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英语词源教研中心
中国英语词源教研中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2
  • 关注人气:6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语发展小史

(2011-04-03 10:25:26)
标签:

法语历史

词源

语言学

英语史

起源

教育

校园

杂谈

文化

分类: 走近词源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法文系   吕玉冬

 

起源

法语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民间拉丁语。自公元前52年古罗马人征服高卢以后,拉丁语就成为了高卢人的日常交际语言。其时,伴随着古罗马的征战历程,拉丁语在与当地方言(凯尔特语、古伊比利亚语、利古里亚语、奥斯克语等)的接触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变迁。其中,凯尔特语对民间拉丁语的影响最大,后者中的很多地名都借鉴自凯尔特语。但我们也可以说,民间拉丁语是所有罗曼语族语言中,最具日耳曼语特征的一门语言,因为只有它受到了北方民族、尤其是法兰克人的影响。法兰克人曾占据法国北部达数个世纪之久,“France”这个名词就来自于“Franc”(法兰克人)。

 

第四至第十二世纪  “罗曼语”与古法语

谈及法语的“史前史”,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起止时间。法语曾先后经历了高卢-罗马时期(约公元四世纪至八世纪)和罗马时期(约公元九世纪至十一世纪)。这两个时期的语言和文化主要继承了拉丁语的传统。可是,单词的形态及发音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从中已很难看出拉丁语的痕迹。例如,拉丁语中的单词“augustus”就先后经历了从“agosto”、“aoust”到“août”的演变过程。当时的法语被称为“罗曼语”。最早的罗曼语文本极为少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签订于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言》(Les Serments de Strasbourg)了。该文本用罗曼语和法兰克语两种语言写成,由秃头查理和日耳曼的路易两人签署,被认为是用法语写就的最早的一份官方文件。大约在公元九世纪末,又出现了《圣女厄拉丽续唱》(Séquence de Sainte Eulalie)这一引人注目的文本。我们从中已经可以看出现代法语的影子了。

当时,不是一种、而是好几种口头语言并存;不是一种、而是好几种法语并存:盎格鲁-诺曼底语,庇卡底语,勃艮第语,中部法语,普罗旺斯语,加斯科尼语,等等。因此,庇卡底语中的“cateau”一词,在中部法语中则变成了“chasteau”;北部奥依语中的“trouvère”一词,在南部奥克语中则变成了“troubadour”。就连“oïl”(奥依语)和“oc”(奥克语)这两个词本身,其实就是北方人和南方人说“oui”的不同方式。

还需指出的是,当代法语其实并不是象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那样,产生自巴黎或法兰西岛的某种方言。实际上,它是在北方人民为满足交际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共同的书写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自十一世纪起,法语开始流行于法国和英国的宫廷。然而,在学术界,法语一直被禁止使用,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在大学里,拉丁语是师生们所使用的唯一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自十一世纪起,用通俗语言创作的文本开始出现,并很快繁荣起来。例如,武功歌中的《罗兰之歌》,骑士文学中的《特里斯丹和绮瑟》,克雷蒂安·德·特罗亚所写的《猎狮骑士》(le Chevalier au Lion),等等。最早的用法语书写的契据出现于十二世纪末期。

 

十四——十五世纪  中古法语

继古法语时期之后,法国又进入了中古法语时期。自十三世纪末起,“国王的语言”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开始成为一种荣誉语言,其使用范围也得以扩大。但此时的法国依然是一个双语国家。在教堂里,神父和教徒都是用法语进行布道和集体祈祷;但在做弥撒和礼拜仪式时,人们依旧沿用拉丁语。众所周知,在法国,十四和十五世纪是人文主义时代。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对法语进行了革新,使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时的法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央集权和百年战争),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语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并迅速发生了演变。想当初,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词汇方面,法语都与同属罗曼语族的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极为接近。可如今,法语却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且渐行渐远,因为它变得更具学术性了。古法语中的性、数、格变化消失了,词序也发生了改变:“la cort li roi”变成了“la cour du roi”,“Dieu, en cui nom”变成了“Dieu, au nom de qui”。这一时期,国王发往外省的敕令也是用法语书写的。

与此同时,法语的词汇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许多词汇都是直接从拉丁语词派生出来的。从那时起直到如今,总体而言,法语一直都兼具通俗和学术这一双重特性。法国人正是通过将拉丁语作品翻译成法语,才使得一种新文化欲得以发展所必需的那些作品广泛流传开来。J. 肖朗(J. Chaurand)曾这样说道:“法语是一门翻译语言,它是为那些不识拉丁语的在俗教徒、勤杂教徒、妇女和修女服务的”。

 

