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空气”》教学设计

分类: 精品课堂 |
我们身边的“空气”
(综合实践活动五年自编教材)
【关键词】空气
【教材分析】
1.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活动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贴近学生生活素材。而空气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离开了空气,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就无法生存,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因此,我在五年级以“空气”为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小课题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了解空气,激发他们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主人翁责任感。
2.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空气,知道空气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了解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空气并不了解,因此从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出发去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活动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谁以前玩过降落伞?老师用布制作了一个降落伞玩具,谁想来玩玩?
问:降落伞为什么会漂浮起来?
问:那同学们,关于空气你们还知道多少?
生:它无色无味。
生:空气中有氧气。
……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次活动,我们就来研究和“空气”有关的一些问题。谁愿意来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个恰当的名字?
师:你认为这个名字起的怎么样,说说你的理由。
生提出观点后确定活动主题。
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问:就像同学们说的,空气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存在着空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研究器材,你们小组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
生分组研究后,边演示边汇报。
师:让我们一起来体验空气的存在。请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共同屏气30秒,坚持不住的同学请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你们真有毅力,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快请坐。谁来说说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问:这次体验活动证明…
答: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板书)
问:你知道一个人每分钟要呼吸多少升空气吗?
算一算:一个人每分钟大约需要8升空气,请你快速算一算:一个人一天需要多少升空气。
问:这个巨大的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确实,空气对维持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证明:人如果五分钟不呼吸就无法生存。
想一想:
问: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人类外,还有什么离不开空气?
答:动物、植物。(板书)
问: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能对空气的特点做个简单的总结描述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生:空气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
三、结合生活,解决问题
问:“空气”都有哪些作用呢?
做一做:
师: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空气,现在我来邀请一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一个实验。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答:空气能支持燃烧。(板书)
问:如果没有空气,我们还能点火做饭吗?
师:说明人类生活也离不开空气。
师:你知道空气里的什么成分能支持燃烧吗?除了氧气,空气中还有哪些主要成分?请看小知识。(“空气的主要成分”课件)
生操作:塑料格尺振动产生声音。
问:你听到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听到这种声音?
答:空气能传播声音。(板书)
问:我们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例子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请你跟我一起做)用书扇动自己的面部,你有什么感觉?
答:面部能感觉到——空气流通产生的风。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们知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看来空气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如此重要的空气如今却变了样:一些大中城市和工矿密集的地区,天总是灰蒙蒙的,有的地方,甚至气味难闻。请看,这都是空气污染造成的。
交流
师:在我们的校园、家或城市当中,你认为哪些方面在污染着空气?
找一找:
|
造成主要危害 |
获取信息的途径 |
谁 |
时间 |
|
|
|
|
|
|
|
|
|
|
|
|
|
|
|
2.师指导学生怎样获取信息,让学生知道做事要有计划。
3.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互评。
五、总结扩展、寄托期望
师:请同学们快来参加环保,宣传环保。让我们的“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