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击“春节疲劳”四部曲(四)心理变化引起的“心理疲劳”

(2012-02-03 16:08:22)
标签:

宋体

节日

心理疲劳

关键词

心理变化

杂谈

《心理变化引起的“心理疲劳”》

http://s16/middle/780a9cabtb80ae0deeb1f&690

如果你问问你身边的朋友,你会发现,大家在“回家过年”这件事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负担,这是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欢乐

一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长假,春节长假在其中又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让人心生向往。节日气氛喜悦,无论是娱乐还是购物、聚会还是休闲,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让人在节前半个月就开始兴奋起来,这种亢奋的情绪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关键词:汇报

王宝强唱过一首歌叫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见,回家过年,给家长做“年度总结”是一项重要议程。节前要采购怎样的礼物、年货回家?如何回报这一年的工作进展、下一年度工作目标、薪水涨幅?剩男剩女们还要担心父母携叔姨姑舅一干人等关于个人问题的追查盘问……

关键词:关系

俗话说,过一年,长一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社会人,我们的人脉也在年复一年的增加。春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联络感情的时机。在庞大的关系网之下,7天的时间显得有些不够用。出去一两天必须与亲人共度和已经安排好的不得不去的宴席之外,剩下的三四天,要与哪些关系建立联系呢?曾经关怀、教育我们的长辈、老师?关系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单位领导?多年未见、感情最纯真的老同学?从小一起玩大的童年伙伴?

关键词:钱

过节要花钱,置备年货、买新衣服、给亲朋好友、长辈晚辈买礼物、各种宴席的“份子钱”、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娱乐消费、回家的路费……等等等等的消费,让节后的你,往往空了腰包,过起“回到解放前”的节后生活。一段时间的消费水平是与当时的心理满足感有直接关系的。常言说“花钱高兴”是有道理的。可是超过了一个限度,消费就会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关键词:放松

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长假,不少人都怀揣着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身,好好放松一下的想法,然而,节日有节日必须要做的事,这些事也并不比日常的工作生活轻松多少,比如人际交往伤神伤财,节日采购,同样劳神伤财。这种愿望与实际之间的不可协调,让不少人在节后感叹这个节,过的不轻松。

关键词:结束

节假日再忙再累,似乎也是美好的;节假日的结束,似乎总是残酷的。短短的7天将要结束之时,人们往往感到节日里该做的事似乎都还没做完,该见的人,似乎还没有见全,这个节日,似乎总留了点遗憾。同时也恐惧着节后工作和生活的枯燥无味、一成不变。这时,节日开始前的那种兴奋和欢快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对即将结束的假期的不舍。

 

这样看来,短短几天的假期,似乎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节前的亢奋和紧张、节中的踌躇和疲惫、节后的盲目和恐慌。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这个节过的很“纠结”。

 

在假期结束后,不少人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心理上的跌宕起伏终于要趋于平静,而陷入了一种“心理疲惫”。

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疲惫?

一是要在节前对节日生活做一个大致的规划,这样就不至于在节日期间感觉时间紧张、资金紧张。

二是节日娱乐要有节制,选择健康的娱乐形式,拒绝一些危险、刺激、有害健康的娱乐形式。

三是要在节前和节日中(节日的最后3天),给自己做两次心理暗示。第一次在节日前:要安顿自己,在这个节日里所要见的最主要的人有哪些、要尽量保证规律的作息、要张弛有度。第二次在节日末尾,要提醒自己调整作息时间、计划一下年后即将开展的工作、实时的做一个小的新年规划,这样能使自己不至于在上班的第一天就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