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欢欢喜喜过年了。”
作为中国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蕴藏着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烟花爆竹新棉衣等美好的童年记忆,七天长假带来的合家团聚……尽管如此,它也成了让不少现代人喜忧参半的节日。
在这个长假期间,不少人从忙碌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同时也有不少人出现了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旅游劳累、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会引起肌肉、胃肠道、肝脏、视觉等方面的疲劳——这些春节节后出现的疲劳症状总称为“春节疲劳”。
(一)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胃肠疲劳”
节庆期间,您是否也有去不完的同学聚餐、朋友聚会?您和您的家人准备了丰富的鸡鸭鱼肉来衬托节日气氛?您是否因为节日期间的晚睡晚起而常常夜间加餐、忽略早餐?您是否享受和家人、朋友围坐聚餐的感受,而将餐时延长到平常的数倍?又是否因为餐时的延长,而增加了每餐所吃食物的量?
如果您符合以上的一项或几项,那么在节后的日子里,您很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降低或异常亢奋,常常觉得饿,却又吃不下,或是觉得日常的食物“索然无味”。那么,很可能是因为节日期间的饮食不规律,造成了您的肠胃疲劳。
人体的消化器官,是有节律的进行日复一日的消化“工作”的。这与我们“生物钟”的指挥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什么时候该觉得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用多快的速度吸收和利用食物里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什么时候排便,都是在长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形成了固定的“生物时间”,它就像你设定的每天早上7点叫醒你的闹钟一样准时,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有规律可循。
而节日期间,饮食不规律的你却打乱了这个潜伏在消化道道的“闹钟”。不让它按时吃饭;让它“饥一顿饱一顿”,当然,也有可能是“撑一顿又撑一顿”;让它吃太多油腻的食物、高蛋白的食物、辛辣的、生鲜的食物,而吃不到平常的“粗茶淡饭”;让它一顿饭吃太多或太久,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压力太大;还要时不时给它施压,让它喝点小酒,降低了消化能力。
这样的饮食不规律,会给消化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的身体是很强大的,能够适应一定的外界变化。比如我们从中国到美国,起初一段时间因为时差问题是会感觉生物钟不规律,朝不醒神、夜不能寐。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们的机体就能够适应美国时间了。可是,却很少有人能一到美国就适应美国时间。倘若让你一个星期住美国,一个星期住中国,如此交替,恐怕更是对生物钟调节能力的巨大挑战了!
与之类似,节日期间的饮食不规律,也同样挑战了我们胃肠道的调节能力。即便我们当时有能力消化这些食物,但是突然的膳食结构改变、进餐时间不固定、进餐量增加,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工作,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逃离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胃肠疲劳”,有几招:
首先要在食物选择上,避免与日常饮食结构有太大的差异。避免节日大鱼大肉、多油腻少蔬菜水果、忽略主食的传统陋习。
其次要保证一日三餐,切勿因为起床比平日晚一些就忽略了早餐。
第三,还要控制一日三餐的量,吃的过饱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引起肠胃不适。
第四,饭后适量运动,按摩腹部,促进消化,避免饭后久坐,可以刺激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另外,在用餐前加一点温和的水果或开胃汤,也是提醒消化系统开始工作的好办法!
陆雅坤 2012-1-9
北京 海淀
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QQ
1943844906
手机
1591061268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