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芭莎时尚公众号所写
时尚圈每年都会公布流行色,比如2017年,包括了尼加拉瓜蓝(Niagara)、草木绿(Greenery)、青金石蓝(Lapis Blue)、樱草黄(Primrose Yellow)、火焰红(Flame)、岛屿天堂蓝(Island Paradise)和淡山茱萸粉(Pale Dogwood)等等被选为最时髦的色彩。它们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主导服饰色彩的流行。但中国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有这方面的某些初步的概念了。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gucc00mj20jg0fywgl.jpg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gugdl8kj20jg0g5di6.jpg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ddgulx5gnj20jg0g3gnu.jpg
中国人的尚色包含了两方面,一种是早期延袭下来的色彩崇拜传统,这个以后再说;另一种则是针对全民的一种流行风尚,比如宋代一度应该是流行白色的,天圣三年,即宋仁宗的时候就有下过禁令,禁止社会上的女性穿着白色和褐色的衣服,但在中国的服装史上有一点很诡异,就是上面禁什么,对民间基本是反效果,所以在北宋后期到南宋,白色还是很流行,不仅是衣服,包括白色的珍珠头饰、白角梳白角冠等等,即使是皇帝认为殊不吉利也没办法挡住女性爱美的心。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ddgw09yujj20jo0i3772.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ddgwenbzsj20fr0b2acq.jpg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ddgwsw535j20r80lc46q.jpg
元至明初,褐色也是当时的代表色之一,比如在元代的《碎金》和明初的《辍耕录》中出现了大量的褐色系,比如金茶褐、秋茶褐、鹰背褐、檀褐、枯竹褐、驼褐、迎霜褐、油裹褐、露褐等近二十种,但问题是,当时人们概念中的褐跟今天认为的褐有一定的差别,在这些褐色系中,比较符合我们印象中的褐色的主要是山谷褐、秋茶褐、鹰背褐、藕丝褐或者已经更偏于黄色系的驼褐等。褐在当时可能更多是一种间色系的指代。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gxr8cfqj20jg0bqjsh.jpg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ddgy7wqooj20go0na430.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gyrwu8pj20m80a977q.jpg
不过在明中期,明人更偏好一些秾艳的色彩,以《金瓶梅》(其写作年代为中期偏晚)为例,其中提到44种色名,写的最多的颜色是大红,其次是翠蓝,接着是青与绿色。这种色彩的流行趋势在当时的一些绘画作品中也能得到体现。在这些浓度很高的色彩上使用金色的装饰,是这个时段的特点。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ddgzivvkkj20i20cyq7f.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ddgzvegdzj20cm0pjgm0.jpg
http://wx4/large/7940a8degy1fddh0gckv2j20p00ougqr.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h0szmwvj20cc0jzmxe.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h14t9hcj20jg0aojtq.jpg
步入晚明后,色彩的流行变得柔和,从天启和崇祯时代,玄色,皂色与白色等素色系开始大行其道,崇祯的皇后在后宫带头穿白衣,还被崇祯赞为白衣大士,意思说她穿着白衣的样子像观世音一样圣洁美丽。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前期。不过清早期有一种色彩正在后来者居上,那就是青色,在这一时期的画作或小说写作中,可以见到大量的青色或蓝色的描写,典型的如《红楼梦》,到了乾隆时期,玫瑰紫和暗红色也很流行,所以像《红楼梦》中薛宝钗穿着玫瑰紫的衣服,也许当时的读者和今天的读者在感觉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读者可能更像看一本时尚小说,包括言必称“守拙”的薛姑娘,身上穿的其实都是当时流行的东西。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h1u00y4j20k10u9q8i.jpg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h25j9uuj20ha0lgaby.jpg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h2slagij20p010i49a.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ddh30uzo5j20jg0apq41.jpg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h3dwbhyj20e50jzq50.jpg
http://wx2/large/7940a8degy1fddh47n9sej20g90fx0va.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h4eanr2j20cm0dzglu.jpg
http://wx3/large/7940a8degy1fddh4ucbwaj218g0s80xl.jpg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h575p0aj20m80xkqp0.jpg
http://wx1/large/7940a8degy1fddh5txrxfj20cm0a90sv.jpg
清代以后,染色技艺的提高让更多的色彩的出现成为可能,到了近代,在介绍刺绣的书籍《雪宦绣谱》中,色彩已经达到了九十多种,中国本来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色系,但在民国时代遭遇了重创,英国人W.H.Perkin发明了合成染料后,中国人开始逐渐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矿物及植物染料,大量使用西方的化学染料,以至于今天中国在东亚,是保持传统色最差的一个国家,很多人只能拿着日本的传统色卡望梅止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