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备课组 |
语文组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 |
备课时间 |
2023.4.25 |
备课地点 |
录播室 |
备课主题 |
主题:“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 |
主备人 |
潘玉茹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
一、备课组长周思怡阐述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流程。 二、语文主备人交流:潘玉茹老师阐述了自己《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潘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弓|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鲍晶老师肯定了潘老师在课文学习中,并将易错字词比较分析,使学生加深记忆。本课朗读的重点,在于读好关键词句。 三、各个老师集体讨论后,主备人修改教案。 四、程游游老师分别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做了单元主题阐述。 五、组长周思怡老师总结发言:组内教师们都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学习。 |
||
备课建议或反思 |
此次活动围绕“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组内教师认真参与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积极发表意见,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气氛。 集体备课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因此,教研组要创设有利于教师沟通的氛围,鼓励教师发表不同观点,让大家思想碰撞。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朱春云 |


课题 |
《我们奇妙的世界》 |
执教教师 |
潘玉茹 |
|||
课型 |
精读 |
来源 |
自备 |
上课日期 |
|
|
教材分析 |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的彼得〃摩西。这一单元以“探索、发现”为主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而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
|||||
学情分析 |
|
|||||
教学目标 |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
|||||
教学重难点 |
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过程设计 |
一、导读引入,明确目标
1.出示单元导读,说说主要单元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2.小结梳理板书,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的主要学习要点。其中“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指向阅读的,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关注,而“初步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是指向写作的,需要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逐步习得,运用到单元习作之中。
3.让我们带着这两个学习任务,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
4.齐读课题。请结合单元学习要点说说这篇课文是想把什么写清楚?
【设计意图:关注单元导读,直奔学习目标,结合目标释题,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检查认读认记生字情况。
(1)出示带有需要会认读会写的生词。 (2)个别检查,及时指导前后鼻音、平翘舌和多音字,再集体巩固。
2.检查读书情况。
3.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清楚世界的奇妙?
4.根据汇报板书小结,评价肯定学生掌握了第四单元学习要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希望在这节课上继续努力,掌握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
5.说说能够概括全文的一个关键语句。
6.齐读第一自然段,引发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有疑问或不解吗?
7.这一句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总结句。好像一问一答,告诉我们的世界之所以奇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那的确如此吗? 8.出示本节课的研学问题:让我们仰望天空,探索天空的奇妙。 天空为什么看上去有生命?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清楚的?
9.快速浏览描写天空的部分,找出天空上的事物有哪些?板书展示。
【设计意图:提示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发现文章的关键句,帮助能力迁移,形成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质疑问难,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三、品读交流,个性感悟
1.明确学习要求,品读交流。
过渡:先让我们关注最熟悉的事物——太阳,看看它是如何展现生命的?作者又从哪些方面把它写清楚?
出示学习要求:找出与太阳相关的段落,用横线划出描写天空的句子,用三角符号标记相关词语,说说,太阳是如何展现生命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清楚的?
2.汇报交流补充,板书整理。
学生汇报,互相评价补充,及时板书整理(颜色、形状、联想、运动),相机朗读训练。
3.回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太阳的变化,说说对中心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品读探究的时间,搭建个性表达的平台,鼓励表达对“有生命”的不同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感悟表达的能力,也为下一步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四、合作学习,探究分享
1.过渡:天空的其它事物也会这样变化吗?其它事物也有展现生命吗?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清楚的呢?
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清楚说明学习方法和具体步骤。
学习路线:划——圈——说——写——展。
第一步:用横线划出描写天空其它事物的句子,用三角符号标出相关词语。
第二步: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为什么看上去有生命?作者又从哪些方面把它们写清楚的?
第三步:小组选择一个事物合作填表。
第四步:推荐一位同学汇报。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指导。
4.小组展示收获,相机板书整理,指导感情朗读。
教师提示:在汇报的时候,希望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语,讲清楚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
5.关注联想的句子,试着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仿说句子。
6.回读中心句,再说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悟作者写清楚“太阳”部分后,有序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完成图表的形式感悟作者从几方面写清楚事物,再通过对联想句式的发现和仿说,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理解和联想,提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的能力。】
五、反思评价,表达收获
1.过渡:完美一起看段视频,合作家——彼得.西摩一起感受天空的奇妙。
2.看视频。
3.请你结合视频和板书,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的奇妙写清楚的。
4.生生评价,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5.出示中心句,再说理解,再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再次感悟事物的变化和世界的奇妙后,耐心地指导学生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把它们写清楚的,真正做到对单元语言要素的内化+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
二度备课 |
||||
|
||||||
作业设计 |
六、布置作业,探寻奇妙
1.读大地部分,思考: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把大地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思考作者如何写清楚大地部分,为下一节课探寻大地的奇妙和迁移学法奠定基础,收集大熊猫的资料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也为整合信息做准备。】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