十六世纪  文艺复兴

正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将“国王的语言”正式确定下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前,法语仅被用来记载一些歌谣或祈祷词;而如今,它要征服所有高贵的领域,包括文化界和科学界。

这一时期的法语,也期望能与那三种“上帝的语言”(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平起平坐,享有平等的地位。在司法领域,国王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法语发展的干预措施,下令禁止使用拉丁语。颁布于1490、15101539 年的一系列法令以及著名的维莱-科特雷敕令,均对当时法语使用的现状给予了认可。

这一时期也是词典编纂和出版的黄金时期。好几部著名的大型词典都是在此期间相继问世的,如R. 艾蒂安(R. Estienne)编著的首部采用法语词目的词典——《法语-拉丁语词典》(1539 年),尼科(Nicot)编著的《法语宝典》(1606 年),等等。

虽然法语书面语通过法令的形式得到了规范,但口语所面临的处境却一直都是不容乐观的。直到十七世纪末,法语口语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七星诗社的首领龙萨所使用的语句中,仍然充斥着源自古法语的倒装用法,如“Doux fut le trait”等。

由于受到书面语的影响和一些语法学家的极力主张,法语的动词形式也经历了好几次变化。蒙田将“je chante”写成“je chant”,将“je trouve”写成“je treuve”,将“pesant”写成“poisant”,等等。在十七世纪,拉辛和高乃依仍将“je crois”写成“je croy”,保留“y”,缺少“s”。直到今天,“j’aye”、“je soye”、“ils soyent”等形式还没有彻底消失。

当时出版了许多语法学家们编写的诸如《诗艺》之类的书籍。人们开始捍卫法语,希望使其能够摆脱古代语言的束缚和禁锢,无拘无束地发展演化。1549 年,七星诗社的诗人杜·贝莱写了《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Deffence et illustration de la langue françoyse)一文,吹响了丰富法语、促其发展的号角。龙萨及七星诗社的其他诗人们率先发起组织了一场从民间语言和方言中借鉴词汇以革新法语、尤其是其拼写形式的波澜壮阔的运动,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作家和诗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起一些当时罕见的、但又是通俗的、生气勃勃的词汇。例如,蒙田就经常使用“gendarmer”、“enfantillage”等一些诸如此类的词语。

在这一时期,法语的词汇空前地丰富起来,因为它从拉丁语、希腊语、尤其是意大利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这些借词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法国学者P. 吉罗(P. Guiraud)认为,当代法语中近半数的词汇都是在那个时期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而来的。

 

十七世纪  古典法语

如果说,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时期似乎以赞美荒唐想法为标志;那么,十七世纪则致力于成为一个充满谨慎与和谐的、明智的世纪。当然,事实上,它并未如愿以偿。

当时,语言问题不仅成为宫廷和城市市民颇为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引起了渴望得到承认和统一的外省各阶层人民的关注。每个人都得注意区分“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在马莱伯和沃热拉等一批得到宫廷支持的语法学家们的监督下,原则上一切问题都应得到解决,但实际上,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应该说“doleur”还是“douleur”?“benir”还是“bénir”?语法学家谴责以下一些用法:“je le vous porterai demain”(应为:je vous le porterai);“je ne le veux pas faire” (应为:je ne veux pas le faire);等等。在语法学家们看来,人们不应再模仿拉封丹《寓言诗》里的一些用法,因为拉封丹总是错误地将“qui”用作“qu'est-ce qui”。例如,《寓言诗》里有着这样一些语句:“Qui te rend si hardi de troubler mon breuvage ?”,“Qui fait l'oiseau ? C'est son plumage”,等等。

1635 年,黎世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该学院的主要职责就是编写一部词典、一部语法书、一部修辞学书和一部诗学书,并制定纯正、易懂的语言规则,维护法语的纯洁和规范。

1650 年前后,沙龙之风日盛,沙龙里的社交生活也日渐增多,朗布耶夫人和那些“女雅士”们都想成为“学识渊博的女人”。她们引入了种种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其中虽然不乏一些可笑的说法,但也有一些说法合情合理,因而一直流传了下来。她们曾编纂了一部《女雅士词典》(Dictionnaire des Précieuses),欲以此对法语、包括其拼写形式进行立法。她们要求简化文字,因为她们不识拉丁语。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语的使用范围已扩大至整个欧洲。当时,在文学和艺术界兴起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运动,法语也从这场运动中受益匪浅。由菲勒蒂埃(Furetière)(1690年)和法兰西学院(1694 年)编著的最早期的词典对于“优美语言”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国内语言的多样性现象依然存在,且毫无颓势。所以,当拉辛于1661年途经里昂时,已听不懂里昂人所讲的法语了;当他抵达南部小镇于泽斯(Uzès)时,为了更好得与当地人沟通,他只好讲起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见《致拉封丹的信》)。

