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2次教研活动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郑楼小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2次教研活动
备课 |
语文组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 |
备课时间 |
2022.04.26 |
备课地点 |
录播室 |
备课主题 |
“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语文组第2次教研活动
|
分享人 |
周思怡 鲍文奕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教研过程记录 |
一、组长潘玉茹阐述此次教研活动的流程。 二、周思怡老师公开课《荷叶圆圆》,《荷叶圆圆》是篇轻松活泼的文章。通过珠、蜻蜓、青蛙和鱼的段话语,展了夏天池塘的美丽。周师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得较饱满,重难点突出,教学流程、思路很顺,是堂很不错的课,有很多地值得我学习。郑晓微老师做点评。 三、 鲍文奕老师公开课《两小儿辩日》,本节课,鲍教师一直在带领学生享受语文的形象之美。文字本身是平面的,古文文字的简练性更使形象被大大地压缩了,而鲍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中,却用“还原”的方法,使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形象感得以凸显出来,并被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和把握住了。潘玉茹老师做点评. |
||
活动建议或反思 |
开课、评课和单元解读在同一个单元内,老师各抒己见。团队赛课体现的是团队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合协也为团队胜利带来希望,所以在这次赛课活动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赛前的磨课和赛后的展示,无论是谁,没有人敷衍了事,大家同心同德,互相讨论,提出中肯的意见,可行的建议,帮助准备教具,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亲密无间的团队精神。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孔丹丹 |
本课选自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夏天”。《荷叶圆圆》是篇轻松活泼的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几段话语,展了夏天池塘的美丽。
听了周老师的这堂课,感觉很轻松,很快乐,课文中富有童话个性色彩的语言和周老师师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使课堂成为充满爱意、富有诗意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优美的荷叶图,渲染了学习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周师带领学欣赏张碧绿的荷叶图,看着那池碧绿的荷叶,我们听课者和学都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荷塘中,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增加了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样。接着结合课后的练习,让学生扩展从形状和颜色两个方面看看、说说其他常见的水果。
、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周老师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的读,有个别的读、齐读、带动作表演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带讲的效果。同时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始终沉浸在轻松活泼的课文里,感受着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着机勃勃的荷叶,体味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三、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周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根据年级孩子的特点,让学生从最低段开始,学说句完整的话。如:____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其实整堂课下来,周老师都无时无刻不在注意说话能力的培养,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宝贵经验。
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本向文外拓展
在拓展时“让学生想象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感觉怎样?它躺在荷叶上看到了什么?”在拓展时让学生想象池塘里还来了谁,他们会怎么说?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课堂中,用,达到对文本的丰富和补充。
周老师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得较饱满,重难点突出,教学流程、思路很顺,是堂很不错的课,有很多地值得我学习。
《两小儿辩日》评课稿
借这次活动,我听了鲍老师上的《两小儿辩日》的,感触颇深。我想从以下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作为文言文,它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鲍老师很重视老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听老师范读时自己在原文中划出停顿,与自己读的停顿进行比较,让学生听老师范读时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在明确文章停顿后,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难读字词、重点语句。最后出示竖版竹简,营造浓厚的古文氛围,让读变得有新意、有挑战。
二、“其义自见”
本节课摒弃了字字串讲的教学方式,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已经有了反复诵读的基础,学生只要再认真阅读课文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的要求,为进一步阅读铺平道路。
三、“享受语文”
本节课,教师一直在带领学生享受语文的形象之美。文字本身是平面的,古文文字的简练性更使形象被大大地压缩了,而闫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中,却用“还原”的方法,使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形象感得以凸显出来,并被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和把握住了。例如在“辩斗”这一环节,教师的示范性辩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地供参照的小儿形象;学生之间的自由辩斗是进一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这种形象感,两个可爱的古代“小儿”形象就这样被还原到了现代的课堂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在体验、在把握,更是在享受。
四、“游戏伙伴”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描述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及“平等合作中的首席”。做语文游戏中的伙伴,这种伙伴意识在本课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是教师和一名学生再现“辩斗”场景。在这个环节里,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平等的游戏中的伙伴角色。其二,是在组织全班学生辩斗的过程中。在这里,教师似乎是跳出了“辩斗”游戏,而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这样和师生共同游戏的过程合而为一的。
中国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闫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核心素养,精心确定教学内容,把教学的价值、教材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行为目标,不仅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中的两小儿、孔子的言行不再只有一个标签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还能在思维碰撞中真切地感受到两小儿身上所蕴藏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照片及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