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

(2011-10-22 20:20:53)
标签:

井水蛤蟆

酱蛆

杂谈

   我的老家村南头有一条河,虽说不大,但一年到头是长流水。村子不大。一条乡间大路把村子分成南北两块。小时候,路南的人家常年吃河水,路北地势偏高,一年到头吃井水,我家住在村北头那口井的不远处,见证了井里的蛤蟆。井筒周围是用石头砌起来的,上面长满了青苔。石头之间的间隙较大,蛤蟆常年以此为家。每当下雨天,蛤蟆特别兴奋,咕咕嘎嘎叫个不停。遇到大雨,井水面上升,蛤蟆就爬到井外,见见天日,蹦来蹦去,欢的很。

    要是现在,这种井水是没人敢吃的。可在小时候,谁也没把这蛤蟆当成一回事,以为那是天经地义。这水不但要吃,夏天天热,刚打上来的井水,哇凉的,用瓢舀起来,咕嘎咕嘎就喝。

    说起酱里蛆,农村长大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人并不陌生。那个年代,物质十分匮乏,庄户人家都是自己做酱吃。条件好的家庭用豆子做,叫豆瓣酱;条件差点的就用粮食做,叫面酱。工艺程序差不多。把做酱的原料煮熟,用手做成团子,再用麻袋或蒲包把团子包起来,放到梁头上,让它长毛,青色的毛略带绿色,这叫发酵。把发过酵的团子,用手掰碎,放到缸里,加上水和咸盐,然后就是放到院子里让阳光晒。这道程序非常重要,越晒颜色越深、越晒越好吃。不过,晒的时候,免不了有苍蝇,有苍蝇就少不了有蛆。越是酱的原料好,质量高、招的蛆就越多。谁也不会因为酱里有蛆就不吃啦,酱里有蛆,也被视为天经地义,认为那是无法回避的。民间有个除蛆的绝好办法,摘些芸豆叶子,放到酱缸里,蛆,乖乖的爬到叶子上。把爬满蛆的叶子扔掉,再换一遍叶子,直到彻底干净。

   我说的都是真的,年轻人能相信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