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教书(5):从开学典礼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1-09-09 08:07:46)
标签:
杂谈 |
从开学典礼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非常欣赏。虽然这典礼肯定不是十全十美的。优点多多,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第一,
第二,
受这个影响,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算作“被官文化渗透了的人际关系”。以领导马首是瞻,说领导愿意听的话,做领导愿意见的事,博取领导的好感,获得领导的首肯甚而提拔是很多中国人的人生目标。殊不知,官帽子分九等,官大一等压死人。官文化不仅造成了普通百姓惧官的奴性,也造成了官员阶层更深刻更卑下的“官性”。官员的自我膨胀其实不过是自我虚弱的表现。我们这个社会为“官文化”正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官民矛盾之尖锐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是李双江”,一桩桩一件件的背后,都是民众对官民们的咬牙切齿。
要警惕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响起的声音。
“官文化”让中国人没有尊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具备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官员应当民选,官员为下百姓为上,官员的职责就是为老百姓服务,服务得不好就该下台……这些,都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啊。
我们说平民教育,首先就是“百姓为上”的教育。做老百姓光荣,做老百姓有为,不要惧官怕官,这些都是公民常识。大家都去敬官做官,中国人中永远出现不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第三,
我们中国人真是活得太小心了。君不见,课堂上学生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各种会议中老百姓敢于“执言”的并不多见。古训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但其实,敢于“鸣”的人有几个呢?有一次分享课后,有听课专家在评课时很失望甚至愤怒地说:这些孩子根本就是说给自己听的。然后拍案:大声自信地表达应该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一种语文文化。语文老师必须努力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我听得汗颜。我何尝不希望,何尝没有竭尽全力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音量”,但效果真的来得很缓慢。
但这不能怪老百姓。中国的政治气氛一直以来都太古怪紧张了,没有宽松的气氛和“我完全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的理念,老百姓敢说吗?活着已被房子的贷款儿子的教育折磨得气息奄奄了,谁还有力量去得罪领导去没事找事儿?
我们的教育,要努力给学生安全的环境和宽松的气氛,在某一个阶段,甚至要“强迫学生”起来说。唯有这样,从我们的校园走出去的学生,才可能具有“公民”的一些最最基本的素质。
言说的勇气和能力,该是这些素质中的一种吧。
总之,这次开学典礼我很看好。我,我们,要建设一所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这是我们的愿景。校长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还不算太成熟,但在基本方向的把握上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而教育,首先需要的就是这份“情怀”。其他的都可以学,但“情怀”基本上是学不来的。
当然,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不彻底的地方。比如,学生开始整队在操场上等领导的时间还是太长了。太阳很大,时间很宝贵。如果更民主些,可不可以让“领导”来等学生呢?领导们可以先上主席台,然后各班再从教室里边出来。一拨拨孩子涌出教室的场面很壮观,很幸福,很真实,很人文啊!
可是,领导愿意看这样的场面吗?也许他们早已经适应了学生肃立鼓掌,然后他们在“红地毯”上骄傲地检阅。
是这样吗?
反正我不敢肯定。
(2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