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2023-04-21 11:32:02)
标签:

教研活动


教研组

综合组

项目负责人

余咪咪 

陈梦娴

活动时间

2023.3.29

活动地点

一楼录播室

活动主题

科学团队:基于证据意识的科学探究

分享人

公开课:蔡青青

评课:邱伊娜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组老师

申请学时

2学时

 

 

  

教研过程记录

一、组长余咪咪阐述此次教研活动的流程。

二、蔡青青老师公开课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老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巧设情景,钟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成了她特有的教学风格,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科学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从老师的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进行活动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创新、合作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课堂目标1、意识到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通过观察相貌活动,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对种相貌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就算是同一种生物人,不同的个人之间都会存在差昇。2、生物有不同的形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这一概念,通过学生对两种相貌(耳垂和发际)性状组合的活动 ,认识到不同的性状的组合可以造就出多种不同的个体。   

本节课堂蔡老师以不同的相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不同之处。利用游戏的方法导入,在课堂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来,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在讲授新课部分,丰富有效的教具,比如斜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且极大地展示了讲授的基本功,也使每个学生能从视觉上有所收获,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思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三、邱伊娜老师建议本课,在学习过程中蔡老师可以让学生的汇报更直观。在观察我们的不同这一活动中,学生汇报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而且只拿了记录单,报名字说特征,语言少又快,让下面的同学是应接不暇。所以为了让学生汇报的时候更直观听汇报的同学看得更清晰,可以让整个小组都参与士汇报中,让介绍到某个同学的相貌特征的时候可这位同学上前展示,这样的效果更明區,课堂气态推荐可以得到活跃。

 

活动建议或反思

开课、评课在同一个单元内,老师各抒己见,促使教师更好地成长,解决教学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陈梦娴

一、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科学团队

蔡青青老师公开课                                                        

课题

相貌各异的我们

执教教师

蔡青青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自备

上课日期

2023.3.29

教材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从植物、动物、人类、古代生物四个角度着手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并涉及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本课则从学生自身的视角出发,以“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每一个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教科书安排了“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相貌的异同”以及“记录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两个活动。从内容角度而言,教科书利用学生对相貌的着眼点使学生对“性状”这一概念产生初步的理解,也能使其体会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两个活动涉及对比观察与表格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安排学生通过统计的方法归纳班级记录结果,并用简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产生初步了解。因而,本课是依照“对比不同个体的相貌相似程度,最终理解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逻辑开展。

 

学情分析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六年级学生是有较充分的已有认知的。尽管有些人的相似程度很高,但世界上几乎我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样的观点绝大部分学也是认同的,但是他们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更没有认真观察、研究过这个现象。研究了同种植物、同种动物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动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学生对于研究我们人类自己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遗传变异现象也会产生浓厚的趣。本课以我们自己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人类个体相貌上的相同与不同,体会人类的多种多样;进一步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建立人类后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遗传变异使得人个体回保持了许多相同的特征,却又各不相同,继续构建完善地球生物具有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人的性状图片观察,知道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现象

科学思维: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人与人相貌存在差异性。

探究实践:

通过实际观察,能描述和记录出人与人存在哪些性状差异,并将人的相貌性状整合起来比较分析,发现人的相貌的唯一性。

态度责任:

在观察人的相貌过程中,能持续关注人类个体之间差异性,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生活,激发学生继续探索人类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归纳不同生物个体间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学生探究准备:资料卡、小平面镜贴纸、剪刀等。 

2.教师探究准备:我的相貌特征观察记录表、小组相貌特征调查统计表、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课件等。

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聚焦问题(4分钟)

1.播放视频:校园里教师利用“人脸识别打卡机”进行考勤。视频里向大家展示的打卡机利用了什么技术?(人脸识别技术)

2.过渡:是的,学校、公司、工厂等单位都采用人脸识别进行考勤打卡。生活中人脸识别应用随处可见。有小区大门的门禁系统有扫脸认证及支付系统……那为什么人脸识别可以成为身份验证的新技术呢?(预设:每个人长得不一样)

3.聚焦问题:世界上有78亿多的人,你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

4.学生猜测,说理由。

5.现在我们有两种观点,这节课就来研究我们的相貌(《揭题:相貌各异的我们》)。

(二)自主探究,层层递进(20分钟)

活动一:借资料卡初步感知

1. 讲述:人与人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相貌,说一说人的脸上有哪些相貌特征?(预测:眼皮、耳垂、下颌……)

2.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相貌特征和性状。

(将人身上不易改变的外貌特征叫做相貌特征;而相貌特征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有耳垂与无耳垂,V形发际与平发际等)

这是《人的相貌特征》资料卡,请大家仔细阅读,可以用划一划或圈一圈等方式找出人常见的相貌特征及表现出的性状。

3. 学生自学,组内分享。

4. 提问:借助这份资料卡,现在你会辨别人的某种相貌特征了吗?一起来试试吧!

