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诗经·风·邶风·击鼓》(上)
(2011-04-30 15:27:10)
标签: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文化 |
分类: 源远流长 |
死生契阔(上)
————————————————————————————————————-----——-——————
击鼓
击鼓其镗(1),踊跃用兵(2)。土国城漕(3),我独南行(4)。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不我以归(5),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爰丧其马(9)?于以(10)求之?于林之下。
生死契阔(11),与子成说(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13)兮,不我活兮。于嗟洵(xún)兮,不我信兮。
【注释】
(1)镗:táng,鼓声。
(2)踊跃:跃,yuè。操练武术时的动作。
(3)城漕:漕,cáo。在漕邑筑城。漕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4)南行:指出兵往陈、宋。这两国在卫国之南。三四句表示宁愿参加国内城漕的劳役,不愿从军南征。
(5)孙子仲:当时的卫国领兵南征的统帅。“孙”是姓氏,“子仲”是字。孙氏是卫国的世卿。
(6)不我以归:“以”和“与”通。“不我以归”就是说不许我参与回国的队伍。
(7)有忡:忡,chōng。犹“忡忡”,心不宁貌。
(8)爰:爰,yuán。疑问代名词,就是在何处。这句是说不晓得哪儿是我们的住处。
(9)丧:丢失。这句是说不知道将要在哪儿打仗,把马匹丧失了。
(10)于以:犹“于何”。以下两句是说将来要在哪儿找寻呢?无非是在山林之下吧。这是忧虑战死,埋骨荒野。
(11)死生契阔:言生和死都结合在一起。契:qì,合。阔:疏。“契阔”在这里是偏意复词,偏“阔”“契”义。
(12)成说:犹“成言”,就是说定了。所说就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13)于嗟:嗟,jiē。叹词。
【译文】——版本1
大鼓擂得咚咚响,士兵踊跃练刀枪。修建国都筑漕城,独独派我去南方。
跟随孙子仲,平定那边的陈和宋。不让我回家,满腹忧愁心伤痛。
何处居住何处歇,何处丢失了马匹。在何处寻找它,不料它已入森林。
生死相隔,与你已山盟海誓。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
可叹人生分离多,不让我们相聚。可叹孤独常相随,不让我们实现诺言。
【译文】——版本2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唯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身在何方,身处何地?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感言】
在没有读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之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最为喜欢的诗句,自己也一直在等待着、期待着那个此生不知会不会出现的有心人,想象着他对我说这句话时的场景······
只是把它当成一句定情的誓言,却从来没有想到要去问它的出处和背景;只是隐约知道它是诗经里面最美的一句话;甚至都不知道那句因凄美和深情打动我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竟然和它同出一处,还是它的上句!
我脱离了诗文,更脱离了时代的背景,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理解······惭愧,很是惭愧!还好从来没有断章取义地评论过他们。

加载中…