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体解剖学网课

(2014-07-07 11:30:06)
标签:

杂谈

★网课的优势:

1.网课的形式更灵活,付一个人的钱,你身边的小伙伴如果都想听,可以帮您分担学费,而且可以同时在线听。这样学习成本将会更低。

2.10人为一班,教学效果和听课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3.您可以更放松的去学习,比如吃着零食、玩着微信、躺着、站着、坐着只要您舒服。

★授课内容和听课群体

1.主要以《运动解剖学》为主。 

2.从事运动和健康相关工作的人 ,人体科学爱好者,医学生。

★李哲老师的授课承诺:

1.提供每堂课的全程讲课录音,让您更方便复习。

2.每堂课后预留30分钟答疑解惑。

3.广州和深圳购买网课的学员,所购买课程授课结束之后,举办一次2小时线下交流活动。

(线下交流不收取任何费用,场地由学员提供)

4.每班学员免费试听30分钟,满意再购买课程。

★课程科目和学时

1.《脊柱功能解剖学》,共30小时(针对有解剖基础的学员)

2.《人体功能解剖学》,共30小时(针对基础薄弱的学员)

3.《拉伸解剖学》,共20小时(针对有解剖基础的学员)

4.《人体筋膜学》,还未上线

5.《解剖列车》精讲,还未上线

6.《运动损伤解剖学》,还未上线

7.《软组织损伤解剖学》,还未上线

★授课方式和时间

1.QQ群实时在线授课,以PPT和视频的方式。请下载最新版QQ6.0

2.授课时间,由李哲老师指定几个时间段,每次讲2小时,每周讲2次。

★课程收费标准

1.10人一班,50元/人/小时(只提供授课录音,不提供授课资料)

2.只接受一次性单一课程购买。即,一次性付清一门课程所需费用。

3.另有一个巩固学习群,每月讲4次课,每次1小时,答疑30分钟,收费标准:100元/人/月,名额30人。(提供讲课录音)

★关于入群和群内规则(暂不接受个人报名)

1.满10人,由李哲老师告知群号,申请加入时请:“注明您的身份”

2.整个课程听完之后,如不再继续购买其他课程,李哲老师将学员做自动退群处理。

3.由于是李哲老师亲自授课,同时最多只能教学3个群(分时间段),所以如果报名时间晚,那就后延排队,到时候会及时通知。

★关于购买课程途径

1.用淘宝购买虚拟听课卡---购买方式一(暂未开通)。

2.通过银行转账,请将转账截图和您的QQ号码发送至lizhegdmc@vip.163.com----购买方式二。(试听结束后会告知银行账号)

★联系方式

如果诚意想购买课程,请将您的信息发送到lizhegdmc@vip.163.com

 感谢一直给我建议和鼓励我开网课的朋友们。我知道现在在人体科学培训市场,能讲解剖的人很多(敢吹的人更是不胜枚举),我不想诋毁任何在这个市场讲解剖的人,我只想忠告您一句:错误的人体运动知识会让你危机四伏,仅此而已!

