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生契阔——《诗经·风·邶风·击鼓》(下)

(2011-04-30 17:22:02)
标签:

生死契阔

文化

分类: 文学漫步

死生契阔(下)

     ——《诗经·风·邶风·击鼓》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人世间最甜蜜最苍凉的誓言

 

                             ——《与君世世为夫妇,又结来生未了因》节选/文 安意如

 

 

 

 

身为女子,如果有一个机会,你的爱人要给你誓言,你是希望他简简单单地说一句“我爱你”,还是对你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多半是后者吧,若你确信他是你要的人。

······

 

我曾经说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著名的可以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媲美的诗句。一个是庶民对妻子的誓言,一个是庶民对心仪女子的求爱,一个忧伤,一个愉悦,都是非常朴直的表达。先秦的人活得更亲近大自然,更天性,高兴了就唱,不高兴也唱。中国最早的诗歌不是写在纸上四平八稳的,他们是唱出来的,飞流而下地跌宕起伏、珠玉落银盘的清脆响亮。

 

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及“死生契阔”苍凉沉郁呢。······

在那首诗里(指《关雎》),与伊人即使对面相隔,也只是凡尘的一条河,只要有勇气,还是可以渡过河洲去试着亲近心上人的。

世事在生死之间时,人即使身不由己也还有一丝转圜和补救的余地,然而一旦生死相隔,即使有再大的愿新也无能为力了。《击鼓》传达的就是这种生死相隔的无可奈何。

无人可以否认《诗经》里写得最好的,还是超越了政治身份禁锢的爱情诗。男女相悦是如此的天经地义。一棵树上不可能只结甜而大的果子,也有干瘪酸涩的,因此无论是喜悦悲哀都要学会顺然承受。《诗经》传达的本就该是这样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忧伤。

《诗经》是民的文学,却要依靠士的修撰才得以流传后世。从《诗序》到《诗集传》,每个时代的读书人有每个时代的理解。他们解读的角度和方法不同,使得《诗经》也如辗转四个男人之手的陈圆圆一样,流落在不同的人身边时展现出不一样的风貌,叫人难以摸透她迷离如烟的心思。

······

······

终于可以暂时地驻扎下来,我们是那群死人中的幸存者,应该感到庆幸的,可是我剩下的只有对你的思念和忧伤。它们浩浩如江水,我无力地沉沦。

最后一颗星终于消失在天边,仰望天际时,我今夜最后一次想到你,天明,军队又将起程,我不知道,明日的此时此刻,我还有没有命坐在这里思念远方的你。

······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见这十六个字如红色的流星坠落,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美眷恋。我是如此地眷恋这人世,虽然它有百般的疮痍。

虽然我无法完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可是,此刻如潮水般侵袭我脑海的全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记忆。我如此清晰地记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对你许诺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了。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长久,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

 

——这是一个深沉而又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妻子之间的爱,沉默到连名字也没有。他们死后若有爱的墓碑,也许上面也是一片空白。

可是,《击鼓》的忧伤弥漫了整部《诗经》,卫国的风,千年不息地吹,吹红了,我们的眼睛。

······

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别离,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是的,无法自主。······

······

不奢望做得了主的,只是卑微地希望尽些人事——曾与你指尖相碰,也好过一无所有。

 

 

                                  ——摘自 安意如《思无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