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3次集体备课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3次集体备课
备课组 |
语文组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 鲍晶晶 |
备课时间 |
2022.4.26 |
备课地点 |
录播室 |
备课主题 |
主题:“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 |
主备人 |
鲍晶晶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
一、组长潘玉茹阐述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流程。 二、单元分析。 白相如老师对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表达了自己的解读与教学思考。本单元围绕着“世界之初”这个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远古知识的兴趣。如何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主备人对教案进行阐述。 鲍晶晶老师阐述二下《羿射九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鲍老师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经常接触的,本文故事性强,易于理解。可以利用表格,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把故事讲清楚。如何把经过讲吸引人,就要借助关键词体会故事的神奇之处。 四、老师们集思广益,主备人写备课反思。 潘玉茹老师首先肯定了鲍老师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有滋有味的做法。同时提出,神话故事的教学可以更有意思,如神话故事的动画导入课题的学习,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们纷纷献策,提出宝贵的意见。 五、组长总结发言:老师们在交流研讨中分享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这帮助了年轻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发力点。 |
||
备课建议或反思 |
此次活动,大家围绕着““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这个核心问题交换各自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孔丹丹 |
聚焦文本 让语文要素落地开花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的解读与教学思考
郑楼小学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的解读与教学思考。我会从以下几个板块展开来说。
一、单元教材整体解析:
本单元围绕着“世界之初”这个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远古知识的兴趣。这3篇课文中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织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本册第二单元己安排“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祖先的摇篮》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文用活泼俏皮的语气讲述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按自然规律运行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按自然规律自由运行的美好愿望。课后第2题要求体会文中奇妙的想象,并发挥想象讲故事:《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一心为百姓着想,英勇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体现了他为百姓着想、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三、“口语交际”仿写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五个板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仿写句子的能力、区别偏旁相同的汉字的能力和阅读能力,积累古诗。
课题 |
羿射九日 |
执教教师 |
鲍晶晶 |
|||||||||||
课型 |
精读课 |
来源 |
自备 |
上课日期 |
|
|||||||||
教材分析 |
《羿射九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穿过天空。可是有一天,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万物枯焦,人们生活艰难,神箭手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拉弓射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大地又重现了勃勃生机。 课文脉络清晰,故事性强,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全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塑造了羿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上古时代的人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
学情分析 |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他们还是能理解课文内容的。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还是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
|||||||||||||
教学目标 |
1.借助图片、做动作认识“射”。抓住近义字组成词语特点,理解“熔化”、滋润”、“奔腾”的意思。会写“类”、“炎”、“艰”、“新”。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 3.抓住动词,把故事讲吸引人。 |
|||||||||||||
教学重难点 |
1.借助图片、做动作认识“射”。抓住近义字组成词语特点,理解“熔化”、滋润”、“奔腾”的意思。会写“类”、“炎”、“艰”、“新”。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 3.抓住动词,把故事讲吸引人。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过程设计 |
板块一:揭题
1.
2. 讲好故事就要先读好故事。 板块二:抓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
1.学习活动一:
2. (1) 出示:炎热 熔化 个别读。 熔化:出示铁水图片。 瞧,温度很高,把铁都化成了水,就是——熔化。其实两个,词还很特别呢!你们发现了吗?炎有两个火就感觉很热,炎就是热,热就是炎。熔就是化,化就是熔。它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 (2)出示炎热、艰难、滋润、奔腾、爆裂 其实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呢! 小老师带读 齐读
3. 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1)出示句子1: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里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2)句子2: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3)句子3: 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个别读——齐读
4. PPT出示:老师把刚刚同学们讲的放进表格里,同学们看,为什么射就是故事的起因;怎么射是故事的经过;射的结果如何,这是故事的结果。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这个表格,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一讲?自己试试看。 4.抓住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 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啊,这样讲就把故事讲清楚了。 过渡语:同学们如果故事就这么讲,你们觉得可以了吗?你觉得好听吗?有趣吗?你觉得还缺什么?(有意思地方没讲出来)。那哪个部分最有意思?那我们要好好学一学经过的部分。走进第4段。
板块三:抓动作,把故事讲吸引人 1.学习活动二
2. 学生自由讲,这句话哪里神奇。 (1) 圈一圈,聚焦动作 是啊,九十九座高山就这样一下子就——翻过,九十九条大河一下子就这么——蹚过,就这样来到了东海边,这些动作真有意思! (2)理解蹚过 蹚在哪学过?哇你们真会学习。出示图片,看,从浅水里走过去就是蹚过)你们平时在下雨天是怎么蹚过水滩的?恩小心翼翼。 是啊,我们平时蹚过这浅浅的水滩都要小心翼翼,但羿却能蹚过——个别读 瞧,他不仅蹚过九十九座位高山,还——读(翻过九十九座高山。) 个别读——齐读 你们瞧,刚刚我们发现神奇,抓住关键词,读得有滋有味,老师听起来觉得特别吸引人。看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把故事讲得更加吸引人了,现在请你快速默读第四段,圈一圈动作的词。
3. 请你上台汇报,说说你圈出了哪些词? 同学们,刚刚他圈的都对了吗?请你来补充! 同学们自己校对一下,老师把这些有趣的词语贴出来。
4.
5.
6. (1) 自由练讲 好啦!时间到!现在开始讲故事啦!把书合上,看黑板。你能不能借助这些关键词把经过讲吸引人呢?看你能用上几个。自己来练一练吧! 哇,有些同学练了一遍又一遍,真了不起! (2) 个别讲这么有挑战性,谁愿意来当第一个小勇士呢?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讲好故事的几样法宝。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抓住关键词把故事——讲吸引人。 刚我们学会了讲故事的本领,现在我们再来学一学写字的本领! 板块四:教写“炎”、“类”;“艰”、“值” 出示“炎”、“类”,“值”、“艰”,你觉得这两个字分类,可以分成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2.你觉得要注意什么呢?(上窄下宽,点)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 2.师范写,生跟写 3.生自由练写(描一个,写一个) 评价标准:(1)写正确(2)上窄下宽(3)字面整洁 4.评一评(展示2个) 5.生再练写1个
|
二度备课 |
||||||||||||
|
||||||||||||||
作业设计 |
和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