课程(一) ---《脊柱功能解剖学》

第一节

1. 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2. 颈椎的触摸

第二节

1. 胸椎的结构和功能

2. 胸椎关节

3. 胸椎韧带

4. 胸肋关节

5. 软骨间的关节

6. 胸椎和胸廓的触摸

第三节

1. 腰椎前凸的影响因素

2. 腰椎前凸与稳定

3. 脊柱侧凸

4. 第5腰椎的特征

5. 腰椎的韧带

6. 腰椎的触摸

第四节

1. 椎间盘的大体结构

2. 椎间盘的微观结构

3. 椎间盘内压

4. 椎间盘的营养

5. 运动对椎体间关节影响

第五节

1. 垂直负荷对脊柱的影响

2. 颈椎间盘

3. 腰椎间盘

第六节

1. 脊柱肌肉功能

2. 脊柱肌肉结构

3. 脊柱肌肉功能障碍

第七节

1. 颈椎的肌肉

2. 呼吸肌

3. 腰肌

第八节

1. 人体平面及运动的轴线

2. 运动节段

3. 正常运动的区域特征

4. 正常运动的一般特征

第九节

1. 骶髂关节

2. 骨盆的自锁机制

3. 下肢不等长

第十节

1. 脊柱疼痛的来源

2. 脊柱疼痛的机制

3. 躯体牵涉痛

4. 内脏牵涉痛

5. 放射痛

6. 复合痛

第十一节

1. 交感神经系统

2. 副交感神经系统

3. 影响脊髓和神经活动的因素

第十二节

1. 脊柱的生长

2. 脊椎的衰老和退变

3. 机械应力对椎间盘的影响

4. 脊柱滑膜关节的改变

5. 脊柱的退行性病变

第十三节

1. 脊柱姿势的维持

2. 背部的支撑机制

3. 提物的方式

4. 脊柱的重复负荷

---------------------------------------------

---------------------------------------------

课程(二)---《脊柱功能解剖学》

1. 第一节---解剖学交流术语

1.1 部位和分区

1.2 解剖学姿势

1.3 方位术语

1.4 运动平面

1.5 

1.6 关节的运动

2. 第二节---人体的组织类型

2.1 上皮组织

2.2 结缔组织

2.3 肌组织

2.4 神经组织

3. 第三节---参与人体运动的结构

3.1 骨的形状与触摸

3.2 韧带的结构与触摸

3.3 肌肉的类型与触摸

3.4 肌腱的形状与触摸

4. 第四节---人体骨骼

4.1 支持和保护

4.2 运动

4.3 造血

4.4 矿物质和脂肪的储备

4.5 骨松质

4.6 骨密质

5. 第五节---人体关节

5.1 关节命名原则

5.2 关节的结构

5.3 关节的功能

5.3.1 可动关节的结构

5.3.2 可动关节的功能

5.4 关节的辅助运动

5.4.1 滚动

5.4.2 滑动

6. 第六节---肌肉的类型

6.1 平滑肌

6.2 心肌

6.3 骨骼肌

7. 第七节---骨骼肌的功能

7.1 运动

7.2 姿势

7.3 保护

7.4 产热

7.5 血管泵

8. 第八节---骨骼肌的特性

8.1 伸展性

8.2 弹性

8.3 兴奋性

8.4 传导性

8.5 收缩性

9. 第九节---影响肌力产生的因素

9.1 运动单位募集

9.2 横截面积

9.3 肌纤维排列

9.4 肌长度

10. 第十节---骨骼肌肌纤维类型

10.1 慢缩肌纤维

10.2 快缩肌纤维

10.3 中间肌纤维

10.4 各类肌纤维的分部

11. 第十一节---肌肉收缩的类型和肌之间的关系

11.1 向心收缩

11.2 离心收缩

11.3 等张收缩

11.4 等长收缩

11.5 人体运动中肌肉收缩类型的整合

11.6 主动肌

11.7 协同肌

11.8 拮抗肌

12. 第十二节---人体的杠杆

12.1 杠杆的组成

12.2 杠杆的类型

12.2.1 第一类杠杆

12.2.2 第二类杠杆

12.2.3 第三类杠杆

13. 第十三节---运动的本体感觉

13.1 肌梭

13.2 Golgi腱器

13.3 前庭器

13.4 机械感受器

14. 第十四节---人体运动范围

14.1 运动的主动活动范围

14.2 运动的被动活动范围

14.3 运动的抵抗活动范围

15. 第十五节---肩部

15.1 表面解剖

15.2 骨性标志

15.3 肌肉功能

16. 第十六节---肘、前臂、腕、手

16.1 表面解剖

16.2 骨性标志

16.3 肌肉功能

17. 第十七节---头部、颈部、面部

17.1 表面解剖

17.2 骨性标志

17.3 肌肉功能

18. 第十八节---躯干

18.1 表面解剖

18.2 骨性标志

18.3 肌肉功能

19. 第十九节---骨盆、股部和膝部

19.1 表面解剖

19.2 骨性标志

19.3 肌肉功能

20. 第二十节---小腿、踝、足

20.1 表面解剖

20.2 骨性标志

20.3 肌肉功能

---------------------------------------------

---------------------------------------------

课程(三)---《拉伸解剖学》

1. 第一节

1.1 颈部拉伸

2. 第二节

2.1 肩部拉伸

2.2 背部拉伸

2.3 胸部拉伸

3. 第三节

3.1 手臂拉伸

3.2 腕部拉伸

3.3 手部拉伸

4. 第四节

4.1 下躯干拉伸

5. 第五节

5.1 髋部拉伸

6. 第六节

6.1 膝部拉伸

6.2 大腿拉伸

7. 第七节

7.1 小腿拉伸

7.2 足部拉伸

  看完课程之后,您可能感觉很专业,很呆板,没有你想要的瑜伽、健美、塑身;没有你想要的3D解剖,这些堂而皇之地噱头。所有的噱头都源于上述课程,我道破其原理,让你明白解剖精髓之所在,再好的课程莫过于授课者的讲解,而非噱头。其实我只是不想包装而已,让课程纯粹一些,让知识更真实一些!

  如果您想诚意试听课程请加入QQ群“264176355”,首批试听人数限制在30人加满为止,时间:2014年7月8日晚20:30~21:30,请于20:10开始调试,一定要下载最新版QQ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