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教学设计
(2013-10-23 09:57:24)分类: 精品课堂 |
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自编教材)
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中心校
【摘要】以“制作收纳盒”为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动手制作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收纳盒的探究,激发学生利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的欲望,并渗透环保意识。
【关键词】收纳盒
【教材分析】
1.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活动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贴近学生生活素材。而废弃的纸盒我们随处可见,它经常被人们所遗弃,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污染。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收纳盒”。因此,我在四年级以“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为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小课题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收纳盒,了解收纳盒,激发他们想要制作收纳盒的热情。
2.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收纳盒,锻炼动手能力。
2、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
3、变废为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一些特殊的收纳盒还不太了解,因此从认识了解收纳盒去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合作制作收纳盒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小组动手制作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动手操作”的模式,以启发、探究、交流、动手制作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感受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操作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看她在干什么?(出示课件片段)
生:玩玩具。
师:是啊!可是她玩了一会就不玩了,便留下了这些玩具,那看到了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乱。
师:的确很乱,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快想想办法吧!
生:将它们收拾起来。
师:对,我们应该将它们收起来并进行整理,最好放入玩具收纳盒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收纳盒。(出示课件,其他凌乱的场景,并说出需要什么收纳盒)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收纳盒吗?
生:装东西的盒子。
师:总结收纳盒是装东西的盒子,也就是将东西收集起来,集中起来,顾名思义所以叫收纳盒。
师:在我们得生活中还有些这样的盒子(出示废弃的纸盒),经常被我们遗弃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变废为宝,把我们觉得没用的纸盒子变成一款既实用又环保的收纳盒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
板书: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
二、进一步了解收纳盒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收纳盒?是什么样子的?
生:装衣服的收纳盒。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大盒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收纳盒。观看课件
生:观看收纳盒,了解样式、材质、功能。
……
三、设计收纳盒
师:看过这些不同材质、不同功能、不同样式的收纳盒,那你想不想知道废弃的纸盒是如何变成收纳盒的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生:看课件分析制作方法,并了解隔断纸盒的制作步骤。
师:看过这些利用废弃纸盒制作的收纳盒,你是否也跃跃欲试想要创作一个实用美观的收纳盒了呢?小组讨论想设计什么样的收纳盒?并进行汇报。
生:小组汇报
四、动手制作
小组合作制作收纳盒。
五、展示评价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好吗?
生: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简短概述自己的作品。
师:对做得好的作品进行鼓励。
六、总结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收纳盒都很有创意,除了废弃的纸盒可以制作收纳盒,生活中还有一些废弃物也可以制作收纳盒,我们一起看看吧!(看课件,欣赏各种废弃物制作的收纳盒)
师:看过这些收纳盒,老师也受到了启发,我用废弃的牙签制作了一个纸盒,大家看!
生:同学观看作品。
看来生活中好多废弃物都能进行再创造,只有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挖掘的头脑,一双善于创造的手,就可以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变废为宝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用废弃纸盒制作收纳盒》自评
本堂课着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价值与情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这一新教学理念的倡导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一百个孩子,就会有一百个想法,就会有一百种创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运用课堂所学,创造出更好更美的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在美中创造有品质的生活。深化环保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我感觉到学生在这堂课中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特别是创新这块与再创造这块。还有就是如果收集的废弃纸盒是老师给予的,不知又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因为本节课的材料是学生自己去收集的,可能在思想上就会有那么一点点先知先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