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
(2011-04-30 20:09:28)
标签:
乐教文化 |
分类: 源远流长 |
乐教
乐在古代中国,不只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特别强调它在政治社会方面的教化作用,所以对乐地特性的了解,也不仅是是它的和谐性,而是赋予它一种道德性。由于这种特性,才使得乐具有教的意义。
(一)乐的特性
《国语·周语下》:“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
《孟子·公孙丑上》:“闻其乐而知其德。”
吕氏春秋《音初》:“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二)乐教以及他的功效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吕氏春秋·制乐》:“欲观至乐,必于至治。其治厚者,其乐治厚;其治薄者,其乐治薄。”
《礼记·乐记》:“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又:“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又:“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又:“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安宁。”
参看:“教”、“礼”、“礼与乐”各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