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说起孩子的视力,家长就想到近视。
有的家长庆幸:"我的孩子不近视,视力挺好的";有的则担心:"孩子才3岁视力就只有0.8,这么早就近视了,以后怎么办?"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想法,已经走入视力的认识误区了!关于孩子的近视,家长最容易有5大误解!
误解一:视力不好就是近视?
视力是视觉功能的一种,视觉功能包括中心视力、周边(视野)、立体觉、光觉、色觉、对比觉及运动觉等,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中心视力。
视力分近视力和远视力,远视力是指眼睛对远处东西的分辨能力。 近视力是指对近处东西的分辨能力。
一般大家说的视力是远视力,其实, 近视力更能反映视功能好坏。
视力下降可分为远视和近视。远视是指近视力下降,而近视是指远视力下降。所以,"视力不好就是近视"的说法欠准确。
误解二:远视力低于1.0就是近视
一个成人视力低于1.0,我们说他有近视现象,但孩子不是这样。
孩子的眼睛从结构到功能都有一个发育过程,视力也是如此,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成人视力的正常值是1.0,而有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正常值要较此为低。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其视力大于或等于0.6,5岁时应大于或等于0.8。
误解三:近视就是近视眼
近视和近视眼时二个不同的概念。
近视是视力概念,是一种现象,指的是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的一种现象; 近视眼则是屈光概念,是指孩子眼睛的屈光状态为近视性屈光不正。
近视眼表现为近视,但有近视现象的不一定都是近视眼。 这就如同患了肺炎要咳嗽,但咳嗽的人并不都是肺炎,还可以是感冒或其他原因一样。
误解四:视力不正常就是眼睛有问题
按远视力的数值,人的远视力可分为正常、低常和超常。成人以1.0与2.0为界。即小于1.0为低常视力,1.0-2.0为正常视力,大于2.0为超常视力。
一般来说,5-6岁的孩子视力小于或等于0.8,4-5岁的小于或等于0.6,3-4岁的小于0.6者,表示视力为低常,相反,如果大于上述数值,为正常。
但请注意
孩子视力低常
并不意味着视力异常!
低常是指视力不到正常标准,其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异常是指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视力不能达标。
也就是说,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低常)的,只有一部分是属于异常。造成孩子视力低常的生理性原因是孩子的眼睛还没有发育完善。
另外,一般进行的视力检查是主观性方法,需要孩子的配合和操作者的细心和耐心,如果孩子配合能力较差,或者操作有问题,都可能导致视力数值下降;造成孩子视力低常的病理性原因主要是弱势,病理性屈光及其他疾病。
视力低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即正常或异常视力,可根据下列之一情况来确定:
1.低常程度:若视力降低明显,如果等于或小于0.5,多属异常。
2.能否矫正:如戴矫正眼镜视力仍低常者,则为异常。
3.近视力是否正常:用近视力表测定的视力小于1.0为异常。
4.屈光是否正常:验光表现为病理性屈光则异常。
5.双眼是否对称:如双眼视力表测定记录大于2行者为异常。
误解五:视力正常说明屈光正常
视力检查数值低不一定就是异常,同样,视力检查正常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有的孩子眼睛屈光状态为远视,但并没表现,因为孩子眼睛的调节功能比较强,通过调节可以掩盖远视现象。
还有些眼病,早期并不影响视力,只是在后期才在视力方面表现出来。
因此,视力正常的孩子也要经常进行眼睛检查,其中,最理想的也容易做得到的检查方法,就是散瞳验光。
验光很有意义,如通过检查即可知道孩子已经是近视眼,还是可能近视眼,或者不可能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