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鉴别蜂胶及蜂蜜产品

标签:
蜂蜜蜂胶鉴别淀粉糖浆 |
2010年10月央视曝光了“假蜜”、“假蜂胶”事件,引起行业内外极大的震动。于是,国家食药监局发文,加强蜂胶保健食品监管,中国蜂协紧急通知严防掺假使杂,各级执法部门也紧锣密鼓地排查。一时间超市里低价蜂蜜明显减少,药店中廉价蜂胶也已下架。然而时间过去了几年,低价蜂产品并未销声匿迹,据业内外媒体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市埸上的可疑蜂产品,可疑价格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为使广大销费者在购买蜂胶、蜂蜜等蜂产品时,不受骗上当,特此介绍怎样监别蜂胶、蜂蜜产品的方法。
一、如何鉴别蜂胶产品
蜂胶的鉴别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蜂胶原料的鉴别,目前企业能够通过感官方法鉴别真伪。二是对进入市场的蜂胶产品的鉴别。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对产品鉴别。
蜂胶从原料到终端成品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其剂型、感官性状与原料及相互之间有很大区别,因此,不可能有简单的或统一的鉴别方法。
目前,蜂胶有以下几种剂型:
1、软胶囊:由于各企业采用的溶剂不同,有油溶、水溶、聚乙二醇等方法,消费者通过打开看内容物的方法,很难判断真假、优劣;
2、硬胶囊:一般硬胶囊中都有固体填充物,如填燕麦辅料等,打开之后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气味与状态鉴别;
3、蜂胶液:蜂胶溶液有醇溶,有水溶,产品内容物的颜色、气味也不易区别;
4、蜂胶片:制成片剂须添加50%以上的赋形剂,如糊精,其味道、颜色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看,仅蜂胶原料的色泽就有七种以上,其共同特点是气味有其特有的芳香,口尝有微苦、略涩,有微麻感和辛辣感。加工以后,以上情况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可以说,消费者难以通过感官辨别蜂胶的真假、优劣,消费者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所谓鉴别方法。在此,我们给消费者以下提示:
一是选购蜂胶产品应选择有健或食字号批文的产品,表明此产品已由企业通过了申报批准,经过了卫生部门做过的毒理试验、功能性试验,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企业按照批准的相关条件合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应有一定的保证;
二是价格明显比同类产品低出很多的产品不要购买。俗话说:便宜不是货,是货不便宜;
三是关注药检局等有关执法部门抽检公布的情况。尽量选择可信度较高的企业及知明度大而又有科技含量的产品。
http://s7/mw690/002djJ45ty6IVwL5yTQ16&690
二、怎样识别蜂蜜产品
用淀粉作原料水解成糖浆来冒充蜂蜜是蜂蜜掺假造假的主要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玉米淀粉水解糖浆为主。对于这种掺假,可以通过碳同位素检验来鉴别。2011年,国家实施了新的《蜂蜜》国家标准,标准选用了这种鉴别方法。玉米淀粉糖浆掺假被有效遏制。但近些年来,造假者针对标准,改用大米淀粉糖浆、甜菜糖浆、果葡糖浆和白红糖加明矾等掺假。对于这种掺假,碳同位素方法无能为力。
虽然如此,也不是完全没有方法鉴别。因为淀粉糖浆与蜂蜜不是同一种物质,在性状属性上有一些差别。在行业内,有经验的人员可以通过感官方法予以区分。多数企业也是依靠感官鉴别进行原料控制的。但是,这种感官鉴别需要经验的积累,涉及多方面复杂的感官描述,普通消费者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蜂蜜由原料到产品的加工过程比较简单,其固有的形态和特性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蜂蜜应保留着原有的颜色、香气、味道等。一般来讲,蜜香与花香是一致的。如枇杷蜜具有杏仁香气,洋槐蜂蜜气味清香,酷似槐花香气,荆条蜜显荆花芳香,椴树蜜具有较浓郁的香气,枣花蜜略带中药材香气。蜂蜜味道以甜为主,其甜度约是蔗糖的1.25倍,蜂蜜入口后首先感觉甘甜可口,嗓子部位有甜腻感。但也有许多例外,如洋槐等一些浅色蜜味甜而不腻,少数蜂蜜口味特别,如芝麻蜜酸味较重,棉花蜜带有碱味,鹅掌柴蜜(冬蜜)蜜味略带苦,加热不当或发酵变质的蜂蜜会带有怪味。尽管如此,一些掺杂使假企业、蜂商或专业蜂农通过技术手段仿造蜂蜜固有色、香、味等属性,进一步增加了鉴别蜂蜜真假的难度。
http://s10/mw690/002djJ45ty6IVwFRw6d29&690
在此,特提醒消费者尤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市场的蜂蜜产品必须有产品标识;
2、选购自己熟悉的蜂蜜产品,如一些知名产品或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产品,最好是选购自己比较熟悉的企业的产品;
3、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各地工商、质检部门对蜂蜜市场质量的抽查公告;
4、尽量不购买价格比同类产品低出很多的产品;
5、注意“蜂蜜”与“蜂蜜调制品”的区别:如果是纯蜂蜜,商品标签的名称应为“蜂蜜”或“(某某花
种)蜂蜜”,也可为“蜜”或“(某某花种)蜜”。如果不是纯蜂蜜,依据相关规定,只能称为“调制(
配)(蜂)蜜(膏、液等)”,如果还是标为纯蜂蜜的名称,就是冒充天然蜂蜜的假蜂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