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2023-03-30 11:32:30)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

语文

项目负责人

潘玉茹 周思怡

备课时间

2023.3.28

备课地点

录播室

备课主题

主题:“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

主备人

裴蓓蕾

程丽萍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组老师

申请学时

2学时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一、备课组长潘玉茹阐述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流程。

二、语文主备人交流:裴蓓蕾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

裴蓓蕾老师阐述了自己《学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薛权曼老师肯定了老师朗读指导重在创设语境,从角色体验出发,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对标点的解读读好每一次对话,学习入情入境的朗读,在有梯度的朗读中读懂内容,悟出道理。

程丽萍老师阐述了自己《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这节课延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自主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在理解文意之后,以“辩”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师生辩论,通过加快语速、加强语气,营造辩论氛围,既给学生范例为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学习做铺垫,又激发起学生辩论的欲望

郑晓微老师肯定了老师在入境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内化语言的方法。

三、各个老师集体讨论后,主备人修改教案。

、白相如陈倩文老师分别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做了单元主题阐述。

五、组长潘玉茹老师总结发言:组内教师们都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学习。

备课建议或反思

此次活动围绕“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组内教师认真参与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积极发表意见,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气氛。

集体备课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因此,教研组要创设有利于教师沟通的氛围,鼓励教师发表不同观点,让大家思想碰撞。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朱春云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陈倩文老师进行单元解读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程丽萍老师阐述设想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白相如老师进行单元解读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裴蓓蕾老师阐述设想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签到(退)表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句话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科学精神,指出了“好奇心”和“爱思考”是打开科学发现大门的钥匙。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好奇心和爱思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科学探究的必备品质,当然,还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我们要借助教材,充分激发、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小古文所写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找到真理。《表里的生物》通过作者对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的回忆,告诉我们对事物应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描绘了由机器老师授课的未来学习生活。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另一个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教学中通过我们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指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以上就是我对于本单元的教材解读。   

                                          郑楼小学 陈倩文

 

课题

《两小儿辩日》

执教教师

程丽萍

课型

 

来源

 

上课日期

 

教材分析

 此文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初步掌握了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辩”这个生字。

2.朗读《两小儿辩日》,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疏通文意。

3.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文章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和孟子一样极有名的学问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他博学多闻,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了什么难题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课题。)

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他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他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编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中有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同“智”,读音为“zhì”。

2)引导学生注意停顿,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教师范读课文。

5.师生合作读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再来合作读课文,我来读课文中的叙述部分,男女同学分别读两小儿所说的话。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互动交流: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故]  原因,缘故。            [去]  离。            [则]  就。

[为(此不为)]  是。          [决]  裁决,判断。

3.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4.释疑解惑: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5.复述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法总结: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注释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教学中重在进行方法指导和总结,并采用说一说、帮一帮、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加以运用和巩固。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这两个小朋友真有趣!他们争论的话题也很有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他们各自的观点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1.探究两小儿争论的问题及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1)思考: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出示相关句子: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明确: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太阳的形状大小来判断的。(教师板书:一儿——日始出时去人近——远者小而近者大。)

出示相关句子:

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P34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明确: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教师板书:一儿——日初出远——近者热而远者凉。)

2)结论: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3)讨论:针对两小儿所持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4)揭秘:教师补充资料,揭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中的科学知识。

2.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从中获得启发。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两小儿和孔子的认识。

示例: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引导学生畅谈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你的设想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近者大            远者小 

 

              --午               善于思考

                                                   大胆质疑

 

 

                   远者凉              近者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郑楼小学  白相如

理念及构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割裂。统编教材强调“工具性”关注“人文性”,教学时应紧扣语文要素目标,联系儿童的思想实际,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知识能力体系

本单元的导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句话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一科学精神,指出了“好奇心”和“爱思考”是打开科学发现大门的钥匙。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好奇心和爱思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科学探究的必备品质,当然,还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要借助教材,充分激发、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口语交际围绕“辩论”展开,引导学生选择具有说服力的事例支持观点。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尝试写科幻故事。

《学弈》这则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两个孩子学棋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长于比喻,借小故事中的"为学之道”来论"为政之道”。作为六年级依旧是小古文入门阶段的课文,部编版进行删减, 去掉了原文中的政治隐喻 ,只留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并继续渗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精神”, 语文要素之“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纵观教材的语文要素,五上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中学习过朱嘉的《读书有三到》, 朱嘉在文中论述了心眼口三者与读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引用朱熹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来具体阐述,可以算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雏形。六上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普文,更让学生在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看到了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所组织的各类材料,由此进一步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普文,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所组织的各类材料,由此进一步理解和信任作者的观点。

学生之前的学习基础上,再围绕本单元的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文言文二则》 选用的事例较为简单,《学弈》 要说明的观点也是浅显易懂,《两小儿辩日》则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这些理由还出自平时的观察所得,可以说是最直白、简单的“事例”。在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字词,疏通文意,练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观点,并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具体事例来理解这些观点的产生;三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佐以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例来说明。

四、本单元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辩论”,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辩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班级辩论会就像是《两小儿辩日》的升级版。在辩论中,辩题便是观点,学生需要搜集材料,其中“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便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一个练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的方法,应用于日常辩论中,能够让自己的观点更有理有据。

 

课题

《学弈》

执教教师

裴蓓蕾

课型

精读课文

来源

自备

上课日期

 

教材分析

《学弈》先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其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点明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弗、”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弈》,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3.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释题。(教师板书:学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简介作者。

2.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缴”读“zhuó”,不要读成“jio”。

“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与”同“欤”,读“yú”,不要读成“y”。

3.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用“/”标记。

4.学生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

1)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把不懂的内容记下来。

3)教师补充,解释词语。

3.学生讲述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同桌互相讲述故事内容。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深化认识,背诵积累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小结。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你的设想

 

 

 

 

 

 

 

 

 

 

 

 

 

 

 

 

 

 

 

板书设计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