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外围市场跌幅较大,开市之前卖方策略普遍较为悲观。2月16日的反弹,一扫这种悲观情绪,开始转向“超跌反弹”的判断。但市场的超跌反弹时间和空间到底有多大?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估值差异角度看,市场结构性分化特征严重。多数创业板股票依然处于高位,指数整体估值市盈率超过70倍、市净率超过6倍,中小板也同样不便宜,指数整体估值超过50倍,市净率超过4倍,这显然处于非常贵的区间范围。而上证50指数的整体市盈率只有8.7倍,市净率只有1.1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只有11.1倍,市净率只有1.37倍,这种估值水平显然处在合理空间范围内。
从市场风格和投资者偏好来看,多数机构投资者依然不喜欢大盘股,道理非常简单,大盘股弹性小、赚钱效应差,不利于中小资金操纵股价,而且多数大盘股的大股东也没有对股价的显著诉求,不像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大股东那么灵活。
从估值驱动因素上看,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对估值的驱动因素,已远远不如2014年那样显著。那时的特征是,经济刚刚开始恶化,资金成本的下降对估值的驱动非常显著,因为企业盈利能力还没有显著下滑,同时股指也处在合理的位置。而今市场估值水平分化严重,企业盈利水平恶化迹象显著,同时又是刚经历过股灾,即便资金成本下降,对估值的驱动效果也可能较为有限。
从企业盈利上看,产能依然严重过剩,供给侧改革也是刚刚开始,新兴产业增速依然能够保持两位数以上,但相关的股票都处在极高的位置。市场的态度是,对传统行业保持观望,理由是产能没有出清,对新兴产业保持观望,理由是估值太高,搏傻的人群越来越少,资金越来越少,市值管理概念股逐渐受到冷落。
综上所述,本次反弹力度和空间都将有限。在不乐观的同时,有应该看到,市场经历过大幅的下挫之后,短期继续大跌的概率较低,反复震荡可能是主旋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