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久病孝子 |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这话讲了不知多少年了,不无道理,也不尽然。
我从医几十年,观察老人久病时,儿女们的众相大体归纳四种。一是既有孝心又有孝力型。这是老人有福,一旦生病,儿女齐心协力,要求医生,全力救治。该检查的就检查,必用的药,贵点也要用。或亲自陪床,端水喂饭,或花钱雇人,日夜陪护,医生欣慰,病友羡慕;二是有孝心 乏孝力型,病床前,为老人擦屎端尿,洗脚擦背,日夜守候。他(她)们为父母治病,不遗余力,但手中拮据,每当护士与其对账时,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愁云,医生无奈,病友同情;三是有孝力乏孝心型,儿女不少,条件不错。老人病了,花钱大家平摊,斤斤计较,轮流陪护,别别扭扭。医生劝导,病友暗暗笑话;四是既无孝心又乏孝力型,老人病了,儿女漠不关心,久拖不治。病情稍有好转,赶紧要求出院。医生心疼,病友漠然,互相发问,生这么些东西干什么?
好在这四种情况,还是前两种占大多数,更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城市医保制度逐步完善,以及新农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全覆盖,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第二种情况的子女们,脸上的愁云已减少了许多。第三种情况,多属子女成群,教育程度不高,相互攀比,推诿扯皮所及。可见,多子( 女) 未必就多福。第四情况,据邻居或同事反映,多是‘遗传基因’使然,就是上一辈子没做出好榜样,上行下效,报应。
我不知道该把我自己归到哪种类型。我是父母最小的孩子,读高中时父亲病倒了,那时当地没有高中,我要到四百里以外就读,父亲病重期间,我只带了几个蘋果,回家见了父亲一面,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返校。大约过了一个月,期末考试即将结束,我接到了家书,是姐姐写的,转达了母亲的话,想到我要考试啦,父亲病逝没想叫我知道,盼我寒假早早回家。父亲去世后,大哥把母亲接到了上海。我读大三时,母亲患急性病毒性肺炎住院。又是个年末,大哥担心影响我考试,没把实情告诉我。来信只说母亲的气管不好,让我安心,不必多挂。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我接到电报,是大哥发的,母亲病重来沪(此时母亲实已病逝)。我当即请假,带上我珍藏的三个蘋果、六个鸡蛋,从青岛乘船,经二十六个小时的煎熬,到了上海。我和大哥都以泪相见,大哥哽咽地告诉我,母亲已临时安葬了(想回山东,后已如愿)。母亲没能吃上我带的蘋果和鸡蛋,只作了供品。
父亲病逝,二哥卖地卖牛,原本比较富裕的家,几乎滑到了破产的边沿。母亲病故,大哥欠下了多年才还清的债。我,一味的读书,落下了终生的遗憾。
大学毕业后,我力所能及地,帮着二哥拉扯孩子,后来又帮他修房子,置家电。退休后,老伴陪我多次到上海、武汉,看望年迈的大哥和多病的姐姐。连续十五个清明节,回老家为父母扫墓。老伴最知我的心,我在努力地追回‘ 失去的’和回报中,收获了坦然和快乐,我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