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2012-07-22 10:27:54)
标签:

郎德

凯里

苗家

南花苗寨

寨子

旅游

分类: 06-10户外

    雨后的凯里车站有些潮湿,有些寒冷,候车的我们乘隙各自解决了午餐问题。队长则忙着联系车辆,续上行程,以奔苗寨。真的有意思,公交车竟找了上来,可以包往苗寨,灵活营运。这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方便。
    乘上公交车,直向三棵树镇而去,雨后的山野异常清润,到处漫着云雾,浮浮沉沉,挂满山间。梯田绕在山梁,一层一层,铺满绿色。一条河流接纳了我们,这就是著名的巴拉河。从山间飘然而来的巴拉河,河水不多,清清浅浅,卵石的河滩散得很宽。河的两岸,苗家的村寨散落山间,田园牧歌式的画面荡进眼里。一座跨河的风雨桥出现在面前,车开始转向风雨桥,跨过巴拉河,沿村道驶上山坡,约三点,南花苗寨到了。

    南花苗寨就散布在巴拉河岸的山坡上,躺在哗哗流水的河湾边。我们从村口的“南花苗寨”木牌坊下穿入,直接进入到村头的广场上。村寨并无特别之处,想象中的迎门仪式没有出现,它需要特别安排,一切似乎商业化了。广场上,那些摆着的摊头,让苗寨失去了淳朴的韵味。广场后面有一楼巷,直通山头的表演场,或许刚结束表演,着民族服饰的苗家女鱼贯而出,进入摊位,做起了买卖。这一亮相,队员们立马擦亮了眼睛,镜头纷纷举起胡乱拍写。女队员丁丁更是换上了苗家服饰,这服饰立马衬得她靓了起来,只见她有模有样地往巷口木楼边一站,还真活脱脱像个漂亮的苗家妹子。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驻留,雨又飘了下来,没有办法深入寨子,也没有人引导,表演是看不到了,只能自我满足地在摊位中穿来穿去,看看精美的苗家服饰和工艺品,寻机会与漂亮的苗家姑娘合上几张影,就当作隆重的艳遇,可又没买人家的东西,索性遁入楼巷,看到了聪明的龙儿早已另辟蹊径守住小巷,为日常的苗家和盛装小女孩拍了一张张作品。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雨势越来越大了,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当走出寨子时,我回头“南花苗寨”牌坊,才发现,我对南花苗寨还很陌生。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退出南花苗寨,车继续沿着巴拉河向雷山的郎德苗寨而去,我想到了七年前第一次踏入贵州苗寨时,那接受到的传统隆重的迎送仪式,竟温暖如昨日。当时据导游说,夜不闭户的苗寨平时总会留人看守寨口,只为那远方来的尊贵客人。当远远地看到有朋自远方来时,一声号角,寨前寨后劳作的苗家人便会放下手中的农具,赶回家中,换上民族盛装,恭迎村口。笙管之下,苗歌嘹亮,那进门的三杯牛角酒,当时我们是不得不喝了,或者,不会酒的我们早已被浓浓的风情感动得把三道酒一饮而尽。接着,我们在头人的引导下拾级踏入热情洋溢的寨子,来到广场—每个寨子似乎都有这么一个广场,那是建寨时就留下来的、专为节日盛会预备的聚会表演场所。一场欢快的民族风情表演开始了。歌舞飞扬中,主人邀我们对歌,邀我们跳舞,邀我们融入到苗家的风俗中。我们早已被熔化,情不自禁,苗家也在我们的融人中给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表演结束了,苗家人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品尝他珍藏的美酒和独特的佳肴,体会浓烈的苗家生活。但是,我们要走了,依依不舍,苗家人列队在寨口送别,牛角声中,鸟铳鸣放,悠扬的苗歌把我们送出很远很远。这样的场景,回味起来,一路上心中都是暖洋洋的,而突然醒来后,我却生出了怅然若失的喟叹。
    没有相约,没有计划,贸然地进入寨子。是我们唐突了吗?是苗家改变了吗?还是这种仪式被商业化了?其实也不重要,去感受一个淳朴而安祥的苗寨,去领略一个厚道而真实的苗家人,也很美好。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四时多,车悄然抵达了郎德苗寨,下车,安静的寨子竟让我们不知道从何进入。在司机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了依托在远山层峦的巴拉河边山坡上的寨子。拾级走上青石路的寨子,黛色的房舍与山下褐红的田野、山边洁白的雾形成了非常安祥和谐的画面。一头耕牛已圈入到楼舍下的牛圈里。房舍的屋檐下、木窗格边,挂满了一串串沉淀淀的金黄色苞谷,让房子储满了秋色的记忆和温饱的气息。在寨中绕来转去,一些苗家主妇着日常苗服出入在巷口石阶,操持着日常的生活。男人们很少露脸,不知守在何处。除了贴上门口的鲜红对联,没有看到春节的气息。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驴友龙儿摄)

    小雨又下了下来,我们也听到了寨子中心传来的热闹的声音。苗家主妇和苗家孩童在这里多了起来,她们着民族盛装,向广场走去。我们也小心地沿湿滑的石级下到广场。盛装的苗家姑娘和孩童正在这里提篮小卖,应邀列队同一家自驾车旅行团合影。很难得的场面,我们举起相机只管记录,不问效果。盛装的郎德苗家姑娘真的很漂亮,她们个个清纯若水,这样的“艳遇”对我们很难得,有一种饕餮秀色的感觉。其实她们中已不乏为人妇为人母,但纯洁山水养育的她们依然光彩照人。我们似乎有些被熔化,止不住那购买纪念品的冲动。人被围在提篮中间,或者人把提篮围在中间,不知所以然。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驴友龙儿摄)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我看到,那些越是不善于做买卖的姑娘越是淳朴,越是纯洁,她们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无助,真的让人很同情很怜惜。旅游经济改变着苗寨,也淡淡地改变了苗家人的生活,世世代代向自然微薄索取的生存观念正在得到改变,不耻为商的思想正在淡去。但他们依然改变得很小很小,有些被动,有些无奈。而这正是旅人所希望的,并不希望苗寨失去淳朴失去传统,但也不愿意看到苗家祖祖辈辈守着贫穷。这真的很矛盾,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只能把同情与怜惜藏起,让内心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只愿上天保佑她们。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我们要走了,走得念念不舍。迎着雨帘回望,炊烟下,郎德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它纯朴依然,漫在寨子的骨子里,像雾后清澈的山峰。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那位曾让队员们非常欣赏的苗家姑娘要搭我们的车给三里外的公公送药,她的孝心令人感动。她是寨中的妇女主任,已为人母。卸去盛装的她依然楚楚动人。她热忱欢迎我们再到郎德做客,一个约定,她们将盛情款待。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驴友龙儿摄)

    踏着暮雨回归凯里,热情的司机载我们参观了市郊的新峰寺,领我们于火车站边的师专招待所住下,最后把我们送往凯里的小食街品尝风味去了。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行程将要结束,我们至今还没有好好聚餐过。但就地却寻不到团聚会餐的场所。只好依然各自散去,组合着解决晚餐问题。
    我、队长、龙儿等七人走进一家名叫“洋洋夜郎水城烙锅”的小店,围炉而座,美美地品尝了黔东南极负盛名的碳烧烙锅、酸汤鱼和荷香闷狗肉等特色菜,这是我们几位出行以来品尝到的最具风味,也是最可口的美食,令人难忘。

黔东南--七天七夜的足迹(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