目标。殊不知,官帽子分九等,官大一等压死人。官文化不仅造成了普通百姓惧官的奴性,也造成了官员阶层更深刻更卑下的“官性”。官员的自我膨胀其实不过是自我虚弱的表现。我们这个社会为“官文化”正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官民矛盾之尖锐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是李双江”,一桩桩一件件的背后,都是民众对官民们的咬牙切齿。

要警惕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响起的声音。

“官文化”让中国人没有尊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具备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官员应当民选,官员为下百姓为上,官员的职责就是为老百姓服务,服务得不好就该下台……这些,都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啊。

我们说平民教育,首先就是“百姓为上”的教育。做老百姓光荣,做老百姓有为,不要惧官怕官,这些都是公民常识。大家都去敬官做官,中国人中永远出现不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第三,       这次典礼的气氛算是轻松和谐。去除了“正襟危站”,大家拉手,围圈,呼唤,学生摆造型,教师升旗,放鸽子,全民同乐,时间不算太长……没有装模作样,没有最光荣正确伟大,每个班人人可说话,每一个老师个个都展颜,心情舒展,身心舒展,场面舒展……我以为,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升旗时庄严肃穆,其他时候每一个人都尽情宣泄和表达。好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平台和推动器,让每一种个性和每一种心愿都有表达的机会和表达的勇气。

我们中国人真是活得太小心了。君不见,课堂上学生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各种会议中老百姓敢于“执言”的并不多见。古训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但其实,敢于“鸣”的人有几个呢?有一次分享课后,有听课专家在评课时很失望甚至愤怒地说:这些孩子根本就是说给自己听的。然后拍案:大声自信地表达应该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一种语文文化。语文老师必须努力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我听得汗颜。我何尝不希望,何尝没有竭尽全力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音量”,但效果真的来得很缓慢。

   这背后是有社会原因的啊!

   “沉默是金”本来是个褒义词,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些懦弱的人懒惰的人的挡箭牌。

 不管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是“沉默的大多数”,龙应台王小波的叹息至今依旧发人深省。

但这不能怪老百姓。中国的政治气氛一直以来都太古怪紧张了,没有宽松的气氛和“我完全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的理念,老百姓敢说吗?活着已被房子的贷款儿子的教育折磨得气息奄奄了,谁还有力量去得罪领导去没事找事儿?

我们的教育,要努力给学生安全的环境和宽松的气氛,在某一个阶段,甚至要“强迫学生”起来说。唯有这样,从我们的校园走出去的学生,才可能具有“公民”的一些最最基本的素质。

言说的勇气和能力,该是这些素质中的一种吧。

 

总之,这次开学典礼我很看好。我,我们,要建设一所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这是我们的愿景。校长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还不算太成熟,但在基本方向的把握上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而教育,首先需要的就是这份“情怀”。其他的都可以学,但“情怀”基本上是学不来的。

当然,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不彻底的地方。比如,学生开始整队在操场上等领导的时间还是太长了。太阳很大,时间很宝贵。如果更民主些,可不可以让“领导”来等学生呢?领导们可以先上主席台,然后各班再从教室里边出来。一拨拨孩子涌出教室的场面很壮观,很幸福,很真实,很人文啊!

可是,领导愿意看这样的场面吗?也许他们早已经适应了学生肃立鼓掌,然后他们在“红地毯”上骄傲地检阅。

是这样吗?

反正我不敢肯定。

2011/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