5. 出示2张对比图,观察发现

6.交流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有些相貌特征是相同的,有些特征虽然不同但区别也不大;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活动二:真实体验,收集证据

1.提问:那大家了解过自己的这些相貌特征吗?你准备怎么研究自己的相貌特征?(使用镜子或互相观察)

2.引导:人的相貌特征是非常多的,这节课我们选取其中的4相貌个特征:前额、眼皮、下颌,耳垂进行研究。分别出示4个特征的对比图片

3.讲述:(出示调查表单)我们用1表示一种性状,0表示其相对的一种性状。请同桌两人合作,互相调查自己和同桌,并记录自己的相貌特征,在小组汇总单的相应“密码”上贴贴纸。

4.学生活动,找出个人的性状“密码”,在“小组调查汇总单”上完成“密码”记录(贴纸)

5.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将“小组调查汇总单”进行板贴,形成“班级调查汇总单”(形成班级统计图)。

活动三:论证相貌

1. 提问: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密码,在小组内你有找到和自己密码一模一样的人吗?

(1)请有找到的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他们的5种性状;

(2)若没有,思考:在教室里会不会有一个同学的密码是和你完全一样呢?说出你判断的理由。请密码一致的同学上台。

2.提问:台上的同学,他们的这5个性状密码都是……是一模一样的,那他们的相貌特征是不是完全一样?哪里不一样?(他们的脸型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

3.思考:为什么会不一样?  

4.小结:虽然他们的5个性状都相同,但人的脸上还有很多未被统计的特征和性状。原来,不同相貌就是各种性状的组合啊!

三、研讨:没有相貌完全一样的两个人(12分钟)

1.思考:如果将各种性状组合在一起,会有多少种可能性呢?

2.拼“脸”游戏,学习组合。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3种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8种不同的相貌。那4种,5种更多种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又可以产生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种更简单的分类方法——性状编码图。

3.视频分解“性状编码图”,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预设:每增加一种相貌特征,其性状组合就是原来的2倍。

4.交流是的,这是我们研究相貌时常用的性状编码图,最外围是性状编码,也是几种相貌特征时所产生的最大性状数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5个性状就可以将我们分成了32类,6个呢? 7个性状呢……

5.提问:如果假设每种相貌特征只有两种性状,40性状可以分成多少类呢?

出示:超过1万亿类。

6.提问:我们之间的性状差异难道仅仅只有40个吗?现在,你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7.机动出示:双胞胎和父子照片,请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你能试着说说原因吗?

预设:亲子之间,双胞胎之间的相似度要比普通的两个人的相似度高。

8.小结:是的,来自遗传基因, 但是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也发生着变化,还有后天的影响。其实不只是人类,其他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板书:变异)正是因为变异,才让我们彼此相貌各异。

9讲解:(PPT出示身份证、教师证、毕业证等)正是因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所以生活中的很多有效证件,都会贴上一寸照作为身份的标志

四、拓展延伸(4分)

1.过渡:能遗传的不只有相貌性状,还有很多特征,请同学们阅读资料(PPT),找出更多的遗传现象。(出示性格、行为习惯以及遗传疾病等资料。)

2.讲述:我们都是父母独一无二的宝贝,学会关心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好好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不仅人类如此,所有的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生物的多样性。

3.课外拓展:

找找自己从小大大的照片,观察比较一下自己的相貌特征有哪些变化?

回家后,继续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相貌特征并作记录和分析。

你的设想

 

作业设计

1. 我们把人和其他动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  B  )。
  A.变异    B.遗传   C.基因      D.容貌
2.下列现象属于遗传的是(  A  )。  
  A.爸爸妈妈是双眼皮,我是单眼皮
  B.爸爸妈妈个子矮,我也个子矮
  C.爸爸的视力很好,我在上五年级的时候眼睛开始有点近视
  D.妈妈读书时成绩很好,我现在读书是也成绩很好
3.三种不同的相貌特征,可以组合成B)种不同的相貌
  A.6  B.8  C.9  D.16

4.许多成语是对自然界科学现象的概括。下列成语中,能生动描述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B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春暖花开 鸭先知

 

板书设计

相貌各异的我们

不同组合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各种性状       相貌各异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遗传变异

邱伊娜老师评课稿:

相貌各异的我们评课稿

邱伊娜

《相貌各异的我们》是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单元前四课都是研究动物和植物,后面几课是研究生物的功能结构与环境相适应,中间插了这么一课人体研究相貌的内容,感受有点突兀。后来重新看了单元前面的引言,“生物的多样性”,人也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最简单最丰富的实验素材,研究人体相貌特征可以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差异。这堂课内容看似简单有趣,但是很不好上,书本活动“观察我们的不同”,让学生小组内观察并画下组员相貌特征,好的学生把科学课当美术课,要画得十全十美,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调皮的学生完全没有事实求是地进行观察,恶意丑化其他同学,活动效果不佳。PPT出了几种相貌特征图片,课堂上重点来研究这五种特征虽然PPT上已经给出了典型的图片,但是学生对相貌的判断还是很模糊。因此,蔡老师对活动环节做了一定的调整。

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人脸识别打卡机,开门见山聚焦地球上有80亿左右的人,你认为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以此激发学生研究相貌的兴趣。

紧接着蔡老师设置了三个活动,学生通过借助资料卡感知、真实体验获取证据、分享性状密码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思维得到发展,建构起相貌特征的概念。在活动中,首先通过借助资料卡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相貌特征,为后续获取证据制作性状密码作了充足的准备。通过对性状密码的分析学生能清楚意识到人的相貌特征是各不相同的,通过数据2的指数增长计算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世界上不存在相貌特征相同的两个人。

本课,老师诱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学生的交流充分基本达成了学习目标

 

蔡青青老师公开课现场照片: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邱伊娜老师课堂点评现场照片: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签到表: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记录时间:2023.3.29

记录:余咪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