 

十八世纪  启蒙时代

1714年拉斯塔特条约(traité de Rastadt)签订以后,法语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伏尔泰曾受邀赴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的王宫;狄德罗也曾被俄罗斯女王卡特琳娜邀请到圣彼得堡。法国人意识到了法语因此而获得的盛誉,心中油然产生了一种优越感。1784年,里瓦罗尔(Rivarol)凭借《论法语的普遍性》(Discours sur l'universalité de la langue française)一文荣获了柏林科学院奖。他在该文中指出,法语清晰、合理,形式臻于完美。

在十八世纪,法兰西学院一直在革新。尽管它并未象伏尔泰所期望的那样,彻底推翻它所编纂的词典,但它在以后的几个版本里,修订了数千个词汇,摈弃了陈旧过时的拼写形式,确立了现代法语的拼写法。

 

十九世纪 革命,帝国  现代法语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法国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代。在卢梭《新爱洛伊丝》的影响下,使用夸张的语句重新变得时尚起来。就连圣-儒斯特、米拉波、丹东这些革命者也都喜欢使用一些雄辩的和谐复合句。封建时代的一些旧词(如gabelle, dîme, sénéchaussée, bailliage 等)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政治、社会和制度领域里的新词。

法兰西学院也被临时取缔了,但它所编纂的第五版词典却在私人的资助下顺利出版了。该版词典的“增补”部分收入了许多新词。一些表示爵位、封号的名词(如prince, sire, duc 等)被取缔了,甚至连“Monsieur”一词也被“Citoyen”一词取代。在公共场合,人们也开始以“你”相称。

这一时期,语言统一的问题依然没有获得什么进展。大革命时期,全国很大一部分人口能听得懂法语但不会书写;四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乡下人口,只会讲当地的方言或土语。

此后,法语的基本框架逐渐完备起来,已能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用于学校教育的语法书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问世了。在十九世纪,共出版了约2500余本语法书。这一时期的词典也越来越厚重:1865年,皮埃尔·拉鲁斯开始编纂17卷本的《万有大词典》(Grand dictionnaire universel);1872 年,利特雷的《法语词典》(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的编纂工作也结束了。

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除了出现了一些浪漫主义新词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邮政、铁路、航海、通讯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全新的专业词汇。第二帝国统治时期,新闻界、商界和广告界又促使新词和科普词汇不断派生和增多。与此同时,英语词汇也开始侵入法语。

1882年,涉及到义务教育的朱尔·费里法(Les lois de Jules Ferry)颁布了。国家也因此承担了更为重大的责任——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让所有的法国人都学会读、写法语。仅仅几年的时间,小学生的数量就翻了一番。一本名为《Lariveet Fleury》的教材,在1914 年一战爆发前,就已印刷发行了1200万册。

 

二十世纪  当代法语

1900 年以来,现代语言学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每个公民都得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语言,以便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中行使自己的权力。

这一时期,法兰西学院、各类词典和印刷行业对法语的发展和使用作出了首要的贡献。尽管在二十世纪,法兰西学院只出版了一本《法兰西学院词典》(1932-1935年),但它随后就开始酝酿编纂该词典的第九版。

在所有这些领域中,词典界的影响力增长得最快,承担的责任也更为重大。自1905年起,《小拉鲁斯插图词典》(Le Petit Larousse illustré)每年都出一个新版本,几乎每个法国家庭都拥有一本该词典。从1967 年开始,《小罗贝尔词典》(Le Petit Robert)也面世了,也是每年都出一个新版本,也拥有长期固定的使用者。

人们越来越得益于各种专业词典。现在,又出现了数据库和电子词典。当初,利特雷法语词典只收录了约十万余个单词。一个世纪之后,设在南锡的国家法语研究院已收录了约六百万个法语单词。

近年来,法语口语也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了。单词音节去头掐尾法在口语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出现了“métro”、“ciné”、“vélo”等一些典型词语。词语的更新换代也很快,一些语句很快就被人们弃之不用了。例如,人们现在不说“elle est belle”,而是说“elle est trop”。

现在,在法语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看起来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语言越来越依赖于一些标准和书面文字(如报刊、广播、电视,特别是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语言的运用也越来越自由。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这两种相互抵触和对立的倾向其实是必不可少且相辅相成的。一种语言要存在和发展下去,既需要不断革新,又需要相对稳定。

另外,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其作用在不断扩大。法语也日益受到它的影响。就整个法国社会和法语区而言,说法语的方式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