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拱腰体会集锦
(2017-08-14 10:55:46)分类: 练功体会 |
顾名思义,俯身拱腰关键就在于俯身与拱腰,或者说在于俯身状态下的拱腰。我练这节功,主要在拱腰方面下功夫。
身体俯身而下以后,我一般会强化练习正面的体前下按和头脸贴腿这两个动作。做体前下按时,手按在地上,吸气、提会阴、卷头颈、拱腰一气呵成。每下按一次做10个吸气,如果能只吸不呼更好,但我做不好连续吸10下才换一口气这种练法,强度太大了,一般连吸3口再换气还是可以的。这种练法对腰椎的冲击作用比较大,如果换气时能够保持腰部的外凸状态,用一吸一呼的练法也是很有效的。
做头脸贴腿动作时,要留神膝关节不能弯曲,膝关节一旦稍微打弯,对脊柱的抻动效果就会打折扣。以前我没有十分在意这个细节,自我感觉腿始终是直的。这几天练功时我发现自己做头面贴腿时动作还行,可一用力向上卷提头颈,膝盖就有点弯。努力绷直大腿后,头就很难磕到膝盖。做这个动作也可以加呼吸,一吸气头向上挪一点,这个动作加呼吸要比上一个动作难一些,但对腰椎的抻动却大一些。
今天练俯身拱腰做了10组动作,每组动作做10次吸气拱腰,练后整个背部都活跃起来了。这种加呼吸的练法不是我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当年学功时老师就这么教,也要求这么练。记得当年加呼吸后把大伙都练晕菜了,那个累啊,就差没骂娘。这种练法与直腿坐松腰法有点关联,特点是背部反应来得快。当年还有人把体前下按这个动作当定式来练,那是另外一段故事,以后再说了。
今天练了三组转腰涮胯+俯身拱腰。转腰涮胯的练法已经谈过,是小幅度转圈,先转平圈,后转立圈,立圈又分同步转和交叉转,这三种转法正反各转100下,最后练扣翘尾闾100下。练完后接着练俯身拱腰,俯身拱腰练九次,其中每练一次下按都卷提三下,头面贴膝也做三下。这样练下来平均每组耗时大约是50分钟。
俯身拱腰法就动作而言并不复杂,但做到家却不容易,主要是做动作时要不断地使脊椎弯曲和抻拉,开始练的时候很不习惯。比如身体前俯时要下巴贴胸,脊椎骨逐节卷曲而下;下按时不是头往腿上靠,而是头往上提卷。这样练下来对脊椎的抻拉就十分明显,但也特别累。如果想加大抻拉的强度,练下按时可以连续往上提三次,不是放松后再提,而是提一下定住,再提一下,又定住,配合呼吸,像练寸劲那样。这种练法以前老师教过,但没有坚持下来,今天试了一下,累得更呛。
今天中午11:00开始练第一组功,刚开始练转腰涮胯两腿就发抖,抖得比站庄时更厉害,真是有点奇怪,不去管它继续转圈,一会又不颤了。接着练俯身拱腰又出怪事,头竟然碰不到腿部,只能凌空卷曲。下午1:00练第二组,脊椎开始放松,练俯身拱腰时头部不但能够碰着腿部,而且能上提磕膝盖。3:00开始练第三组,转立圈时发现平时有痛感的腰椎没什么感觉,痛感上升到胸椎。收功后静养,整个背部像是被烤过一样发烫,尤其是命门部位。躺在床上休息,那真叫舒服,不过还是睡不着,看来练松腰能提神的说法是不容置疑了。 (老平2005-11-4)
今天先练揉腹卧功,揉着揉着就睡着了,我喜欢这种睡法,入睡的时间不长,但效率较高,醒来后人精力充沛,跟抱脚直腿坐睡眠有点相似。以直腿坐姿势入睡并不太难,难受的是收功后双腿放松的那种感觉,那种难受不是痛也不是麻,而是一种从麻木到复苏的揪心,那是一种万般无奈的感觉,这种感受对于没坐过的人是较难想象的。
蹲墙500下,下蹲时发现膝盖是可以放松的,这种放松是一种活动中的放松,此时膝盖附近的肌肉是发暖的。站庄时感觉骶椎和腰椎不断地与附着的肌肉分离,中间渗透着空隙,空隙多了,就有东西从空隙中往上走,一直走到颈椎附近。站庄开始不久又出现打哈欠现象,本想制止,但转念一想还是顺其自然吧,结果打了几个以后就不再打了。
练俯身拱腰时加大了练功量,下按时每一个动作做三个卷提,每个卷提连做三个吸气,吸气时跟着提会阴和拱命门,这样练法相当于增加了两倍的练功量。练完后腰部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感觉,如果说以前活动腰部是肌肉动得比腰椎多的话,那么眼下就是腰椎的动比肌肉的动来得明显。(老平2005-11-30)
●第五节的着眼点是督脉,兼练太阳膀胱经。初练这一节时,抻动了背部韧带、筋膜等,腰部和腿后部特别酸痛,有似尿非尿的感觉。当脊柱由下往上升起时,两脚心麻、胀、痒,好像有无数条小虫子在腿里面爬动一样。随着练功的深入,这种现象逐渐消失了。腰骶关节比以前松动多了,肾部的气充足,向后冲,肾的功能也增强了。(郑鲜花)
●做俯身拱腰时气感很强,有时感到两脚像踩在大气球上,好像稍微一动就会被气弹起来似的,不易站稳。两下肢发麻发木,但身体直起时,能感到气贯注到两下肢,周身成为一个整体,很舒服。(李海振)
●形神庄功法的特点就是式子单纯难度大,而且很多动作都是背拗日常的运动习惯,牵运平时很少运动的关节,所以开始做起来很吃力,尤其是越把动作做慢、做得合度,形体就越痛苦。比如做俯身拱腰松督脉这一节,两条腿的后部被抻得先是酸痛,后是麻木,一直麻到脚趾尖。当身体直起时,全身放松,意照窍点,会感觉上下的气一下子就连整了,从上身通到两腿里面、到了脚心、一直到脚趾尖,里面酥酥的,很舒服,头里面也很清亮。(孙桂梅)
●拱腰时,当小腿靠住不动,以尾椎来牵动整个脊柱自下而上逐节慢速度直起,这时再做自然松动,气就从手指尖一直松到了脚趾尖,古人称此为大周天松动法,掌握了这一点,练好这节功,随意运用,随时都可以封闭全身穴道。(释延龙)
●俯身拱腰松督脉这一节着重运动脊柱,尤其加上窍点练快起,敛气入骨、换骨、封穴、闭气。所以我专练了这一节,觉得督脉气充足起来了,平时呼吸和练功时都可感到脊柱发热,似乎气在随着呼吸上升下降。(宫文革)
●刚开始练这节功时非常害怕,因为练这节功时,稍一用力,腿后就被抻得疼痛难忍。经过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腰比以前松得好了,头能贴到膝盖了。随着练功的进展,做这节功越来越轻松,练完功后觉得周身上下内气充盈,尤其是身体直起后,两手在头上方自然松动,感觉有一股气自上而下一直冲到脚后跟,整个脊柱都松动开了,人也好像长高了一样,这就为练第六节功打下了基础。(李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